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五十一章:底牌尽出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虽说左良玉生前法定的辖区是两湖,但他死后的葬礼,究竟选择在何地举行,却依然是一场政治秀。侯恂希望在湖南举办,因为距离南京近一些,从感觉上很有不同。不过在陈奇瑜特使,成都知府吴志衍的建议下,由左兵新帅左梦庚拍板决定,葬礼及墓地都选在湖北。

    吴志衍不是别人,恰好是号称复社五秀才之一,吴梅村的族兄。从名字上看,两个人的爷爷应该是亲兄弟,只是因为家族分枝散叶,才各自采用不同的字辈谱决。吴姓,历来是江南一带的大姓,这种宗族拆分但亲情犹在的现象,并不罕见。吴梅村一直是旧党叛乱的骨干人才,目前担任应天府通判,负责南京一带的民生治安。从各方面来看,选择吴志衍成为陈奇瑜的谈判代表,有着很多重的考量。

    目前的中国,着实是有几个谈判专家的,熊文灿、洪承畴、陈奇瑜这三位的嘴皮子都是一时翘楚,其中:

    熊文灿最有成就,李自成、郑芝龙都是他给说服的。而且被招安者下场都还不错,因此熊尚书也最有信誉(虽然李自成后来死在祁连山下,但凶手是高杰,不能算大熊违约)。当然了,很多条件都在那里摆着,他能够水到渠成,也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洪承畴则最不让人(主要是被招安者)放心,因为洪阁老似乎有严重的双重性格倾向,洪盐酒上台,大家相见好,把酒笑,同分富贵。可一旦洪屠手出场,今天还欢声雷动的成为国家座上宾,明天就被公开处斩。当年洪承畴得以被小朱赏识,就是因为诱杀了三百名过来投诚的变民军;后来庆阳城下,明明变民军已经投降,老洪还是以“做法祭天”的名义,强令黄得功、左良玉等带队将领,一人分一个名额,公开处决108名头目。然后私下里,又连夜派遣精骑,按照名单暗杀了数千名基层军官。里外里,洪屠手这个外号,算是一点儿不亏欠。不过洪承畴这么干,对国家的好处是最大的,相比于熊文灿的妥协与让步,洪承畴谈下来的条件都比较苛刻,基本是国家没什么损失,变民军则牺牲很多。

    陈奇瑜也没少谈判,招安变民军历来是他们这一代文官的施政理想,因为大家都清楚变民军的由来,如果不是天灾,如果不是**,百姓何必谋反?

    换句话说,熊文灿最有名,洪承畴最有质,陈奇瑜则占一个“量”字。由他出面主持的招安工作,其强度和数量是最多的。

    而现在,由于熊文灿的条件太宽,国家现在不想做太多妥协;洪承畴的条件又太紧,北京愿意,左兵也未必肯干。所以一个天大的机会,就摆在了陈奇瑜面前。

    如果招安左梦庚成功,则陈奇瑜在谈判史上,将成为与熊文灿并驾齐驱的人物。

    因此,陈奇瑜对此次谈判非常非常重视,选择吴志衍出面做好前期准备,充分显示了他的胆识和经验。

    吴志衍与陈奇瑜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与吴梅村是志同道合兼亲戚的关系,这样错综复杂的三角联络,使得这次谈判,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必然成功的特征。道理很简单,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是很讲究素质的。“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读书人最大的素质。

    明知道吴志衍跟叛军之间瓜葛很深,但俺老陈非但依旧重用,还派过去洽谈招安事宜,这种交托重任的信任,读书人根本没有抵抗力。

    所以吴志衍当着侯恂的面儿,很不客气的说:

    “左侯福园,早有定论,既不能归乡,便要守麾帐。千山远渡,非但后辈不敢妄议,就连故旧,也会感叹一句,身后不宁啊!”

    “…”

    左良玉老家应该在辽东,但现在大家都清楚,把棺椁运到辽东,那简直是笑话。既然不能归乡,那就在生前任职、临终之地安葬吧。言外之意,侯恂作为“故旧”之人,已经拖累人家左良玉不能归乡安葬了,现在还想怎的?

    再加上左梦庚早就下定了决心,他目标很清晰,老父身后荣耀,必须由国家赠给,南京旧党?呸,算个屁股!

    接下来就好办了,墓葬福园也敲定了,湖北大冶。大冶出铜,在风水学上,属于财源之地。左大帅生前威武,死后富庶,也算一个好安置。

    随后的日子里,遍布沿江六省的左兵,都听号令,身着孝服49天,也就是在腰间、臂膀等位置缠上一条白色丝绸。

    与悲戚的左兵相呼应的,是北京南城宣武门外的刀堂,忽然诡秘的举办了一场法事,名义上是天子忽然心生感叹:

    “国有今朝,实在将卒效命之功,今着参谋总部后勤局正使黄得功、锦衣卫都指挥使高起潜,会兵部尚书黄景昉,礼部左侍郎刘麟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之獬,同往刀堂拜祭,以慰恤国之良将锐卒。”

    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信号,希望左梦庚早做决断。

    一场多层面、多角度的平叛大戏,就这样正式步入**段落。

    南京城本来没必要为左良玉戴孝,但正因为北京那边忽然规格不低(文、武、内廷高层官员)的拜祭刀堂,所以南京城的行政长官吴梅村,也连忙在接到消息的当晚出台告示,希望百姓百业,在七日之内,最好不要艳服声娱。

    吴梅村是个人才,这点从他的行政效率就可以看出来,这份杜绝娱乐活动的告示,第二天一大早,就贴满了南京城内外,百姓们看完之后,交头接耳一番,就都低调的各回各家,大家没必要在这种事儿上跟政府较劲,何必呢?又不是非好这一口。

    人群稀稀拉拉的散去,小贩们也没精打采的收拾着物品,就在这时,东门洞底下,晃出来四个人:一个胖子、一个瘦子,还有两个少年郎。

    四个人相貌都还算周正,脚踩官靴,身穿绸服,脑袋上还带着蓝绒布的高帽。单从这几点来看,这四位属于白衙阶层。就是由衙门聘任,代为执行公务的社会人士。这个职业发展到后来的以后,就变成了城管。但现在,官方叫法为白衙,民间称呼为大官人。

    四位大官人,充分体现了白衙的来源特征,歪戴着帽子,衣服肮脏,眼圈发黑,走路一步三晃肩,还有外八字。看人的时候,眼睛直愣愣的,胆小怕事的百姓,会立刻躲开目光,猫着腰跑远。

    相比较起来,更壮实一点儿的少年,高声大气的对着一个茶寮喊着:

    “嗨,老吴,给切盘儿糕点,再沏一壶绞股蓝。”

    “唉”

    茶老板老吴又像是答应,又像是抱怨的叹了一声,脸上挂着没精打采的神情,手底下倒是很快张罗着。

    “呦嗬!”

    胖子大模大样的跨坐在桌子旁边,一面撩起衣襟擦汗,lou出黑毛卷曲的胖肚皮,一边还不忘跟老吴逗贫:

    “老吴,怎么不高兴了?我们又不是白喝的茶!”

    “嗯”

    老吴本身就不愿意说话,听到这个,又像是附和,又像是冷笑的哼哼着。这时候,瘦子、两个少年郎,也都坐在了方桌边上,四个人也不管老吴有多少不满,直接开吃,吃了一盘的时候,老吴又给上了一盘,尽管心里面极端愤慨,但老吴还是秉承了服务业的职业需求,一切要替客人想在前面,争取主动服务意识。

    他们吃的是一种茯苓糕,切片后配着酽茶吃,是很不错的享受。同手下跟班不一样,带头的胖子显然是个比较敏感的人,一直笑眯眯的拿眼睛瞄着老吴,直到老吴被他瞄毛了,转身进去,换老婆出来,胖子才得意的吃了三片茯苓糕,喝了五杯绞股蓝。

    “吴大嫂,”胖子唤着老吴的老婆,一边伸手进怀,“今天我是跟您结账来了,喏,”胖手望桌子上一拍,现出来一张崭新的银票,“这张银票,您收好吧!”

    “呦,崔大官人,这可不敢要。”吴大嫂身子动了动,却不敢上前,手也赶紧背到身后去。

    “我们小本生意,您老这银票,我们也兑换不开啊!”

    “嘿,”胖子嘿嘿的笑着,旁边的瘦子、两个少年郎也跟着哈哈的笑着,最小的那个孩子,扭头轻快的说:

    “拿着吧,吴大嫂。这可是一两银的桃花票,算上前几次吃的,还有富裕,就先挂您账上,反正以后我们还来呢。”

    一两银,吴大嫂自问自己还找的开零钱,因为胖子这些人,已经打秋风打了小半年了,一两银都未必够。小本生意,再遇上这些白衙,当然是运气不好。但今天胖子他们拿银票来填账目,这让吴大嫂不由自主的,向前走了几步。

    拿起银票,大嫂认识,是已经发行过一段时间的桃花票。只不过桃花票原本的最小面额是100两,他们一直不敢想像,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拿着银票做生意。现在面额被降低到1两,他们也能够像那些城里人一般,用银票买菜了。

    “够吗?”

    瘦子明显要更无赖一些,尽管吴大嫂是又老又丑,但瘦子依旧用手去摸人家的腰身,这便宜占的,真是够亏本。

    “呦,”吴大嫂一边躲着,一边摩挲着银票,其实不能算够,四个无赖天天胡吃海塞,一两银子哪里够?但有了这儿些,本钱算回来了。大嫂高兴的一边鞠躬,一边感谢着:

    “谢谢大官人,谢谢大官人。”

    “呵呵,甭谢了,知道不够。”胖子今天情绪显然不错,一边再次伸手进怀,然后再是啪的往桌子上一拍:

    “喏,这张也拿去,以后我们哥几个再来喝茶,让老吴给我们个好脸儿,别总跟死了亲爹似的。恶心谁呢?”

    “哎,哎,您老放心,放心。”

    大嫂一边应着,一边拿起第二张银票,转身进去给老吴看。外面的四个白衙,高高兴兴,理直气壮的又开始吃喝起来。

    人嘛,都不是天生就恶贯满盈,能公平交易的吃糕喝茶,谁也不会强吃白食。今天他们四个人领到了工资,所以也有钱当真正的客人了,自然的,大家都很高兴。

    本来他们的工资不多,南京征用他们,是不应该拖欠工资的。但问题是原版桃花票的面额过大,真金白银又都用于收购北方,所以他们这些白衙的工资,一直是空头许诺。如今好了,桃花票改版,降低面额后,四个人的薪水总共是三十两,薄薄一小沓银票,拿在手里的感觉,还是蛮沉的。

    这里一句话说一下白衙,政府征用崔胖子当帮工,崔胖子再寻到自己的狐朋狗友帮自己,因此胖子是大白衙,政府薪水直接发给他。瘦子和两个少年就是小白衙。从崔胖子那里领打赏。

    这四个白衙尽管无赖,但在吃喝上,还是体现了南方人的精细,大鱼大肉的很少吃,基本上以素为主。吃了三大盘茯苓糕,喝了两大壶绞股蓝,哥几个也就算饱了。胖子伸了个懒腰,借机再看看四周,因为杜绝娱乐的告示出来,所以现在的闲杂人等很少,老吴茶寮本来就不大,现在只剩下他们四个。胖子把胳膊支在桌子上,左脚翘起踩着凳子,身子探到桌子中央,小声的说:

    “哥几个,昨晚临出来,我听公爷说了,政府这边准备大量发行一两桃花票,按存一分换两分的比例,只要有金银铜板,就可以立时翻番,这买卖,总是要做的吧!”

    “这个?”

    瘦子跟胖子时间最久,大事儿上,一直是他们两个来定。两个孩子基本属于听指挥的地位。瘦子眨巴眨巴眼睛,揪了揪自己的胡子,

    “红哥,咱到哪儿找本钱啊!再者说,公爷说的光鲜,存一换二,到时候如果没银子兑出来,咱们手里的真金白银,还不变成废纸了?”

    “嘘,”胖子又谨慎的扭头看了看四周,“找死啊!这种丧气话,最好别乱说。再有,公爷跟我交了底儿,那多出的一分银票,可看做借贷,到时候如果钱庄兑不出金银,就把各家员外的田产押出来,像茶园,是200两银子一亩。桑园,是230两银子一亩。咱们换的银票越多,将来得到的好处就越多。可听明白了?”

    “嗯,不明白,”瘦子一双小眼睛骨碌碌转了几转,依旧没敢认可这个事情,反倒悄声的提醒胖子:

    “一个是咱们根本就没钱,再说,洪承畴、史可法、马世奇、孙传庭这几位如今都聚在了定陶,以后再加进来太子殿下,这南京城,能斗得过国家吗?”

    “切,”胖子满不在乎的一卜楞脑袋,“斗不斗得过我都不用管,只要记着那茶园就可以了。至于钱嘛,”

    胖子歪头看了看茶寮后厨,老吴和他的婆子,此刻正探头探脑的窥着他们几个,胖子得意的笑了起来,

    “老吴这些年,家里能没有个百八十两银子?几家一凑,咱们就可以拿到几亩上好的茶园了。到时候,老吴卖的茶叶,由咱们供,卖出去的进项,分咱们三分,一进一出都是钱财,咱们也就成员外了。”

    “噢!”

    两个少年郎忽然兴奋起来,混街面这么多年,江湖道上有他们几个字号,董桥两盘红,就是指的崔胖子。但他们始终没攒多少钱财,能有地、有产业,再跟衙门挂kao,这可是中国混混最高的人生目标。

    “可是,二分银票,咱都给老吴吗?”瘦子。

    “当然不了,存一百两换200两银票。那是咱们的价,跟老吴的价,是存一百两,得120两,先切他80两出来。将来换购茶园时,也是记在咱们名下。顶多再给老吴加20两就是了。”

    “哪,要是老吴知道了海底眼,跟咱们翻脸怎么办?”

    “哼,”胖子眉毛一立,眼睛一瞪,“哼哼,他敢吗?”

    “哈!”

    四个无赖哄笑起来,随后最小的少年,起身招手:

    “老吴,过来,过来,有好生意知会嘞!”

    “…”

    不提可怜的老吴,如何被四个无赖折腾,先说说这番对话中所包含的信息吧:

    旧党真正的理论家,不是钱谦益也不是侯恂,而是号称“江南四公子”的侯方域。侯方域前两天公开算了一个帐目:

    假设国家有十个农户,每个农户每年缴纳10两银子的税赋,那么国家税收就是百两。但后来国家把税赋增加到了200两,平均到每个农户身上,就是20两银子。这时候,有人开始动脑筋了。因为国家有个财政优惠,士子、官吏,是可以免税的。因此,十个农户中,就有人通过行贿、走门子等手段,搞到了士子、官吏的身份,这样非但新增的10两银子不用缴纳了,就连原先的那10两,也免了。

    假设有两个农户分别搞到了士子和官吏的身份,那么国家的200两税赋,就平摊到了剩余八个农户的身上,平均每人25两。对于这八个农户来说,通过非正常手段寻求免税特权的需求,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强烈。长此以往,农户与士子官吏的人口比例,就会越来越畸形。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改变身份,剩余农户的税赋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直到那“最完美”假设出现:国家没有农户纳税,而只剩下5个士子、5个官吏。

    于是,国家彻底崩盘。注1

    应该说,侯方域的这个假设模型是非常犀利的,他准确的刺探到国家弊政的根本,那就是农民的税赋越来越大。但他刻意忽略了最根本原因:特权阶层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但缴纳的税赋却越来越少。底层百姓(农户、匠户)所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少,但缴纳的税赋却越来越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特权阶层不仅可以零税赋,还可以持续扩大在手资源?

    这个原因可以暂时不提,先说说侯方域通过这个假设,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吧:

    “农户不知安贫乐道,只知道偷改身份来抵减税赋。国家不知道度量规矩,无限扩大士子、官吏之规模。”

    这样**裸的偷换概念与推卸责任,出自一位如此风流俊雅的年轻翘楚之口,实在是人文界一大憾事。

    紧接着,侯方域又根据一段史实做出了第二个假设:

    说当年忽必烈接到大臣奏折,里面惊世骇俗的写有这样一句话:

    “汉人于国,多而无益,望空其地以牧!”

    这句话的血腥程度,是非常非常令人震惊的,反人性反得如此彻底,也算一株奇葩了。后来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忽必烈没有同意这个奏折,那么伟大的耶律楚材是如何劝服忽必烈大汗的呢?耶律楚材说:

    “请大汗给我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内,允许我派遣兵马、出台法令,并且增加汉人税赋。到时候,您就知道应不应该空其地了。”

    有了军队,有了苛政,耶律楚材收讫了新增税赋。平均每个农户增加缴纳了3.5两白银的税赋。折合每年14两(3.54)。

    正是因为这多出来的税赋,才让千千万万的汉人保下性命,也就是说那个年代里,一名汉人的生命标签,是每年14两白银。

    耶律楚材为了救人,不得以增加税赋,尽管后来元代贵族因此而征税征上了瘾头,不断加大百姓负担,造成很多人间惨剧。但我们理当对这位先人,鞠躬致敬。注2

    侯方域基于此段事实,做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一个国家有十户民,其中1户为士,1户为官,1户为吏,剩余7户为农,每户农每年缴纳14两白银,国家每年总计拥有了98两白银的财税收入。

    那么相比较第一个假设,国家减少了2两银子的收入,农户的负担只增加了4两,却足以养活三户士子官吏。这样算来,大家相安无事,也不会再有崩盘现象了。

    到此,侯方域的诡辩术,正式清晰起来:

    他首先做出第一个假设,让大家胆战心惊并且相信了两个假定前提:国家士、官、吏的比例不要过高;每家农户每年缴纳20两税赋为苛政。

    然后提出第二个假设,让大家迷惑于新出现的两个虚假命题:

    士、官、吏的比例在30为最好;

    每家农户每年税赋在14两为最好。

    其中第二个“14两”的命题,其实是为了第一个服务,就是要让所有人都接受第一个命题。换句话说,这两个伪命题的目标就是:士,即“君子集团”的比例永远保持在20的额度以内,不再扩大,也不再缩减。

    为什么这里多出来个“20”的字样呢?很简单,官由士选,假设模型中占据10的“官”,和10的士,自然可以划等号喽!

    这是一个险恶的维护特定阶层特定特权的政治理论,它所代表的,恰恰是人类心理的最阴暗一面。

    每个人都希望好吃懒做,高高在上,既然自己成为了“士”人,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永远维护自己的统治。君子养民的根本内涵,也就在此。

    由一小撮既得利益精英,在小范围内决定下国资源的分配比例,然后公布出去,利用他们的才学与辩才,给国洗脑并接受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国家政体在短期内趋于平稳安定,这其实正是历朝历代治乱交替的本源。

    因为人心是无止境的,白水买酒,还抱怨猪猡没有酒糟吃,这就使得“君子”养民中的君子数量,越来越多,而民则越来越少,最后百姓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但“君子”们却从来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纠缠于“天命”“昏君”“乱民”这样由他们发明的词汇,来作为开解自身的标准。

    中国的“君子”们,是最熟练掌握“抽出放大”诡辩法的,像屋檐滴水,去年滴在廊前三步,今年、明年仍旧滴在廊前三步。这本来是个自然现象,但中国文人会据此得出结论:

    “孝顺仍出孝顺子,忤逆所出仍忤逆,不信看廊前水,年年滴落旧时地。”

    意思是不错的,对父母孝顺,将来的孩子也会孝顺,要是责骂父母,将来的孩子也会这么对。但这里就包藏了一个祸心,将来他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任意诋毁或者是褒奖别人。

    最有名的实例,就是那个“为何不食肉糜”的昏君。

    可从史料上看,小皇帝当时不过才16岁左右,一个长在深宫妇人之手,身前左右都是太监佞臣的小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语,我们不应该怪一个孩子是昏君,而应该谴责他身边的监护人。但偏偏文人不愿意这么做,因为只要把罪责简单的推托给一个孩子,就可以解拖他们的不作为。这样是最轻松的心理暗示法。

    更何况,没有谁一辈子不犯错不说错话的,一个小孩子这么说,多少还有为百姓着想的意思,而百官呢?除了毫无负担的揪着一句话不放,却从来不去替百姓想一想,如何才能吃上肉糜!

    以上,就是侯方域两个假设模型的理论体系。也是君子养民的得失所在。亦即文人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搭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模型,一方面又想利用这个社会模型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空间,但随着法统与道统的争夺与妥协,使得君子集团的施政纲领总是在左右调整,一方面从法律上讲,他们受皇权与国家统治;一方面从理论体系上,他们又肩负着指导皇帝、领导国家的重任。这两种各不相同的责任,使得他们最终都沉沦于保留既得利益的桎梏中,再也没有什么生机了。一个民族的精英分子,如果丧失了革命意志,进而也就丢掉了气节,那这个民族的危亡时刻,也就接踵而至。

    所以,要想让一个民族的精神不死,首先就要打碎君子养民这样的理论体系。但这个道理,侯方域是不可能理解的,他在做完这两个假设之后,适时抛出了具体的施政纲领:

    很简单,让旧党治下的沿江六省的商户、农户、匠户,都从内心中认同: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要依kao一群公正、道德、才学、俊雅的君子们的安排,才能够幸福的生活下去。也因此,江南几大集团势力,利用出让自己名下财产的将来所有权,来套取大量的民间金银。也变成了一场伟大的,勇于牺牲的献祭,这场为了心目中虚无缥缈的目标而发起的套现行为,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祭台。

    只有让人们相信的理论,才好把身家交托与。侯方域的本事,就是通过抽出极端事例,来放大理论的正确性,进而让百姓相信他们,拥护他们。

    七王集团、复社东林集团、皇商集团,这三大集团名下在南方的产业极多,通过高估在手不动产储备,来吸纳发行货币,倒也算是一条正途。并且吸纳金银时,发放双倍纸币,多出的一倍纸币,作为在手资产升值利润,也可以即期体现。随后约定将来期,如果旧党的联行银票不能到期兑换真金白银,则直接转为茶园、桑园的土地出让金,让平头百姓拥有了一个希望:那些大户家里的良田,我们有机会拥有。

    并且在这次发行桃花票的时候,侯方域等人也留了一个后手儿,因为这次是以“田产抵押”的形式超额发行纸币,其兑换风险是比较大的,因此宗业司的金银,就变成了雪中的火炭。

    宗业司金银作为补偿金,被拆分下发到各地银行、钱庄,作为小额、短期兑换之用。发行桃花票收集的金银,则作为资本金投资到收购北方的行动中去。

    这就造成这样一个连环套:

    宗业司金银,抵押给各位大佬,让各位大佬答应拿出名下不动产,以各位大佬的不动产超额发行桃花票,桃花票吸纳的金银部投资到北方赌局中。

    由于宗业司金银本是左兵所有,拿出后,将补偿一部分纸币给左兵,同时因为是超额发行,所以左兵的现有财产,忽然间被无形放大了两倍。这就促使丘慧荣、金声桓、王体中所领导的左兵,彻底的为巩固自身利益而奋战下去。

    超限发行桃花票,需要很多细致的工作,而保证完成这些工作的,恰恰是“董桥两盘红”这样的胖子、瘦子、两个少年郎。这些江湖人是他们旧党聘任的,介于南京政府与江南百姓之间,其人品、手段的高低,就决定了桃花票的信用级别。

    这三个连环套出现之后,北京方面翘首以盼的两张底牌“左兵在手宗业司金银;旧党江南名下不动产”就都被打了出来。

    ……

    注:

    1历史上侯方域确实做过这个计算,可惜没用到正地方。

    2耶律楚材的这次搭救,堪称完美。

    另,最近做一个重要投标,期间要尽量做到断绝外网,以力求保密。汗!!~!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