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十一章:军制改革
    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十一卷第十一章:军制改革滩上满是碎石粗砾,一块看起来已经风干的油漆,被在那里。

    无人理会。时日久了,猛回头去看:油漆消失的无影无踪,而碎石依旧在阳光下发着呆。

    即便是凝固的油漆,它也还是液态,尽管黏稠,却终于瘫化成薄膜。所以说,保持本色才是生命的涵义!

    …

    “皇上,臣思前想后,总觉得这参谋总部有些不伦不类。还请皇上明示一下吧。”

    “呃,”小朱正跟着贺逢圣、熊文灿一起商量税制改革的问题呢,脑子里是数儿,压根就没听明白。

    “杨先生,说谁不累?”

    “…”杨嗣昌无语,今天是沐休日,早朝和小朝会都没举办,虽说现在还是夏天,但这时代的头发长啊,才洗完澡就跑过来的杨嗣昌,脑袋上还是湿漉漉的。

    “啊!”小朱终于转过来了,连忙哈哈一笑,

    “杨先生来的正好,才还说起呢,国地税改之后,税监也应单独成部,就请杨先生一起参谋参谋吧。”

    “吾皇恕罪,臣以为,增设新部过频,徒加冗员,虚耗俸饷,又使宵小之徒,借变法交接之机,安插亲信,扶植党羽,更甚者,贩官鬻爵,藏污纳垢!如今非止税监,就是参谋总部也不可轻易设立。”

    “…”这话说完之后,在座的五位听众:小朱、贺逢圣、熊文灿、杨春、绯儿,部石化。

    但每个人又都有些各自的心思:贺逢圣深以为然,老贺就是一工作狂人,他巴不得每天能工作2时呢;杨春则很不以为然的撇撇嘴。

    语不惊人死不休,小杨阁老就是这么个揍性;绯儿眼见杨嗣昌公开教训老公,心头很是震惊!

    真是见过讨厌的,没见过杨嗣昌这么讨厌地;而熊文灿,则是心头窃喜,成立税监的主意是大熊提出来的,因为税制改革后,每年的财政收入将非常巨大,都归并在户部,会引起同僚的反感。

    所以才忍痛割爱。现在好了,杨嗣昌因为反对‘参谋总部’的设立,进而反对再增加新部,这可就太妙了。

    小朱呢?先很恼怒的瞪瞪眼,再很委屈的挠挠头,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杨先生,那晚在文华殿,我君臣在饭桌上,不都说好了嘛,怎么可以反悔呢?”

    “啊呦。皇上啊!”杨嗣昌苦笑一下,

    “国家事项。所涉复杂,牵动深广,理当三思而行,吾皇悬于文华殿的‘九思’匾额,不正是写照吗?既然尚未行文天下,便没什么反悔不反悔的说辞!”

    “呵呵!”小朱忽然满意地笑了,关于参谋总部的设计,杨嗣昌是最先领悟内涵的同志。

    也就是俗称的知己。表面上,参谋总部的设立,是他这个当皇上的。为了把吴三桂拘在眼皮低下看管起来,再就是照顾一下大舅哥周定方,而其实,恰恰在于分权。

    吴三桂事件。给国家的触动是强烈的,这么大的疆土面积,以现有的科技手段。

    很难寻找到一劳永逸地制度,如何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怎样体现国家地法度,这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理论上,国家掌握了地方上的军事力量,就可以控制一切。但眼瞧着不就出现问题了。

    吴三桂既拥有地方军队的领导权,也拥有指挥权,不但薄珏这种情有可原的文官在鞍前马后的跟着他乱来,就连奉天府尹张春,也被他带的直奔沟里跳。

    不过也难怪,袁崇焕这么优秀的人物,都被吴三桂给挤兑的去广西开铅矿了,更何况一直属于二线的张春。

    岔开一句话,袁家承包广西铅矿地事情,已经定了,而且赏袁家工矿田亩,皆免三年税赋。

    这是小朱所能做到的最大的补偿。袁崇焕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袁崇焕、张春,先后两位主官,都拿吴三桂毫无办法,东江二少也只能背后搞一些小动作,老辽东军系的各级官兵,都对少帅尊崇有加,这一切都表明,地方上地军权,无论如何也不能交到名将手中。

    像吴三桂这样的隐性‘大帅’,承平日久,就会成为贪财的黑洞(吃空饷);到了乱世,就是夺权地军阀(自募兵)。

    目前来看,对军队制度进行修补的基础很好,四方新省战将都是天子嫡系,无论公私,他们都会无条件服从安排,即便吴三桂,也不敢执拗。

    所以,小朱首先要做到的,是要说服文臣交权。说服一个人,或者一群,饭后时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胃部的饱胀感,会让人产生莫名的愉悦感,进而容易被打动。

    当然,由于血液分次序优先供给的生理原因,缺血的大脑会变得麻木,当人们无法反驳时,通常就只能接受。

    小朱提出参谋总部计划,是早就盘算好的成稿,十大臣冷不丁面对这样的事物,反应慢点很正常。

    再加上小朱采取的方法其实很巧妙,一字部、二字部、三字部,听着还真好听。

    又在参谋总部中,先只设两名少卿,分别是周定方和吴三桂。晚饭桌前,十大臣昏昏沉沉的就被皇上给蛊惑了,当然,这只是暂时的蛊惑。

    这不,没过几天,杨嗣昌就第一个提出异议了。在他看来,内阁大学士的级别只有五品,六部九卿的级别是二品到三品,谁敢说内阁就低于六部了?

    这样一想,三字部、一字部,就没有任何区别了。设立参谋总部就等同于设立‘武内阁’,而这个权力,以前一直在‘文内阁’的手中。

    更何况,现在的内阁中,他杨嗣昌和洪承畴都拥有带兵打仗的资历,放着这文武双的名士不用,却用武人来代替职能。

    这难吗?

    “呃,皇上,关于州县火耗、诸省羡金,臣还需要仔细清核,呃,臣祈请告退!”

    “嗯,熊卿家先回吧,如今连个四品地参谋军政都定不下来,何谈国地两税的疏竣?”

    “微臣告退!”户部尚书熊文灿假装没听出来天子的讥诮,转身跑路。一旁的杨春、绯儿,也齐齐一躬身,跟着出去了。

    小朱看看贺逢圣,再扭头看看杨嗣昌,神态轻松的打了一个哈哈:“来,来,来,二位先生坐吧,咱们君臣…”历朝历代的政权,在日常的军队管理上。

    都是以不造反为底线的!为了避免武将做大,古人摸索出两个方法:首先就是‘世袭军制’。

    即便往400,军队世袭,都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论东、西方政权。世袭军制的好处:一个家族不可能百分百都想造反,只要有一个人‘想好好的活下去’,这个家族地造反行动就容易走漏风声。

    豆豆亲手将父母兄长送上不归路,原因恰恰在这里。—除了世袭军制,就是监军制度了,而且监军系统往往是文官出身。

    同样是上下五千年的普世原则,往后就是。监军制度也会持续下去,只不过换个叫法而已:指导员?

    政委?宪兵纪律委员会?耸肩,谁知道呢!但这两种制度的弊端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民间尚武精神的流逝。

    文臣和武将之间的阶层差异,注定了这个方法会造成这样一个现实:军人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四年的时间。

    从上士变成上尉的,最多两成(20%)左右。这还是战争期间,和平期间的提升完是熬年头,所以逐渐的,大家就都想走科举路线了。

    随便来个军事理论的研究者,就可以对军分区司令一级地长官指手画脚,如果这小子是军户出身,司令员真敢一枪崩了他,但没得法子,人家是国家空降过来的特派员,谁也惹不起。

    混吧!这就是和平年代里,中、高级将领地处事原则,那些身处最底层的军户家庭,更是会不学无术,混吃等死,因为军户世袭制度,使得军界中人无需通过科考这种竞争性选拔系统,就可以直接拥有铁饭碗。

    又因为监军、督师、巡抚这样的职务,永远不会让军人担当,所以整个军界的上进心,也就越来越差。

    反正只要不造反,您国家就得养着俺们,何乐而不为之?仁宣之后,军户出身的将领,有近八成的文盲,如此严峻的事实,恰恰是‘世袭军制’和‘监军制度’所造成的。

    高级军事指挥人才断档!基层官兵的个人素质过低!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战斗力高低还是小事,关键是另外两个衍生恶果:优秀军事人才不得善终;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群鸭子当中,忽然出现了天鹅,那这个天鹅一定会被做成标本,美轮美奂,却属于夭折。

    石亨、戚继光、李成梁,都是这种情况。高级将领很难得到善终,这他娘地该找谁说理去!

    于谦时代,参与京师保卫战的石亨将军,如果当时战死沙场,理应成为民族英雄!

    并且由于战事最终取得了胜利,他的历史地位甚至有望超过岳飞。但很可惜啊,活下来的石亨父子,先参与了夺门之变,后来又闹了个紫荆关谋国,自身修养实在不高,最终身败名裂不说,还被满门抄了斩。

    同样道理,国内地尚武精神消散,大家对军事上的理解都差不多,既然差不多,自然谁也不惧谁,内讧搞得有声有色。

    但外战时就不同了,以为人家想吊后场,其实人家是在中路渗透,越打越没信心,也就勇于内战而怯于外战了。

    大明以水师立国,却险些因军事而衰败,终极原因,就在于军队的断层管理。

    如何既提高武将地参政程度,又保证国家对军队的领导权,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军队整体的素质和战斗力呢?

    小朱做过几种尝试,但都不是很满意:通过武学集中培养中低层将领;宁肯默认空饷这个事实也要发满饷、过节费;赐予各部队专门的番号;勒紧裤腰带也要强行研发新式武器;通过增加就业机会以消耗这些人旺盛的精力。

    但铜钱两面,整整十六年地拔苗助长。使得整个军界跳跃式提升之后,军人违规事件,依旧层出不穷。

    尤其以吴三桂为最高代表的屡次矫诏,都是基于军人素质提高之后,政治地位却原地踏步的矛盾所致。

    百战老兵养不起,放不得,那自然要改革喽。于是参谋总部这个新兴事物,也就应运而生。

    杨嗣昌说的没错,这就相当于武内阁。文内阁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对国家进行管理;那顾名思义。

    武内阁的职责,就是协助皇帝,管理军队。以前像孙承宗这样的大师,不仅是文内阁成员,其实也形式上组成了武内阁。

    但仍没有摆脱文官掌兵的印记。现在借机将吴三桂、周定方这样的军中翘楚,上调组成武内阁之后,同九卿入阁不再兼实职部堂的性质一样,他们拥有对军队处置地一切权力,却没有了指挥一线的实权。

    所以小朱是一定要施行这个新法的,面对贺逢圣和杨嗣昌。小朱艰难的组织了一大段的演讲,详细分析了利弊:“…前已言。十六载御极,重奖非重罚,用恩不用威,然授之以财,而一国之财终有涯。善十里之驹而逞百里之欲,则忿怨将生。而专设礼教、律令绳之,仅止器物立竿未必见影。概法不能尽用矣。是当先定大旨,故救弊之首要在于分而治之!”

    “君上所言,微臣领教!”

    “吾皇所言。臣茅塞顿开!概为术业有所专,乃有所成,其理著焉。然武内阁之设,恍若都督府之上设一帅案。久之必政令威严,执掌者,无人能制。当再行细分。令其所执,小而不。非如此,不能兴创造之利,除分配之弊尔!”

    “这个嘛…先生可有腹稿?”

    “…”唉,小朱还是头一次说了这么多的之乎者也,可见这小子之前下的功夫有多深,但很可惜的是,两位内阁大臣很是不给面子。

    贺逢圣干巴巴的一句领教,显然并不是很高兴。老贺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官,传统地好官,例来主张革除弊政,当以忠君为先,清理吏治,务必禁欲为要,喜好点滴改良,吝啬根本变革。

    所以贺逢圣一方面属于默默无闻的执行者,一方面又很排斥一天一个新法出台。

    做为一个传统地内阁首辅,他也只能回答‘领教’二字。杨嗣昌就不同了,这小子是个古文专家,小朱的口才练的再好,也被他一下子看透了根本:分权制衡。

    不仅军队要分权,文内阁和武内阁的分立,不也是分权的形式吗?所以杨嗣昌开始扛着红旗反红旗。

    既然天子希望分权,以文人治国,用武人理兵,可以,专业对口嘛!但是,文内阁称相,武内阁称帅,您总不能任由帅令做大吧,干脆,仿造六部的建设,在参谋总部之下,多设几个分部吧。

    看明白杨嗣昌的整个考量了吗?武内阁的设立是无可挽回的,但为了弥补文官丢掉军权的缺憾,参谋总部下面必须进行细化:参谋总部下设七个分部,因为从现在地级别上看,‘三字部’等同于‘大司’,所以下属分部就只能叫做‘局’。

    按照不同职能,可以看成是:训练、装备、后勤、都督、研发、赏罚、情报七个局。

    其中装备局、研发局,由兵部、工部、科学院、军界四个方面的人员组成;训练局、赏罚局、情报局,由兵部、礼部、吏部、御史台、军界五个方面组成;后勤局是兵部、户部、军界;都督局则一水的由军界人员担任。

    这么安排之后,虽然武内阁将直接听令于皇帝,对军队进行领导,但下属各个事务性工作局,都与六部众卿保持了紧密联络,军界并没有完摆脱文官们审慎的目光,最起码行政事务性工作,还是需要文化人来干滴!

    但这样地设置,还是彻底的将军人和文官分开了,首先就杜绝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

    军人地方式,只有军人才能理解。让一个从来没打过仗的人去领导骄兵悍将?

    哼!其次是地方和中央的关系,各地的军方主将,虽然拥有对一线部队的指挥权,但因为后勤、装备、训练、都督、情报、赏罚、研发等方面的工作,被抽调至武内阁管理,实际的领导权没有了。

    指挥权、领导权,这两个权力必须分开。而参谋总部的设立,又给黎民百姓,描绘了一幅奋斗路线图。

    平头百姓。如果确实不愿意学习,完可以凭借战功,成为参谋部的官员,也一样属于社会精英。

    只有搭建好文武两个升级途径,才能既保证民间尚武精神,又能保证汉家的文化优势。

    枪杆子,笔杆子,两手都要硬不是。拿牛津地例子来看,世界人民是喜欢内讧滴,关键看内讧者是谁:是对内虎狼对外牛羊?

    还是对内血腥恐怖对外兽性大发?之所以出现七尺男儿对内虎狼。却对外牛羊,就在于目不识丁的人太多了。

    指望文盲去区分人民和敌人。指望文盲去战胜智者,是一种非常可笑的事情。

    如果出现这样的假设:将英国人比喻成狼群,将中国人的保守派和革新派比喻成两头狮子。

    狮子们内讧内的惊天动地,奄奄一息、血肉模糊,但只要狮子的眼睛还可以睁开,狼群就不敢上来。

    即便剩下一头狮子了,狼群冲上来了,要想真的杀死这头芶延残喘的狮子,它们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所以,内讧并不是中华民族衰落地原因。而是对军人的培养。即便没有最新式地武器,也要保持住军人过硬的素质。

    可问题是,军户读书识字也得有好处才行,否则谁去学文化课?现在好了。

    乃文乃武,作战勇敢,就有可能一步一步的走进武内阁。成为文、武相。

    您说这诱惑力大不大?说服了贺逢圣、杨嗣昌,以七局为班底的武内阁,就算正式成立了。

    但为了抚慰哀伤的心灵,很多人都在跟天子提着要求,一切都是交换。

    第一个,仍然是杨嗣昌:“皇上,如今大诰院已经审定了魏案,就应该将原大理寺的复核权移交给大诰院,刑部的初审权,移交给大理寺。以便刑部腾挪精力,专司刑侦、羁押、抓捕、治安等职责。”

    “呣,公、检、法、高法,如此甚好,先生拟个章程出来吧。”表面上这样的划分很正常,也很正确,但无形当中,杨嗣昌已经开始出手整治卢象升了。

    小杨这人有点病态,没事儿就想设计个圈套或者阴谋,简直以整人为乐。

    他这次的理由非常恶搞:卢象升招收留学生的建议,在他看来,无异于引狼入室!

    第二个是郑三俊:“皇上,日前李定国、白文选、梅道嘉联名上奏,说是毛毡、呢绒、酒品,俄罗斯人都同意购买,但定额不多,因为定价太低所致!”

    “什么?价格过低,反而没人买吗?”呃,回皇上,对方地太子身边,有个叫做托尔斯泰的这个家族的人,是俄罗斯的使臣世家,什么法兰西、英格兰、土耳其、波兰等国地驻外使节,多数都由这个家族的男丁担任。”

    “托尔斯泰?呣,想不到那个狮子的先祖,原来是他!”

    “呃,皇上?”

    “啊,没什么,继续说吧!”

    “遵旨,依据这位托尔斯泰地说辞,如果我大明外销价格远远低于国内售价,会导致俄罗斯的商户转售回来,因为返销会更加赚钱。但这样一来,大明很快就会因为银钱外流而中止互市。因此,这个托尔斯泰说服了他们的太子,希望皇上恩准,能够把出口价格,上调两成。”

    “呣,互市居然也有如此的弯弯绕,算了,这条朕准了。”

    “谢皇上。再有,俄罗斯有意在北方,铺设大明与欧洲通商的陆路通道,因此,他们准备对克里米亚动武,届时,与大明的互市,就成为他们的军费保证,所以。他们希望皇上恩准,能够允许梅道嘉长驻俄罗斯!”

    “他们?呵呵,他们是谁,朕不感兴趣,关键是郑先生怎么看呢?”小朱饶有兴趣的望着郑三俊,他对自己当初选拔郑三俊为次辅的决定,越来越觉得有趣了。

    郑三俊察觉到皇上地心思,老脸一红。

    “呃,回皇上,李觉既是朝鲜的凤坪君。又是我大明的恭顺国侯;舒烨稷受封大明富平侯,又诰命蒙古巴音汗;福临既是南清的天敬汗,又是大明的诚顺王。当年还有南洋苏禄东国王,请得成祖恩准,定居中土。因此说,这个…嗯…!”

    “因此说,”眼见郑三俊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小朱索性自己挑破这层窗户纸,

    “梅道嘉获得俄罗斯的一官半职,也无所谓。对吧?我的郑先生!”

    “臣不敢,臣谢皇上恩典!”梅家同时成为中国和俄罗斯的皇商。以后再说,但通过对梅家的宽容,郑三俊再次成为小朱的坚定支持者。

    他同意武内阁地建制,举双手双脚的赞同。第三个来谈判的是钱谦益,

    “启禀吾皇,钱某听闻天子拟用史可法新制,施行国地两税,因此有谬论数语,请以陛下!”

    “钱先生,快别这么客气。说吧说吧。”小朱还是头一次见老钱这么颓唐的跟自己说话,心中也是一软,要知道十六年前,钱谦益就因为科考舞弊的案件。

    险些当不上内阁次辅;如今十六年后,又是因为科考舞弊,搞得被天下人嗤笑。

    一个人同时跌在一块石头上。还真是不得不佩服老钱的这种执着。所以老钱如今以支持新法的姿态出面,目的无非就是希望小朱收手,能够放过他们。

    如今因为杨嗣昌分管学政,于天下诸省,遍植学院,本就搞得东林、复社的人才流失;最近闹‘弊案’之后,东林、复社更加有式微的趋势了。

    那么看看老钱地献礼吧:“设府衙,任官吏,催抑豪滑,以苏民困,疏竣水利;”

    “革羡金,叱贪员,不袒权贵,督民参授,为民治产;”

    “通航运,修坦途,采矿垦荒,减免钱粮,改贡定赋。”

    “啧,啧,”小朱听得是直咂吧嘴,到底还是钱谦益啊,说出来的新政,虽有很多废话,但听着就跟宋词似地,合辙押韵,真是不能不佩服。

    当然,钱谦益也并不是无的放矢,其中催抑豪滑、督民参授、改贡定赋,这三条是很先进的策略,能够提出来,就证明这个时代的文人,是早已经看出了社会的弊端,只不过人们始终担心变革时,会连累自己的安危,才继续的慢性自杀下去。

    如今眼见自身难保,为了自我挽救,钱谦益终于没有辜负小朱对他的宽容,明确提出了民本、民权、民生这三方面的改革措施。

    “先生请回吧,一切有朕在呢,放心!”钱谦益得到这个保证之后,面色说不上高兴还是愁苦,仅仅长身一揖,转身蹒跚的离开了。

    有了杨嗣昌、郑三俊、钱谦益地支持,军制改革,顺利实施,吴三桂丢掉了军队的实权,却获得了军界的最高位置,大明参谋总部少卿,位列众卿高位。

    周定方同样是少卿,但他人缘好,大家都公推他兼任赏罚局正使,两个职务的工资加起来是每480,虽说还是不算多,但一家18口地温饱问题算是解决了。

    处理完军制改革,小朱顺手又赏赐了薄珏先生。参谋总部研发局正使。

    这位薄珏先生,显然不适合再呆在长春城了,否则早晚以渎职的罪名给拿下,这么一位人才,不安排个合适的位置,就是误人误国了。

    不过说道薄珏先生地发明,除了‘折射镜’属于理应扶植的项目外,其余的都略略偏差了一些,搞笑了一些:雨伞望远镜,就是把望远镜同雨伞相结合,既可以打伞,又可以用来望天;半刃枪铳,就是对现有的长火铳进行改装,将枪管的前端削磨成尖刺状,本意是既可以开枪伤人,又可以用来突刺,这倒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有个小问题:刺刀同枪管一体的设计,造成子弹还没超越冲程前,就开始了弹射,试验时,误伤比例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一百二十!

    对于这样的歪才,目前亟需给他创造一个更加专业的科学环境,否则指不定出什么乱子呢!

    科学院、工部、研发局,刚好就创造了环境。跳至!~!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