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九章:清蓬珠泪落君前
    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九卷第九章:清蓬珠泪落君前||嗣昌的《分省育才略考》是一个代表,在他谋划自己其实国的文臣武将,也都在绞尽脑汁的思索,如何才能凭借真材实料,凭借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货与帝王。

    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连锁反应,起因就是魏藻德的《状元策论》被公开发行。

    魏藻德三条策论中的‘实际控制’理论,率先引出了一个‘巴达维亚港的胡岚宝’。

    胡岚宝的模范带头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很多人,都根据其余两条策论‘边臣选拔、新国新政’,而产生了这样的认识。

    “九卿、内阁,恐怕我是没希望了,但既然有边臣之举,且有新政架构,那何不放开怀抱,去那天涯海角,为国尽忠呢?”换句话说,就是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如果死守在国内这一亩三分地上,此生就很可能碌碌无为了。

    而一旦自己能够远赴新省当官,则既可以获取无上的‘忠义侠臣’之名,也未尝不可以谋取一分富贵。

    还可以借着一些小小的特权,来为自家宗族,捞捞实惠。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对宗族的敬畏,是仅次于皇帝的威严。

    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宗族利益,而放弃国家的利益。这是现实,无所谓自私不自私。

    所以,毛遂自荐,申请去黑龙江、北海、天山等地任职,也算‘货’与帝王的一种方式。

    但如果天下的人,都这么想,都这么干的话,恐怕小朱皇帝会发疯的。

    好在,当年的行府七都督。并没有辜负小朱的期望,我们一个一个地来看:洪承畴早已经是九卿了,而且是这届九卿之内,最有希望入阁的一位;沐天波因为世藩的身份,所以并不在这次政府大换血的考量之内;袁崇焕的处境很令人惋惜,于公于私,于人于己,他都不可能更上一层楼了;杨嗣昌的新政已知;现在,就剩下了三个人:李邦华、卢象升、熊文灿。

    李邦华有点特殊,那就是他一定会去北京的。因为南京的官场,早烦死这个死、硬、臭、冷的工作狂人了。

    因此,就算李邦华毫无新意,他也会被保送的,至于九卿还是内阁,那就是皇帝地事情了。

    但有一点可以保证,李邦华今后的工作,会很困难。现在,卢象升出场的时候,到了。

    …山东是个什么地界。这里是齐鲁大地,这里民风淳朴。这里农业文明发达。

    蕴育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孔圣先师。同时,这里也产生过最有性格的叛匪,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

    这里即是农业大省,也是商业大省,这里名将辈出,这里名士如云,这里有东岳泰山,这里有济南名泉。

    这里还有崂山,崂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道士,道士每天都会打坐,累了,就站起来远望。

    看见对面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道士在打坐。累了,远望……。

    呵呵,开个玩笑。总之,中华文明史上,我们是回避不开山东的影响力的。

    依据传说,山东人的子孙,远渡海外之后,成为了朝鲜人的祖先。而朝鲜人,又号称是日本人的祖先之一。

    所以,某些种族如果真心想认祖归宗地话,先来山东吧。认祖归宗,是中华文明中最神圣的一件事情,而如果一个人,先因为形势所迫,认了某人为干爹之后,那么按照传统,他地牌位这些东东,是要计入别人家的族谱的。

    如果想开宗立嗣,恢复族姓,只有两条路:义父恩准;皇上特许!现如今,皇上就专门发了三道恩旨,特许毛有德、毛可喜、毛仲明三兄弟恢复族姓,因其三人自幼家贫,亲族离散,皇上还非常体贴的,让卢象升主理,给他们三个,分别在胶东地区,寻三块地方,作为他们的祖望之地,再分别指定同姓各100,与他们三家一同开宗立祠。

    这同奴隶的划拨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这几百户人家,就等同于孔有德三人的直系血亲,大家共用一套字辈谱,开宗第一辈,有字辈、可字辈、仲字辈。

    所以,在某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卢象升就受邀,来为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的祠堂,举办落成典礼地剪彩仪式。

    三座高高的回廊石牌坊,远远就可以看到,上面挂满了大红色的绢花、就像一个涂脂抹粉的寡妇婆子,不伦不类却又醒目异常。

    卢象升虽说对于孔有德等人地审美观点不是很欣赏,但这丝毫不能影响卢象升欢快的心情。

    毛文龙跟他私交不错,因此,毛文龙的很多陋习,卢象升是很为难地,查办,未免太不近人情,不查办,又对不起国家。

    战时还好说,一切为了战争需要嘛,但战后的重建时期,卢象升的苦恼就愈发的深切了。

    但现在好了,孔有德等人的分家自立,其实来自于毛文龙的念头。分家自立可不是闹着玩的,虽说孔有德等人见到毛文龙之后,还是要行义子大礼,但从各方面来说,尤其是政治方面,毛文龙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散兵权以自赎。

    有必要先说一下献俘的次序:第一年的献俘是吴家,第二年,也就是今年是东江毛家军,明年是征北黄得功,后年才轮到征西军那边呢。

    毛文龙的义子众多,而且,个个都是手握一支劲旅的掌兵将领。那么在今年献俘礼结束后,国家一口气赏了七个爵位下来:老毛,世袭东江侯。

    小儿子毛承禄,东安侯;女婿陆继盛,东宁侯;义子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刘兴祚等人都是伯爵。

    这种情况下,毛家一门七杰,四伯三侯,可以说掌领了辽东南北两线的兵政大权。

    正高震主,当国家赏无可赏的时候,一杯御酒,三尺青绫。便是眼瞧着的了。

    所以,孔有德等人在得到毛文龙默许后,于献俘礼上,就拜请皇上能够恩许他们恢复旧姓。

    也由此向世人宣告,毛文龙为代表的老东江,开始操作解甲归田地事宜了。

    这不能不说是老毛的一个进步,识时务、知进退,有时候真的是一种功在千秋之义举。

    北京都很高兴,卢象升更是在高兴之余,应下一个邀请。亲笔为他们三个编写字辈谱决,提写堂联。

    所以,当卢象升抱着三副对联,刚一下轿子,就听一个爽朗洪亮的声音响起。

    “卢贤弟,可算来啦,俺老毛还以为公务缠身,不来了呢!”

    “呦,爵爷这话可不好这么说的,象升一定要来的。”

    “…”毛文龙今天穿的像一个土地主。要多土鳖有多土鳖,蓝缎子上是金色的五福同寿纹。

    大红色的宽绸长裤,脚下一个官靴,腰下整套玉佩,两一佩,手里一把大草--绿@色#小¥说&网--扬的声音。

    响起在卢象升的耳边。卢象升睁开眼,烛光映照在清蓬那淡雅俏丽地脸庞上,更添几分光彩。

    卢象升不由得看痴了。卢清蓬,这个当年任凭名士公子一掷千金也难得一笑的清蓬子,如今头上的一拢青丝螺髻,只有一根银簪子而已。

    清蓬抬手,将安装在窗台上的油灯取下,很自然地,蹲在压实黄泥的地面上,将玻璃罩拿下。

    从油灯下面,抽出铜盖,压了上去,屋内,顿时一片黑暗。卢象升没钱换装玻璃窗,窗户还是纸糊的。

    黑暗中,卢清蓬熟练的摸索着,将油灯放回窗台。此时,她们二人已经适应了黑暗,隐约中。

    她默默站立,默默看着他。他呢?他默默的躺在床上。默默的看着她。

    半晌,卢清蓬在黑暗中,轻轻的把外衣脱下,粗布地衣裳,发出噗簌簌的声响。

    里面白布中衣,衬托着玲珑娇巧的身子,是那样的婀娜,那样的迷人。

    黑暗中,清蓬温暖精致的身子,攀附在卢象升的身上。那双因家务活已经不再细嫩的玉手。

    环搂在卢象升的肩头。卢象升伸出手,紧紧抱住了清蓬纤细柔软的腰肢。

    嘴唇追寻着,寻找着清蓬地红唇,还未寻到。却感受到了一片湿冷。她哭了。

    她躲开了他的嘴,将脸庞枕在他地胸前,喃喃着低语出声:“清蓬珠泪落君前!”

    “浅墨无痕描彩兰!”

    “层峦叠嶂蒙鸿雁。”

    “今梦今朝望断山!”她们二人。时常会一句,我一句的对诗,通常的时候,是卢象升要迁就卢清蓬,来将平仄与韵脚进行完善,这次还是如此,只是清蓬虽说声音依旧平缓宁静,而泪水,却越流越多,已经不是在画彩兰,而是画山泉了。

    卢象升长叹一声,扳过肩头,轻轻吻上了清蓬的额角,低声的说:“是象升误,还是去吧!”

    “啪”的一声,清蓬夫人忽然回复到当年花中魁首的气势,抬起手就抽了卢象升一个嘴巴,然后支起身子,抱腿靠坐在墙上,冷声说道:“卢大人,清蓬当年有凭地多娇客恩宾,却一直守身如玉,可知为何?”

    “…”花魁中,有不少是不破身的,这确实是事实。更何况这事儿卢象升当然更清楚,他就是人家的经手人啊。

    所以,卢象升脸上虽说**辣的,但却不是疼痛,而是羞愧,嘴里更是嗫嚅地不敢做声。

    清蓬也没指望他能好意思开口,接着说道:“清蓬当年选花魁的时候,便立下誓言,非世间英雄不嫁。可是清蓬错了,清蓬挑来选去,原以为卢大人是文武双的第一等义士,却不想,跟那些被横波姐姐耍弄于股掌之间的暴发户、伪君子,竟没有一点点地区别。

    “清蓬!…”

    “我知道,这些日子琢磨了好些的文案,写下了好多的书稿,一方面要货与帝王家,实现文人地理想。一方面,又害怕遭到那些人的责难与报复。以为休了清蓬,便是为了清蓬好?实际上,不仅看低了清蓬,还有违书生的本份。”

    “清蓬,我…”

    “听我说完!”清蓬凄厉的声音,打断了卢象升的挣扎。

    “什么叫高古之风,什么又叫做义士忠骨?虽千万人吾往矣!若都是像这般,先抛下包袱,再向前行,那这世间青史,又怎会有如许多的豪侠壮士?清蓬既入卢家,又更卢姓,便不在乎是否会身陷,不在乎是否会出将入相,在乎的,是主君为国为民!的变法条陈究竟怎样,清蓬不在乎,清蓬在乎的,是陪在忧国忧民的主君身旁,生生世世!”听完清蓬这些言语,卢象升心中百转千回。

    清蓬的话中,有一句凿凿实实地打在了他的心头,‘若都是先抛下包袱,再向前行,那这世间青史,又怎会有如许多的豪侠壮士?

    ’是啊,身在红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轻易抛下的呢?既然自己定的理想,是对的,是正确的,那就去做吧。

    不论是什么样的结果,她们会理解。支持地。想到此,卢象升忽然跃起,不想,脑袋刮在油灯上,玻璃灯罩碎裂,伴随着热热的灯油,倾头洒落了卢象升的一身,清蓬惊呼一声,忙伸手上前要帮他,而卢象升擒住了清蓬的双手。

    急声说道:“清蓬,象升明白了,我明白了,谢谢,谢谢!他日,象升若再出负之言,便五雷轰顶,不得好死!”清蓬噗哧一笑,黑暗中,仍依稀可以看见的美丽。

    “主君啊。先莫要动啊,那玻璃碴子。可是要仔细摘干净的呢。”

    “好,我不动,可是,这么黑,怎么看得清呢?”

    “呆子,我去找主母,再拿盏灯来!先别动啊,我去去就来。”说完,清蓬挣开双手,下地摸索着穿上衣服和鞋子。

    忽然,又回身搂着卢象升,狠狠的亲了一口,这一口可真是够瓷实的。

    碎玻璃碴子同时划破了两人的嘴角。

    “哎呦,破了。”

    “嗤,亏还是领兵打仗的督帅呢。这点小伤也抱屈!”

    “我…”

    “哎呦,别动。”卢象升才想起身,清蓬地手上又多了一个伤口,连忙按住他,随后轻手轻脚的站直了身子。

    “听话啊!不许乱动!”说完,清蓬悟着嘴笑嘻嘻的跑出去了。只留下卢象升一人,像藏獒一样蹲在床上,一动不敢动。

    鲜血流进卢象升的嘴里,甜甜的,香香的。当夜,似乎创造了卢家的第二代。

    但这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卢象升的国政很细腻:首先是科举新制。

    沿袭了数千年的科举制度,确实到了改革地时节,但卢象升终究是一位曲阜边长大的传统儒生,他是不可能对科举制度进行彻底颠覆地,因此,卢象升的科举新制,更多是一种补救。

    他的理论是,国家应该允许海外藩篱参加科举,也就是普及留学制度。

    之前的中华科举体系中,确实存在外国留学生现象,但并不成系统,也不成规模。

    卢象升从辽东诚顺王福临入手,展开了一个小小的变革。当初卢象升主导招抚南清时,洪承畴曾经提出‘先优后严’的招抚计划,先投降的人,不仅封王赏金,还允许对方科考。

    但在详细洽谈中,遇到了一个小麻烦,当时的福临只有23岁大,又被多辽阳,所以福临的投降时间,其实很晚。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问题,那就是随同福临招安的后金贵族,都丧失了科举地资格。

    不要小瞧这个资格,在现在的年代里,如果允许谁,或者不允许谁参加科举,那可是天大的事儿。

    因此,卢象升就提出了‘贺举’制度,凡是愿意朝贡大明的番邦属国,每五年自行举办一次考试,然后从中选拔若干数量地考生,报大明礼部核准后,可以前来大明求学,由大明安排这些人进入各个行省的学监学习,学费自理。

    然后根据各人的本事,参加大明地乡试,考核通过的,可以参加大明的会试;再考核通过的,不用参加殿试,就可以获得‘钦赐贺举会士出身’的资格;如果确有佼佼者,并且通过殿试者,其学位是‘某某科钦赐贺举进士出身’,同国内的考生稍有差别。

    这些考生不论是否通过各级考试,满十年不归者,都由政府出面质询考核,成绩通过者,由中国政府随便赠送个不发工钱的散阶官职,礼送回国。

    当然,贺举进士出身的人,原则上,是一定要发工钱的。这个政策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毕竟申甫的新武学,已经建议国家招收外国的少年,来中国学习军事技术了。

    况且招收文科留学生早有先例,他卢象升只不过再进一步就是了。但实质上,卢象升触动的,其实是杨嗣昌的‘新细之政’,也就是说,卢象升反对在占领区,施行区别对待的民族歧视政策。

    而这项政策,又是皇帝小朱的首肯之政,反对皇帝,卢象升倒不怕。关键是这项政策的提出者杨嗣昌的心眼儿,有些些的小,一旦被杨嗣昌盯上,那后续的麻烦可就大了。

    卢制的第二条,是仆从新制:他建议国家出台法令,强行规定仆人在享有法定薪金的基础上。

    也同样享有法定的沐休日制.理直气壮的讨要工钱,还要理直气壮的定期休假。

    之前的主仆制度中,除非主人疯掉了,否则都会发固定的薪水,并且隔几天给仆人放个假,遇到过年过节。

    红白喜事的时候,好的主人,还会再发点额外的红包。但就如同‘实际控制’在南洋施行一样,之前是否照此办理,并不代表合理合法,当以国家法律的形式颁布施行后,就等同于用具备强制效力地法理,代替了之前的约定俗成,这其实是一种质的飞跃。

    再举个另类的例子加以说明:现在的信件,多是家人递送。当爹的给赴京赶考的儿子写了封信,然后老家人跋山涉水的去送信。

    但大明是严格的户籍制度,轻易是不可以离开原住地的,这样一来,通州过府地时候,会偶尔遭受守门军卒的盘剥敲诈,这项费用,当然在国家法律认可地范围之外,因此属于乱收费项目。

    但如果国家真的出台法律了,所有过路的百姓,必须缴纳通关费。那么好了。

    这就等同于从理论上,守门的军卒,可以合理合法的进行勒索了。卢象升的这条政策,得罪的人。

    也是海了去的。十个手指伸出来,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现在这1亿多口子百姓了。

    多人是宁愿被主人欺负死,也不愿离开主人自己单过的。因为这种强烈的人身依附理念。

    在目前还是非常强大地,即便卢象升是在为他们谋福利,他们也未必会领情。

    至于主人那边,原本仆人就是他私有财产,说句不好听的,打死他咱都不犯法。

    现在倒好,卢象升一个奏表上去,仆人跟主人的界限就模糊了许多,而仅仅是一种雇用聘任的劳动合作关系了。

    这,这可绝对不是好事儿。不过从这些负面地预判,也可以看出卢象升这项新政的意义深远。

    只有打破强大的人身依附政策,劳动力才能彻底地解放出来,之前‘掌柜制度’已经是脑力劳动的大革新,现在再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彻底平等化,则对开启民智的作用,将是惊人的。

    卢象升的第三条新政,是土地分级,也就是从总体上,将国的财产资源划分为四个层次:国家所有,皇家贵族所有,宗族所有,农民所有。

    以土地为例,每个层次的资源中,都按照非卖、当卖、租用三种级别来区别对待。

    1.‘非卖’土地,无论是在谁的名下,其实都归国家所有,只不过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其收益率先归谁罢了。

    然后再以税收和财政的形式,进行二次分配。其中:国有土地百分百的属于非卖品,任何人都不得打这方面的主意。

    目前属于这个层次有五处:河农庄、皇庄、种植红白薯的备田、河套马场、落日牧场。

    剩余三个层次中,非卖土地的比例依次降低,普通农民的土地中,非卖地大概在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国家强行约定的宅基地,起码也得给人家房子住吧?

    这等于是卢象升在借用国家前些年出台的《物权法》,来强行保护农民的生存权。

    2.‘当卖’土地,可以典当,可以买卖,但不得超越崇祯九年时的规定,即每户三代血亲之内,不得超过2000的最高限额。

    市场经济嘛!连‘管理产业的掌柜’都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了,没道理把土地这么个大宗的商品给舍弃掉。

    更何况‘百样米养百态人’,每个人的喜好是不同的,说不定祖孙三代都经营的桑田,到了重孙手中,嘿,改渔场了。

    那这个时候,土地自由买卖,也就成为必要的现实了。3.‘租用’土地,名义上属于无主荒地,实质上属于国家管不过来的余田。

    因为九年《限田令》的出台,很多大户的余田,都退到地方政府,政府又无力解决,农民又没钱购买,结果出现很多良田沃土荒芜的现象。

    这对于一直专研资源学的卢象升来说,实在是很心疼的。所以他专门仿造山陕特区,提出了租用的理念。

    就是说大户或者有能力的人家,可以租赁承包的方式,对土地进行经营,但要上缴两部分收益,税金和租金。

    卢象升一直在专研资源学,从当年制止毛文龙利用国际汇率不等价现象的切汇行为,到崇祯七年时,为了得到长白山的巨木以造船,而积极建议国家开战。

    再到今天,为了荒芜的土地,进行触动很多人利益的土地改革。这都是一位具备超越时代精神的伟人,才能做出的行动。

    要知道,田地荒芜,是那些大户故意的,他们的算盘是很精细地,等个两三年,风头过去了,这些荒芜1/2|跳至!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