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三章:三坛大会
    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十一卷第三章:三坛大会||整个选妃事件的过程中,言官们并没有弹劾小朱,道复杂:明代选妃向来自民女中选取,陈圆圆未必就没有这个资格;为了打击田妃阿萝,这些年言官们一直鼓动皇帝增加妃子,现在人家天子‘纳谏’了,却又生生被搅合黄了,大家确实不好意思再骂娘;他们也没几个是好东西,很多人自家的小妾,就是取自秦淮的‘瘦马’,骂来骂去的还不是自己抽自己。

    当然,明代言官如果不闹事儿,那就太不正常了,所以马世奇、史可法、田怀、朱慈炯这几位,就都成了被攻击对象,只不过大家弹劾的底气都不是很足。

    因此,当小朱以他特有的方式扑灭了后院之火,选妃这事儿,也就算差不多了,只是还有一个小小的,小小的尾巴。

    之后的半个多月里,京城百官,都幸灾乐祸的要求吴襄摆酒宴请客,吴襄平白无故的顶了这么口黑锅,郁闷的差点没吐血!

    大家这么追着起哄的目的很明确,选妃事件必须尽快消停,否则就会酿成牵扯面极广的**。

    为了诸位同仁的仕途着想,吴家做出点牺牲算什么?再说了,吴三桂这么个丑八怪(文官语,脸上有疤是为破相也),娶秦淮小花魁,还亏了们吴家是怎么的?

    刚好,即将于明年举办三坛大会,需要吴三桂带领南清的福林和大玉儿一同入京参礼,所以大家都说:“指婚名将,可为佳话,既然三桂、圆圆即将陆续到京,那么事不宜迟。先行纳采吧!”纳采就是领证,虽说小夫妻还没见面呢,但事情就得抓紧办,因为宫里已经放出话来,正宫周皇后、皇太嫂张皇后、皇礼田贵妃、皇淑慧袁贵妃、德妃、贤妃、和安二嫔,就跟比赛不要钱似的,都准备了一份厚礼给吴家,也就是说,不抓紧办喜宴,吴襄首先得罪的就是整个后宫!

    一场男女新人都不在场的糊涂婚宴。就这样仓促地在北京城举办了,此时,陈圆圆还在南京由当地官员出面,安排赴京的事宜;吴三桂呢,这小子压根就不知道居然还有这好事儿!

    婚宴举办的这一天,很多大臣都请假了,因为大家都觉得,越在这个时候去吴老襄家里喝酒,就越显得跟皇帝一条心,当然。

    这个逻辑在小朱这里是通不过的。但不管怎么说吧,自愿相信‘皇上确实没有选妃陈圆圆这个打算’的大臣们。

    今天连早朝都给罢了。所以一大早,皇帝小朱就直接来到文华殿的办公室,按照惯例,内阁大臣要先处理一下庶务之后,才来拜会皇上。

    在这么个时间差里,小朱一个人,望着窗上的冰花发了一会儿呆!‘希望吴陈两位,今生可以白头偕老,善始善终啊!

    ’小朱先是在心里面,很不是滋味的祝福了那对儿新人。随后便洒脱的将这件事情抛到脑后,他的事情太多了,温体仁给他出地几条计策,是需要时间来安排的。

    但有个原则是固定的,那就是事情再多,也要一件一件来。

    “杨春。杨春!”

    “万岁,万岁,臣来啦!”

    “瞧,呼哧带喘的,又怎么啦?”

    “呦,万岁爷,和嫔娘娘派人来告,说温室培育的昙花,于今早开放,想请您过去瞧瞧呢!”

    “嗯咳!”和嫔锦珠一直很会养花,但养花已经成为某种行为的代名词了,面对佳人热情的邀请,小朱装模作样的清了清嗓子,随后一挥手,

    “去去去,昙花是花,又不是树,找人给朕搬过来就是,朕今天跟内阁的先生们,一同赏花!”

    “是!”杨春转身刚想走,又被小朱叫住!

    “等等,叫这一打岔,差点把正事儿给耽误了,今天都哪些臣僚没请假啊?”

    “回皇上,阁老们和各部堂的大人们,都没请假!”

    “呵呵!”小朱习惯地笑了起来,大臣们的安排倒也紧凑,

    “好啊,一会儿就在文华殿侧殿,把内阁众卿都叫来吧,朕与他们开个小朝会!另外嘛!再去找人把马世奇给叫来,这几天他地那个什么新稿,究竟弄的如何了?今天下午必须把上海港的事情议定喽!”

    “遵旨!”杨春答应一声下去了。不大一会儿的功夫,文华殿就响起阵阵

    “啊呀,啊呀!”的声音。不过别误会,这是阁臣众卿赏花时的赞叹之声,大家知道皇帝最近有点可怜,自然是怎么好怎么来。

    无非就是祥瑞呗,反正快过年了,多说一点没坏处。因为这花是和嫔锦珠培育的,锦珠又是蒙古王爷之女,所以大家聊着聊着,就又说道了政治上:“皇上,三坛大会拟于崇祯十六三月初三举办,而按照原有计划,癸未科大考,必要相应顺延!这些学子的食宿费用,户部总是要出一些的。”

    “呣,重要的是科考,而不是时间,顺延便顺延吧,不过这钱嘛…”对了,明年是正规科考年,北京城还要举办考试,所以最近地京城,学子们的数量可谓多如牛毛。

    有史可法带来的特用南榜学子,有即将取应正规科考的学子,有需要返京述职地义师,有响应国家号召来参礼三坛大会的士人。

    这么老些人涌过来,人口压力确实大了不少。按往常的路子,学子们日常地居宿,无非就是客栈、会馆、庙观、露宿,但因为三坛大会是宗教大会,所以和尚、道士、喇嘛,以及他们的信徒们,也来了一个够本!

    各地的商贾、乡绅、勋贵、豪门,也都接到了国家的邀请。这样的话,学子们就只能求寓租了,很多官僚家的房子都不小,但又想收租金挣钱。

    还要展现自己地爱心,怎么办?于是大家手一伸,问国家要钱。也就是让国家替学子们出房租钱。

    小朱心疼啊!他的钱不多,国家也没富裕到可以败家的地步,但这钱还必须出,否则学子再给闹个事儿,这还有活路吗?

    小朱咬咬牙:“…钱倒是不成问题,天下学子萤窗雪案,十年苦读,如若在考试前还要风餐露宿。朕又怎么忍心呢?这样吧,朕认捐5两。”

    “…”诸位臣僚顿了顿,首辅贺逢圣率先表态:“臣认400!”

    “臣认捐300。”

    “臣,认捐300。”贺逢圣、李邦华、洪承畴这三位阁臣,那可真是穷的叮当滥响,他们这几百两,还真是努了大血!

    一旁的郑三俊和杨嗣昌,先互相对视了一下。众所周知,他们俩可是肥羊!

    两只肥羊还挺认命,只见杨嗣昌一拱手:“臣认捐1万5千两。”

    “臣。认捐2万两!”

    “…”就这样,学子们的食宿安排。部由员的捐款支付,一个黑色幽默再次出现:官员们一边受学子们的颂扬,一边在袖子里自己掐自己,没办法,钱从左手交右手,等于没有变化,还不如不问皇上要钱呢,真他娘的心疼啊!

    不过说来说去地,三坛大会,究竟是个什么玩意。连算得上最重要的科举考试,都要让开身位?

    三坛大会的字面意思就是:佛、道、藏三教分坛辨经大会。也就是由国家搭建三个辨经法坛,然后召集各教的长老、天师、高僧齐聚北京,将各自的教义精华。

    进行一次梳理和汇总归纳!同时,平白无故的您把宗教界给纠集到一起,不会没安好心吧?

    所以国家公开的理由是:靖康安宁大祭!届时。将分别在仙露、延寿、悯忠三寺,举办祭奠钦徽二帝的法事活动。

    —是个中国人就应该知道,北宋靖康年间,钦徽二帝被金兵掳走。宋徽宗被关押在延寿寺,皇室子孙被关押在仙露寺;宋钦宗被关押在悯忠寺,这三个著名的寺庙,现在很令人自豪的位于北京地城墙之内。

    大明前些年大打出手,打出了汉家的威名,打出了一个新世界。在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处于新兴阶段时,通常会追求精神上和物质上地满足感。

    物质上,一般来说就是大兴土木,建造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精神上,就是非固定资产投资,举办大型的庆祝活动、纪念活动,都算。

    靖康祭奠大礼,就是这个背景下出现的。小朱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公开发布诏令,祭奠法事的最重要一个环节,就是改仙露寺为永盛寺,取意子孙永盛;改延寿寺为靖安寺,取意徽宗心安。

    改悯忠寺为康宁寺,取意钦帝心宁。这也正是取名靖康安宁大祭的由来。

    这个创意是温体仁和周延儒共同就提出来的,只是因为时机不成熟,才一直拖到了现在,并且经过贺逢圣、郑三俊、杨嗣昌等人的不断完善,如今这整个盛会具备了多重的考虑:首先就是弘扬民族自豪感,当年异族掳走了中土的皇帝和太上皇,现如今当初关押二帝地城池,已经变成中国人的首都了,而且参与这次祭奠的观礼使中,既有朝鲜、琉球、越南这样的传统伙伴,也有刚被打服地蒙古、吐蕃、南清,更有南洋、欧洲的代表。

    其政治表述霸道且又恢宏。再一个,虽然战争的起因,逃不过名利权势!

    但纯粹因为宗教而开战地,也不是没有。因此,通过一次最高等级的辨经大会,将藏教中的温柔精华加以提炼,未尝不是好事儿。

    佛、道是早已经被中华民族给改造的差不多了,而且他们的原始特征就是合流包容,这几千年来,早适应环境了,因此,佛、道两教这次就充当了大师兄、大师姐的脚色,好好带带这个三师弟。

    第三个目的:凡是这种规格的辨经大会,往往诞生出神迹化的人物、传说、圣物!

    那么借此机会,彻底将云蒙山拔高成藏教圣地,也是可以实现的。可以想见,如果竖立圣地真地可以功成的话。

    中华大地上,将出现五座神山:五台山之于佛教、龙虎山之于道教、雾灵山之于天主教、云蒙山之于藏教、泰山之于儒家。

    这将是一种怎样的结果?宗教就是这样,当圣地被固定下来,其消极的一面,也就可控了。

    以上都是大原则,接下来就该考虑具体操作的手段了。小朱是个敢干的人,温体仁比他还胆大,专门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宗义经典,艰深晦涩难懂。小民蒙昧,未闻有可以通晓者!而三教何以风行?无非势利迷信尔!今若以白话刊行。则民心可得!臣举荐冯梦龙,杨文骢等,担当此任!”说白了,就是让冯梦龙这些纪实文学家们,用大白话把宗教经典给传播出去,以便竖立起国家的绝对权威。

    这里先着重强调一点:温体仁对中国人的评价,失之尖刻,但也切中要害。

    考虑到这小子身体不好,就原谅他吧。辨经是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各家教义、典章。

    都要最终呈递给皇帝观瞧,因此。大家都会进行典籍整理,当温体仁的方法介入之后,那么这场宗教盛会,就完可以看成是一次宗教革命了。

    因为当今天子有点不学无术,不写成大白话,皇帝他看不明白。然而当宗教表述,通过冯梦龙这样地文学家修订之后,将真正的民俗化,这样一来变革也就自然形成。

    因为人人都可以轻松的接触到最精华部分,那么谁能成为大师。就在统治者的取舍了。

    这一点无所谓卑劣与亵渎,宗教本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其实,即便没有冯梦龙,这个语言翻译的大工程。

    在目前来看,也是非常容易办到的,因为这个时间太‘巧合’了。刚好是前一年结束特用科考,当年又即将举办正式大考,聚拢的文化人确实太厚了,中华文人在自我标榜时,通常会说一句:“某家不才,释道兼修!”一群居然可以跨教修行的所谓信徒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次辨经大会上表现的机会,现在就可以定论一点:最终整理定稿地辨经辑要,将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明忠君爱国地思想。

    进而,创造并修订出符合国家利益的宗教派别。再一个,如果把三纲五常、春秋大义、百善孝为先这些概念假设为神的话,那么儒家就是同佛、道、藏三家一样的多神论宗教。

    多神崇拜的弊端就是,历朝历代的上层叛乱,其借口是五花八门的:霍光废帝是为了维护宗法亲疏;孙权因为继承的是父兄基业,不保护就是不孝!

    八王之乱的最高理想竟然是维护正义;杨广的倒台,是因为他霸占母妃,坏了人伦;甚至就连安禄山这样地,都敢打出‘清君侧’的旗号!

    据说还有一位极有才华的同志,为了谋反,不惜装成傻子,然后以‘欺负老实人有罪’的名义,生生把侄子地皇位给抢了。

    现在小朱和温体仁联手进行的宗教改革,就是重新排定儒家中诸位大神的座次,佛道藏其实很好处理,最难地是儒家,因此,将国家概念进行一次无限的拔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什么所谓的汉奸层出不穷?不是这些人软骨头,而是这些人的脑中,根本就没有国家的概念。

    在他们的心中,宗族利益永远是高于一切的,国没了,只要家还在,换谁当皇帝不是当?

    历次的外族南侵,往往北方崩溃的最为顺利,这是因为在侵略初期,宗族为了保证自己既得利益,唯一的选择就是顺从。

    而侵略者又往往需要一些大族的势力,来达到占领区内顺利补给的目的,因此这时候是相敬如宾的。

    但一场惨烈的侵略战争,必然多的人无家可归,于是纷纷向南方迁移,这些丧失了人群,自然会同仇敌忾共御强敌!

    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些丧失了利益的人,又与南方当地的豪族处于天然对立的立场,南方豪族完可以效仿北方豪族,但由于身边多了很多南迁北人,大家在面子上,又不好公开投降。

    于是。内讧出现了。这是中华历史上多次上演大回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儒家竖立了很多的道德典范,没错,忠诚国家被称为守节。但别忘记,百善还孝为先呢!

    春秋还有大义呢!一旦国家的反叛者占据了道德上地制高点,不用多,一个就够,跟随顺从的人,那可就海了去了。

    所以,现在就把国家竖立为最大的神,是没跑的。再仿造佛道两教的神仙排位。

    国家这个最大的神之下,是仁义理智信的皇帝、虚怀若谷的节臣、忠孝两的武将、乐善好施的乡绅、敦厚老实地农民、吃苦耐劳的工人。

    这么排位下来,既有利于社会上的稳定,又可以保证国家主权的完整。

    总之一句话:任何行为、任何个人,都要服从于国家的利益。先定下这个概念之后,才好再干其他的。

    以上,就是三坛大会的由来和通盘计划!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小朱和这届内阁着实是没少下力气,之前说过了,杨嗣昌、郑三俊、贺逢圣这几位之间是有矛盾的。

    但他们同样都是实干家,也同样都是新儒家的先行者。只要能够得到稳定国家地结果,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

    国家现在太大了,从库页岛发的奏报,传到北京居然要两个多月,人家那边要是出现森林火灾地话,等山头都烧秃了,也许国家的反馈才下来,而且很有可能只是一个能把人气疯了的词语:“再探!”那还探个屁股啊!

    在科技手段还不足以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背景下,通过一种近宗教的宣传,把国家概念深深的。

    深深的根植进国民的心中,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这种方式其实也非常符合儒家的追求,尽管中华大地,早就已经出现形式上地三教合流。

    儒家烧香、道家拜佛,佛家呢?佛家也拜仙滴!甚至有的庙宇,干脆让三家老大并排坐在那里。

    省得信徒们跑来跑去的,看着怪心疼的!但真正地合流并没有完成,因为儒家从根儿上就喜欢独尊,喜欢大一统。

    现在以皇帝小朱为旗手,公开提出来的新儒家主义,其实很合乎传统儒林的胃口。

    因为忠君爱国,也是儒家大义中地重要一环嘛!为了完成这个理想,小朱为首的这帮家伙,也真是没少下本钱,耗费了千万两雪花白银,修葺盖建无数个坛院,坛是宗教界的办公机构,院则是指各路教宗来京时的歇脚地点,同时鼓励各路名士题字题词,彻底来个数教合流。

    所以今天的会议,主要就是讨论如何才能办好这次三坛大会!

    “启禀皇上,为赶赴靖康安宁大祭,许多教派的宗教领袖都过来了,其中,藏教、天主教被专门关照在雾灵山修道院和云蒙山法坛,这两处地点紧要,是否要派兵看管?”

    “…”小朱很无奈的看了看范景文,心说了,老范终究是个学究啊,这话哪能这么说呢?

    “范卿家所言极是,非但此两山,佛、道两家那里,也要加派一些大力青壮,以备搬运辛劳的活计!”

    “哦,臣遵旨!”其他的大臣们都及时领悟过来,没错,派兵的目的就是防止宗教狂热造成的流血事件,但也不能像老范这样,公开的大声说出来。

    好在,为了缓解这个小小的尴尬,熊文灿忽然笑嘻嘻的出来了。

    “皇上,臣以为当年金人南下,异族多有跟从帮凶者,如今,大明战功彪炳,实乃中华之幸!拜祭法事,又延请诸族参礼!不若,改‘靖康安宁大祭’为‘五族靖康安宁大祭’,用以相约世人,今后凡有乱中华之外族者,天下共讨之。臣请陛下恩准!”

    “呣,有道理!”小朱很满意的点点头,眼见其他人也没什么反对的,这就又算一条施政措施了。

    眼见自己的建议得到天子首肯,熊文灿得意洋洋的又来劲了。

    “再有,臣请陛下另**间说书之人若干,共同记录此等事迹传播天下。此为寓教于乐也!”

    “…”这回小朱可没同意,因为这条跟温体仁的建议是重合的,而且之前已经知会过他们,显然,熊文灿有争功的嫌疑。

    见皇上不置可否。熊文灿立刻机灵的一拱手,退下去了,但在坐下去地时候,冲银行行长姚明恭一使眼色,姚明恭立刻起身。

    “启禀皇上,臣前日听**使团先行之人说起,他们藏区不喜银票,希望国家赏赐时,能否以红货代替!”

    “嗡!”文华殿内起了一阵声响,大家都在心里臭骂:这个姚明恭果然不学无术。

    ‘红货’是江湖用语。虽说还不是盗匪的黑话,但也算得上俗之语,现在是个什么地界?

    文华殿啊!这么高规格的场合下,姚明恭居然在满嘴跑火车,确实值得鄙夷!

    书说简短,等大家伙捏着鼻子跟姚明恭讨论完银行的事务之后,杨嗣昌就没好气儿的打发他滚蛋了。

    倒是贺逢圣,还是很客气的冲他拱手相送。姚明恭原属于东林外围,因为成为大员隆臣,又是银行行长。

    也就有些飞扬跋扈起来,所以。原本就看不上他的杨嗣昌,更加看不上他。

    倒是贺逢圣,风度还保持的很不错。由此也能看出来,贺逢圣的人品,确实不错。

    后续的讨论,就是谁来当总协调人地事情了,这个任务,职位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合适,只能从众卿中挑选,最有名气的卢象升又是个传统派士人。

    所以只有熊文灿是最佳人选了。

    “好啊!就由熊卿家为总司礼吧,从今日到三坛大会,还有百二十天,诸位卿家可要携手共济。万万不可有误!”

    “臣等遵旨,臣等告退!”上午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了,诸位大臣出去时。

    看到了站在院子里的马世奇,大家都连忙拱手行礼,很多人都羡慕的想:“难不成马郎要与皇上共进午餐吗?”呵呵,他们猜测的没有错误。

    小朱前几天发火之后,自己也挺后悔,当马世奇重新修改了上海港的建置之后,这种愧疚心理更加强烈,那么弥补的唯一方式,就是赐宴文华殿了。

    “呵呵,马世奇,的上海府,乃是大明沿海18卫港的切记要立下规矩,万万不可懈怠!”

    “臣遵旨!”

    “嗯,地新议朕看过了,确实不错,但为何造船厂要放置在南京呢?”回皇上,长沙国防院的宋应星大人,日前造作了螺旋赤铜地材料,是以臣想,除非南京,否则其他所有的地方都不合适!”青黄铜作为螺旋桨的主原料,只有一个原因:铜是所有金属中,海下生物吸附效果最差的!

    如果换作其他金属材质,微生物寄生过多,很容易造成海难。宋应星研发的大螺旋桨,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尽管还是人力驱动!

    但不要忘记,铜也是目前大明货币的主要原料,如果不放在史可法的鼻子底下,那可太容易出事儿了。

    其实马世奇的汇报,也是有潜台词的,那就是马世奇希望提醒皇上,注意一下郑家和左家地动向。

    宋应星是在左良玉的地盘上搞得发明,生产厂却在南京!郑鸿逵治下的广西省拥有两家造船厂,最新式的螺旋桨却不给他生产!

    这样地安排,证明马世奇为首的新文臣,已经对这两家内地军系产生了戒备的心思。

    但马世奇偷眼观瞧,却发现皇上正在闷头喝汤,根本就没有反映。只好也端起面碗准备喝汤,却又被皇帝打断了。

    “马世奇啊!最近忙活政事,反倒没有什么发明了。”

    “启禀皇上,”马世奇连忙放下面碗,拱手回答:“自从马郎酒风行之后,小臣方才知道,原来蒙古那边竟然有马奶酒,时间长了,小臣拙荆,居然被朋友们换作马奶,是以,再也不敢发明了。”

    “哈哈,马郎配马奶,倒也是绝配嘛!”虽说皇上很没礼貌,但旁边伺候地杨春,依旧没敢接话茬,他比曹化淳或者张彝宪,要谨慎的多。

    甚至还把头一低,刻意避开了马世奇那比较郁闷大红脸。

    “哈哈,呵…嗯咳!”眼见自己的笑话没人接,小朱讪讪的憋回了后面的笑声,正色的问了起来:“听闻孙樉身子不好,可有此事?”

    “回皇上。多谢陛下关爱,内人确实有些水土不服,是以身子一直不爽利。”

    “唉,征召天下人,赴天涯海角,多少水土不服之人,身疲气损。说起来,都怪朕这个皇上啊!”

    “臣等不敢,为国为民为君,都是吾等本分!”

    “哎。话虽如此,但朕于心怎忍?这样如何?孙樉便留在北京吧,皇太嫂那里,一直想收她做女儿,如今若是成行,又多了一双外孙女,岂不是美事吗?”

    “如此多谢圣上优容!”

    “天下之人几何?朕顾不过来,只能在分内做个私情罢了。”

    “那臣也要多谢圣上!”

    “脸上地疤痕倒是很帅气嘛!”呃,皇上跳跃性思维的谈话特点,马世奇是很熟悉的。

    但他的脸仍然又是一红,这是他刚刚到上海府的时候。上一艘船实地考察,结果被一只猫给抓的,当时船长吓的想杀猫谢罪,但被马世奇给阻止了。

    海船上通常会养一两只猫的,为的是抓老鼠,以及水手们解闷用的。马世奇之前知道这些,加上他性子大度,所以也就没让船长杀猫,但没过多久,天下闻名地马郎马府尹被猫抓了的段子。

    就四散开来。眼见皇上也拿这事儿开他玩笑,马世奇还挺不好意思。

    “启禀皇上,猫儿乃是灵畜,小人定是那里做的不对。才被抓的。”

    “哈哈,如此一说,这倒有趣了。那朕便在每艘海船之上,册封一只猫为大将军吧,猫儿抓鼠解闷,也算是为大明海事立有功勋,今后凡是新水手第一次上船,都必须向猫儿行礼。”

    “如此,臣便代这些猫儿,谢陛下恩赏了。”

    “不忙不忙,猫儿的年饷朕是不会出钱的,便命令各船的船长,每个月保证人家吃一顿新鲜的鱼肉吧。”

    “吾皇仁爱之心,臣感佩于心!”

    “…”君臣二人的谈话,似乎偏离主题很远,但不用担心,正是因为没有谈及,才更加证明新计划的可行性!

    马世奇确实招人稀罕,听说内阁两位大佬因为上海港地修建项目吵起来了,皇帝又因为国家没钱而发了一通邪火,马郎连忙连夜修改项目计划书,将希望国家分步修建的初衷,改为一批一建。

    也就是说,项目再多,也分成几个小项目,每次随报随批,虽然实质上仍然是分步筹建,但形式上地改变,对于政治来说,也是重要的。

    这样一来,既满足了杨嗣昌的要求,也维护了贺逢圣的面子,还让皇帝下了台阶,确实是高明。

    但更高明的,是他这次力主上报的项目:灯塔之议!上海港其他的工程可以缓建,但灯塔必须先行!

    每个港口做四个灯塔,岸上两个,海中两个,连同停泊台一起形成工字型,用来指引航道,安排进出港的调度。

    同时,海上的灯塔通常建立在暗礁处,也就避免了进出港口船只的危险性。

    每个灯塔编制六户,每户出一个男丁,一共六人来充当灯塔守望者。每班两个人,每三天换一个人,始终保证有一个人在塔上连续守望。

    这样就等于15天一个循环,干天,可以休息9天。9天地休息时间里,灯塔守望者可以干点打鱼之类的工作,贴补家用。

    灯塔执灯人是终身职业,死去或者重病,可以上报到港口,由自己家里选出的接班人顶替上去。

    所有港口户民,男丁可以在港口干一些帮工、打鱼、领航、装卸的工作,女子可以负责一些辅助性地工作,比如分拣鱼虾、修补渔网、浆洗海员的衣服、制作食物等等工作。

    修建灯塔的工人,则是马世奇通过田怀找地,西方海员对于海洋的理解,此时此刻,是超越了东方的,所以修建港口引航灯塔,只能是欧洲人,这点没什么可不满的。

    因为高达35米的灯塔,对于基座的要求是迫切的,为了规避海浪的冲击,必须通过运算得到应该的曲线,这个技术,目前的中国人并没有掌握!

    只不过添加了很多中国元素罢了,比如飞檐斗角,天圆地方等等,整个四座灯塔的修建费用,也不是很多,就是光源比较麻烦,但好在映清辉镜坊已经出现,用多面涂层反射镜作为聚光的设备,也是事半功倍的。

    而且为了避免长期燃烧明火酿成火灾,灯塔火点修建了三层,分时段燃烧。

    海船也将根据港口人员的安排,分时段进出。1/2|跳至!~!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