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七章:谣言、稻种、引火奴
    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九卷第七章:谣言、稻种、引火奴灵山修道院的修建工程,引发了一场争论,争论的焦准备花700两白银…为诸天神佛打造在人间驻足停留的府邸…这件事儿究竟算不算昏君行为?

    而是讨论现在的皇帝,究竟是喜欢田礼妃多一点,还是袁淑慧妃多一点呢?

    看起来这是一道伪命题,想当年皇上为了礼妃,险些拿着大宝剑宫门臣;紧接着死皮赖脸的替礼妃的娘家人在南洋开拓了偌大的家业;后来还亲自为礼妃的妹妹指婚孙诚;更加令人惊恐的是,一度曾产生过废太子的传言,如果不是钱老相爷的犯颜直谏,这事儿指不定成什么样了呢;还有就是最可耻的温体仁,竟然鼓动万岁违例先封五岁的三皇子为定王。

    凡此种种‘上与礼妃,情甚笃’此言不虚啊!这些舆论中,有几个常识性的错误:小朱当初举的不是宝剑,而是穆字金刀;田家举族去南洋,是为了国家殖民地建设而做出的牺牲;指婚的时候,孙诚虽然是武举效节郎,但真正发达是通过一系列的浴血厮杀换来的,更何况当初为了给徐光启冲喜,老大人孙女徐银英的诰命比田小蔷还要高一品;最后,打消废太子念头的不是别人,正是温体仁,这里面压根儿就没钱谦益什么事儿。

    但舆论嘛,永远是距离事实越远,可信度就越高。所以,关于皇上同礼妃的传言中,唯一的正面人物,是钱谦益。

    其余人等,都是奸妃佞臣恶国丈,外加一群死太监。现在更是离谱。礼妃居然被打入冷宫啦!

    !!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首先,阿萝地三个孩子,凑巧都是在秋冬生产,这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子来说,是最毁身子的一件事情。

    虽说有中外名医帮着调理身体,但阿箩的身子确实不灵光了。再加上小朱现在一共是7个老婆,其中绯儿又是跟着他身边长大的,感情基础确实也有。

    其他的袁妃、筱筠、宝珠、锦华,因为性子柔弱,家事清寒、温柔体贴、千依百顺等原因。

    对小朱的吸引力也都不小,所以,小朱现在只是经常去阿萝那里坐着聊会子天儿,然后晚上去别的地方行周公礼。

    这种有名无实的婚姻,在小朱看来还算正常,但在宫里可就了不得的大事了。

    传言地基础,就此产生。其次,阿萝被周皇后给勒令修省了,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袁妃有一儿一女,二皇子慈烜和二公主昭仁。

    这两个孩子都有一个小毛病,花粉过敏。为此。小朱特意交待杨春想办法给换了一种衣的香料。

    偏偏阿箩有一次心血来潮,

    “日头太毒了,晒坏了皇上怎么得了,们去多采摘些香蒲叶子,再用绣网架着,把东夹道上面给盖严实喽。”等搭建好之后,阿萝看着绿油油的一片,一撇嘴:“看着也太单色了,去,找些菊花、牡丹伍的。给本宫点缀上。”大冬天的,哪找牡丹去?

    宫里一时间鸡飞狗跳,还专门毁了几株兰花,等消停之后。一段人工搭建的花草天蓬,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东夹道不宽。

    两边又是高高的红墙,原本环境就挺清幽地,如今顶上再坠满遮挡阳光的绿草红花,确实很漂亮,很实用,但,也很香啊!

    小朱还没来得及欣赏并享用呢,袁妃那边就乱了,因为两个小孩子鼻涕眼泪地就开始了,这下子皇后怒了。

    后宫的事情,本就是皇后主管,当即下令,把那些个香兰啊、蒲啊、睡莲啊,等等花花草草的拆了,然后左手领着慈烜,右手拽着昭仁,就来找小朱算账。

    那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看见两个小孩子痛哭流涕的惨相,心疼是肯定的,更何况当时小朱正琢磨如何对付外朝的事情,也就答应下来,此事由皇后作主便是。

    皇后做主的结果,就是勒令承乾宫大门紧闭,礼妃自省,日常就是阿箩自己,也只许从侧门出入。

    这,就是阿萝被打入冷宫的前因后果。偏巧,慈烜和昭仁都是接受费力施洗过的小教徒,小朱又为了宗教改革,而率先筹建雾灵山修道院,并且将这座修院划在了慈烜地名下,他的意思是,堂堂一位亲王成为修道院的半个主人,这对于教廷那边的迷惑性是比较强烈地。

    为此,东西方都进行了专门的册封:小朱这边,册封10岁的慈烜为彦王;费力大主教那边,请得教皇法令,委任慈烜为云蒙山修道院地辅礼司铎,并遵照东西方的世俗传统,这个职位是世袭的。

    这么一来,关于礼妃已经失宠的传言,就甚嚣尘上了。

    “哼!”小朱真的有些愤怒了,他生气不是别的,而是对谣言的散播和扭曲现象,很是愤怒!

    “这可真是三人成虎可杀人啊!宫里还没怎么着呢,外面倒是替朕来谋划家事了,高起潜,出去,就说朕说的,谁要是喜欢进宫瞧瞧,朕这就替他们亲自挑师傅,再赏瓶好酒。”

    “哈哈,哈哈,遵旨!”不着调的高起潜,傻笑了几声之后,跑出去抓人去了。

    前面说过,有相当数量的师傅,喜欢在手术前喝点小酒,小朱这话的意思就是,们要是再乱来,那就干脆,净了身进宫吧。

    正这闹着呢,张彝宪跑过来了,半路上还把高起潜给拦下。望见小朱,张彝宪一拱手,

    “万岁,为平息谣言,而索人入宫,此事万万不可啊!”

    “嗬嗬,大宪有好主意是吗?”搭建花草天蓬时,正好赶上张彝宪回京述职,所以这小子没少跟着起哄,眼见事态有恶化趋势,他能不硬着头皮冲上来嘛!

    “嘿嘿,皇上,根据前几日的民论汇总来看,明明您这边在采购鱼胶之前。特意在猴子身上做过验证,但传到南洋那边之后,却变成是因为希亚娜换个名字,把您给糊弄过去了。所以,风传嘛,难免有越传越乱的。于今之计,最好以不变应万变,谣言,止于智者也!”

    “…”小朱翻着眼睛想了想,虽然话说如此。但总觉得哪里有点别扭。于是他盯着张彝宪看了又看,心说:这小子现在行啊!

    比高起潜可有长进多了学会用之、乎、者、也,跟我打马虎眼啦,不行,决小子。

    “张彝宪,说的‘不变’恐怕是另有所指吧?”

    “他这个,”张彝宪一愣,他只是觉得皇上为了一个谣言,而以‘抓进宫里当太监’来威胁臣民。

    有点说不过去,这才出来解劝的。现在皇帝显然是答应不追究传谣信谣者了,可态度也很明显,万岁他不满意!

    张彝宪小眼睛骨碌碌一转,馊主意立刻就蹦出来一个。

    “皇上,吉庆伯今番参加科举,仍是不中,不如,由万岁亲笔颁赐一个出身如何?”—

    “去!”小朱气地差点吐血。他的宝贝妹夫…承天府都指挥同知,吉庆伯…孙诚,因为去年的会试。

    推迟到深秋才举办,时间上刚好够他从容安排,因此特意赶回北京参加高考,结果同以往一样。

    在匿名誊抄阅卷的考核制度下,孙诚依然是名落孙山。孙诚的执着和苦命,让所有人都很惋惜。

    一个如此优秀、独当一面的国家大将,居然连续考了三次科举不第,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但制度就是制度,如果为了证明皇帝和礼妃的感情没有破裂,而公然违反科举制度,这不火上浇油嘛!

    但张彝宪不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关键,他这么说,不过就是替皇上引出个方向而已。

    解决传言的方法,可以通过封赏孙诚来抵消,因为孙夫人是礼妃的亲妹妹嘛!

    应该说,在所有这些太监之中,张彝宪地马屁功夫是最高的:为领导想好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却成心闹的极端一些,这样的话,领导会认为是自己想出来的妙计,但同时在潜意识中,对这个下属的观感,是无以复加的好上加好。

    所有的解决方案,别说的太仔细了,这才是马屁地的最高境界。否则,您这么能,那还要领导干嘛?

    于是:“小子这心眼儿,真是不知道怎么长地?赏赐进士出身,那外朝的那些个老学究们,还不又得来哭门啊?不过朕这里倒是有了一个主意,来人,笔墨伺候!”

    “…”张彝宪嬉皮笑脸的任小朱一顿数落,然后亲自研磨,镇纸、捧笔,眼看着小朱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双甲辟炼,才有风云之刃。

    天露蚕种,始得嫘母之丝。’歪头看了看,觉得还成,就是两个‘之’字用的是同一个字体,对仗也有小问题,但总体上说得过去。

    “大宪啊,孙诚赴京赶考,朕只是于殿上见过他几面,他为了观摩献俘大礼,一直在城外驻留。可礼妃还没召见呢,寻个日子安排一下吧。这样,先敲锣打鼓的,把朕的这幅对联给他送过去。”

    “好嘞,小的这就去!”张彝宪兴冲冲的跑了,小朱看着张彝宪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冲着王承恩说:“王师傅,朕今夜留宿承乾宫!”…都说千锤百炼出宝刀,但都是虚拟的数字指向,实际上,远在汉代,宝刀地炼次是70次左右;唐宋时达到了120(双甲)次左右。

    但到了小朱这个时期,因为钢法的发展,已经不再出现炼多少次的现象了。

    不过以此来形容人才还是可以滴。另外,蚕宝宝在成虫前,叫做蚕种或者蚕卵,在明代,对于蚕种保护的方法,已经发展到炉火纯青地地步,其中比较关键的,是要让越冬蚕种在一定时期内接触低温,只有这样,才能刺激睡眠中的蚕卵,使其得到良好发育。

    这样地方法,叫做天露法。至于祖养蚕对于中国人具有何种意义,就不解释了。

    小朱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公开勉励孙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小臣.诰授征西军护军…镇国将军…经理军务,镇守承天府等处地方…玉门关、落日牧场,挂将军印总兵…承天府都指挥同知…吉庆伯。孙诚,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起来,孙诚啊,几年不见,怎么瘦了好多啊?”

    “呃,”孙诚知道,如今这位皇上比较另类,但见面第一句就来这个。确实有点不适应,他是比较正统的一位儒将。

    “回皇上,小臣经年军旅,为防止衣绊袍扣,牵制刀具,故不敢太胖的!”

    “哈哈,这么说,咱们的吉庆伯也怕死喽?”

    “…”一堆人快疯了,这个接见场所,小朱特意挑选在武英殿。目的只有一个,让大家都看清楚。

    他跟孙诚可是连襟。为此,礼妃也特意过来了,眼见皇上净说没用地,阿萝忍不住开口问他。

    “孙诚啊,夫人可好?听说,她有身孕了?”

    “谢娘娘恩垂,小臣赴京之时,家夫人身子还很是爽利,依据随军医官推算,应在初夏临盆。”

    “唉!夏天好啊。承天府那边还不算热,对母子都有好处,起名字了吗?”这时,阿萝的情绪已经有些激动了。

    “不如,就用‘夏儿’当乳名吧。”

    “多谢娘娘,小臣自当从命!”

    “别老臣臣的。小蔷是我亲妹子,去了承天府这么长时间,也不说来封信,好容易跟见面了,还这么生分…”

    “呃,好啦,好啦,”小朱一见阿萝眼角浮现泪光,连忙出面解围。

    “道路不通,送信不易,等通路网建设成了,信件自然会多起来的。再说了,前日申甫提请,希望参照国子监的旧例,扩建天津武学的编制,今后所有的军中将官、蒙古诸王的子弟,都可以自幼来入学。这样的话,小蔷要是愿意,不就可以陪着夏儿回来了嘛!”

    “可是皇上,夏儿还不知男女呢!”

    “男女怎么啦?男女都可以开学嘛,绯儿这阵子就一直嚷嚷着要开女学,正巧了,今天就把这事儿给定下吧。夏儿如果是个闺女,咱大明的女学就正式开办,名字嘛,就叫‘梅堂女学’吧。”

    “小臣多谢圣上厚爱!”从这时开始,君臣见面会,正式演变成家庭聚会,孙诚带了不少当地地土特产,唐卡、宝石、牛角梳之类的东西,都不值钱,但很珍贵。

    等晚上吃过饭,小着孙诚去了文华殿,家事之后,当然要谈国事。今阁臣是郑三俊。

    “皇上,藏人素来有天葬习俗,是故那里的藏医,常常可见人体腑脏,当地北派名医‘伦汀.都孜吉美’不但精通医学,还擅长绘画,小臣见过他画的《四部医典》,虽说还有疏漏,但已经接近人体了。因此,小臣想提请吾皇能够刊行此书,以医天下生民。”

    “哦?天葬!”郑三俊来了点精神头,很是兴奋的接口问道:“皇上,天葬之说,臣以前听过,如是藏医绘本,理当切实,再同汉家经典比对后,当大利于民啊!”

    “可是,”小朱就有一点好处,不懂就立刻问。

    “知道腑脏长什么样子,有什么好处吗?”

    “啊呀,皇上,业医诊病,当先明腑脏,否则,便如盲人夜行啊!呃,”郑三俊抬眼看了看万岁爷,决定用白话解释,

    “不是知道形状就好了,还要知道具体的位置,而且都说脏器之间有一层膜,是五行交汇的所在,世间之人,都是因为交汇的地方出现问题,才患病的,如果准确知道位置地话,直接在上用药,就事半功倍了。

    “再有,孙将军亲披锋锐,当知道士兵腑脏受伤的情形极多,如果医官熟悉内脏地话,医治起来也更加可以对症下药的。对吧?”郑三俊说的兴奋,习惯性的走来走去,把孙诚和小朱听的是一愣一愣的。

    最后一个问话,居然问的是孙诚,把吉庆伯吓了一跳。

    “是啊,是啊,小臣,哦,在下是见过很多尸体,好多情况下,血脉断裂的反而没事儿,偏偏只是一处脏器破损的健儿殒命。是以,在下才找来随军医官,命他们和藏医一起,探讨人体腑脏的。”

    “那,”小朱看了看在他面前,很没有礼貌地自行讨论问题地两位文武官员,心中反而很高兴,

    “那就按孙诚说的办吧,这刊印的银子由田家出支。

    “刚巧,朕想在云蒙山为藏教天师修建讲经法坛。回去让他们先安排点人手过来,就说要为各家天师挑选一下山头,把那个伦汀也叫来吧。”

    “小臣遵旨,敢问陛下,藏教各家上师都有法坛吗?”

    “什么意思?自然是人人有份啊!”

    “回禀万岁,藏教流派众多,计有黄教、红教、白、花、黑等教,各家大寺,也均有坐床活佛。因此,小臣想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份。”‘哦,原来藏教地内涵如此丰富啊!

    ’小朱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然后很幸运的发觉,云蒙山确实够大!

    “朕听曹化淳说过,云蒙山很大,安排万儿八千地人员,绝无问题,那就这样,孙诚来安排,也别什么人都过来,但也别把大的上师给落下,这样就是‘云间诸佛。蒙恩布道’,这意头还真是不错啊!”

    “臣等遵旨!”

    “…”小朱一愣‘臣等’?这事儿跟郑三俊有什么关系?不过因为是讨论问题,他也没当回事儿,只是从屁股底下掏出来一本书。

    杨春委托老丁刊印的《北棉录》,送给孙诚。

    “孙诚啊,朕这些日子。净送虚名了,也没什么实惠的,这本老大人写地《北棉录》,是朕自己掏银子买的,虽说有些粗制滥造,但内容完整,拿回去吧,想来‘落日牧场’还是用的上的。”

    “谢皇上,呃,说到《北棉录》,小臣还有一事要启奏万岁,浣衣局提督张公,前日送小臣一些种子,说是他这些年在徐老大人的指点下,培育出来的优良稻种。因为担心薯田中一旦栽种失败,将铸成大错。所以只敢在私宅里种植,这次希望在落日牧场进行试种。”

    “嗬嗬,张彝宪这家伙还知道谨慎了?行啊,这事儿朕许了,郑先生”

    “臣在”

    “此事以前知道吗?”

    “呃,回皇上,臣略知一二,因为徐老大人与臣有同乡之谊,是以臣听他说过,凡田亩中,偶尔会出现异于寻常的稻穗秧苗出现,有好有坏,如果优胜劣汰的话,将大大利于农事。张公能够如此谨慎,徐大人能够在病中如此辛劳,实在国家大幸!而承天府落日牧场又恰恰是外省新地,即便试验种植失败,想来也没有太大的干系,实在国之大幸啊!”晕,这老郑看来很爱说实话嘛,不过他这么说也不是没有人性,要知道在农耕国家,植物的选种,是重中之重,试验栽培,当然要挑选一个人口密度小地地方先进行。

    并且,老郑其实在委婉的提醒皇上和孙诚,一旦试种失败,哪里可是新拿到地地盘,小心兵变才是。

    “呣,对了,孙诚,西边现在如何?”

    “回圣上,不仅承天府一带,天山、宰桑泊、北海等地的匪患,还是比较严重的。国内过去圈地的人很多,加上当初定边时,逃散的部落也不少。两相之下,单身旅人、落单商队,遭到劫杀的情形很多。臣与周(遇吉)帅、黄(得功)军门、贺赞、唐栋等人,经常要亲自领兵,绥边靖匪。”

    “唉,确实难办啊,不过好在魏藻德的状元策论,已经谋划到这些了,回头等架构搭建完毕,想来们的日子会好过一些。们那边,还有什么要求吗?”

    “哦,有的,臣等与周大人、黄军门商议之后,希望国家能够允许在修路时,搭建几处秘密所在,专门库存兵资军备,粮草工具。这样一来,再有边军出行,就可以轻装简从了。”

    “就是说,隔个三、五十里,修筑一个秘密的兵器库,边军可以随时补给,地方县府也可以在非常时期,开库自救。这么说,对吧?”

    “吾皇圣明,臣等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三、五十里过于频繁,二百里应该足够了。”

    “呣,好,郑先生,此事就交由主理吧。但务必要记住,此事知道地人越少越好!”

    “臣遵旨!”郑三俊此时,心中忽然一跳,因为他惊喜的察觉到,在皇上心中,自己的本事,起码比梁廷栋要高一些。

    不提郑三俊在那边溜号,再说小朱。

    “说道兵器库,朕倒是想起事情,前两天的皇家科学院那边。礼妃同周胤、孙等人,共同研制了一个玻璃质地地‘引火奴’出来,孙诚可听过吗?”

    “小臣孤陋寡闻,万岁恕罪!”

    “郑先生呢?”

    “臣亦请圣上宽免!”

    “呵呵,无妨,无妨,朕这就叫人连夜去取。那个曹化…”曹化淳今晚请假去善各庄装修房子去了,

    “张彝宪,张彝宪!”外面听到叫唤的太监王坤,连忙推门进来。

    “回皇上。张公今夜在浣衣局盘点库存。”

    “哦,行。现在立刻去科学院那边,周胤他们都是夜猫子,现在一定还没睡,让他们把‘引火奴’给朕取来。”王坤没答话,只是躬身施礼后,就跑出去了。

    留下小朱、孙诚、郑三俊一起等待,等待中,郑三俊跟孙诚,趁机把刚才说的几件事儿都给行文了,期间郑三俊还夸孙诚地文笔不错。

    甚至还问了问孙诚会考的情况。当听孙诚说了几句之后,郑三俊很负责的指点道:“孙将军的文章,中规中矩,虽算不上锦绣。但考中会士还是有可能的。只是,”

    “只是如何?”孙诚急急开口,他想中进士的急切心情。可见一斑。郑三俊偷偷看了看皇上,发现可怕的万岁爷,居然在玩自己地鼻子牛,郑三俊眨了眨眼睛,方才开口。

    “哦,我朝八股,虽只风行百十年,于今已经是散体文居多了,但孙将军要知道,从行文布局之中,考官是可以看出考生的质素的。

    “孙将军同其他考生一样以散体文答卷,便吃亏了。因为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将军不是弃八股不用,而是不能写八股文。是以,先就落了下风了。

    “因此说,孙将军要想金榜题名,下次科考,就应该以八股答卷,这样一来,我们的,就不是文体,而是内容了。

    “将军有才学,有历练,又知兵地方,于国计民生都有切身的体会,只要能够直抒胸臆,哪怕八股文体略有不对之处,阅卷考官也会适当从容的。”

    “啊呀,多谢郑相爷指点,小子可谓茅塞顿开!”这种亲自给考生出主意的作弊行为,居然就发生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实在令人不得不佩服郑三俊的胆量。

    因为他这话中,有两层含义:头一个,孙诚算人才,品德也不错,交这个年轻有为,文武双的皇亲当朋友,可该有多好?

    再一个,其实是在递话给那位假装什么都没听见地皇上呢。他老郑也想当主考官的,要是能留在内阁,老郑将成为下届首辅或者次辅,也就顺理成章地会成为科举主考。

    那么他一定会为国家优选出栋梁之材滴,因为他阅卷的特点是‘的不是文体,而是内容’。

    小朱依然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的鼻子牛搓成了黑团团,然后随手抹在了御书案上,正抹呢,王坤领着周胤进来了。

    同时到来的,是一个玻璃做的自动点火器——引火奴。一个三寸长短,圆圆厚厚的透明玻璃管;外加一根六寸长短,直径同套管内壁差不多粗细的透明玻璃柱;玻璃柱是空心的,里面穿着一根火绒线。

    这三个组成,就是现阶段的简易打火机。玻璃柱地一头,略略向内凹陷,不仅可以露出一小截火绒线的线头,还可以抹上少量的白磷、硫磺。

    然后把玻璃柱插进玻璃管中,就可以点火了。使用时,迅速的将玻璃柱向里面挤压推拉,反复两三次之后再拔出来,伴随‘啵’地一声闷响,一小团七彩的火焰就跳动在玻璃柱的正上方,因为有白磷和硫磺地存在,还存在小小的爆燃现象,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小火苗,照亮了每个人的心中。

    这个工作原理,是在密闭系统内,因为急速压缩,体积急剧变小,空间内的温度会迅速升高,也就产生了燃烧现象。

    为了整个密闭系统不泄漏,周胤等人,专门配用了烟叶子,来填充之间的缝隙,并且起到缓冲的作用。

    所以点燃后的引火奴,还弥漫出一种烟草的香味。之所以采用玻璃,是因为童九斤的玻璃工坊是国家专营,造价便宜。

    同时因为极易毁坏,也可以避免被敌人缴获,这样也有利于技术保密。

    这个精彩漂亮的发明,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因为这其实是一系列链式影响的最开端,它的最终发展,将是汽柴油为媒介的四缸发动机。

    当然,现在小朱即便想到了这个,物质条件也不允许,但简单的点火装置,被以官方形式,广泛应用在军界,这就意味着一种科研环境的大爆发,量变才能质变嘛!

    “周胤,立刻叫童九斤打造2件,然后发往承天府。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每人配发一件。但等都切记一点,引火奴,暂不可民用。”

    “臣等遵旨!”…注:1.孙诚的官职很残念吧?分开来看应该是:诰授征西军护|镇国将军(散阶)经理军务镇守承天府等处地方(职责)玉门关落日牧场挂将军印总兵(职责)承天府都指挥同知(军职)吉庆伯(勋阶爵位)。

    2.由谣言形成原因说到了解剖医学,然后给小孩子起名…成立女子学堂…宗教改革…农业…武器库…打火机…考试作弊。

    打岔的效果还真惊人!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谣言的产生原理;优良稻种的栽培与种植;轻型点火装置的发明。

    这就是本章标题的由来。3.郑三俊的惊喜,是一个复杂的推论:主理兵部的是两个人,洪承畴和梁廷栋;洪承畴入阁是肯定的,但因为规避原则,洪承畴不可能再管兵部;梁廷栋本是分管兵部的内阁,如果他留在内阁,则兵部的事情一定会仍由梁管;即便郑三俊今天碰巧听到这事儿,但如果小朱不想让郑碰兵部的话,这件事情,交郑转给梁就是了。

    4.郑三俊对腑脏的理解,是时论。跳至!~!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