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十二章:秋天的印象
    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九卷第十二章:秋天的印象||于秋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印象。

    鉴湖女侠的风秋雨愁煞人’的慷慨沉吟;少男少女的情怀里,则时不时闹出‘加时有伤秋雨’这样的词句;英雄的笔下‘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匹夫的眼中呢?

    ‘啊呀,该吃点狗肉补补啦!’树叶一片一片,落在青石铺就的地面上,因为一早就有人扫过,所以中间给人通行的甬道上面,很干净。

    天色现在亮的晚了,在朦胧中,有一位宫装之人,正在缓步而来,一名刚刚扫完甬道的老妇人,侥幸的冲着来人笑,因为她天没亮就干完了活计,感觉很得意。

    来人快经过老妇人的时候,才看到她的笑容,很是惊讶的扭了扭头,随后停下,微微行了一个万福礼。

    老妇人是很想得到一些夸赞的,但这么大的礼,叫她又不知所措起来,手忙脚乱的抻了抻衣服,准备回个礼。

    但她忘记了手中还有扫把,咣当一声,扫把摔在了地上,在冷清的晨光里,回音很响。

    吓的老妇人连忙一个九十度大鞠躬,再不敢动了。

    “嗤,”来人轻笑一声,

    “大婶辛苦了。”说完,宫装之人,转身迅速的走开,带起一阵香风,腻腻的,呛人。

    老妇人拾起扫把,一边迷迷糊糊的看着来人的背影,一边喃喃的叨咕着:“怕是那位公主回宫了呢。”大明朝所有嫁人的公主们,已经都搬出紫禁城了,但因为聚居了数百年之久,所以留在宫里的物件很多,大家都隔三差五的回来一趟。

    报尚宫监和两位皇后娘娘核准后,就可以带出去。老妇人想到刚才一个公主冲自己行礼,心中很是高兴,她继续的看着,远远看见那位‘公主’掏出了腰牌,跟守门地锦衣卫好像还挺熟络,远远还传来一阵说笑声,宫门上小角门打开,‘公主’进去了。

    正在这时,又有人过来了。这个人可真够呛啊,明明有清扫干净的正路不走,偏偏要踩着一侧的秋叶行来,咔嚓,咔嚓,听着很是瘆人。

    老妇人扭头再看,却吓的立刻往后就退,好给让出路来。来的是两个人,仆人装扮的,走在干净的路面上。

    右手拎着一个大盒子,左手横举着一盏红灯笼。给踩树叶过瘾的主人照着亮。

    红色碎玻璃灯罩上,用更加细碎的绿玻璃,镶嵌出一个‘温’字。

    “红配绿,大狗屁,原来是温狗屁来了。”扫地大婶心中叨念着,脚下更加快了一些,她跟很多人一样,由于听信了谣言,而畏惧着温体仁。

    老温喜欢踩树叶,因为每当他听到这种声音时。浑身上下会因为发冷,而惊起一层鸡皮疙瘩。

    显然这小子有轻微的自虐倾向,不仅喜欢踩树叶,还有玻璃球地摩擦声。

    铁器的摩擦声,面粉在面板上的摩擦声,他都喜欢。看到老妇人被自己吓的往后退。

    使得扫把头拖着秋叶在石板上划过,而发出更大的摩擦声,温体仁高高兴兴地冲老妇人一拱手:“大婶辛苦了!”同样一句话,效果却不同,老妇人立刻有一种想吐的感觉,恐惧的想吐。

    不过好在温体仁的个子很高,步幅也大,很快的就走远了。老妇人边往自己的工具房跑,边扭头看过去,温体仁同样亮了亮腰牌,锦衣卫立刻把东侧地宫门打开,躬身让老温进去了。

    这是皇帝新加的赏赐,叫做‘秉烛而入’。解释来说,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守门军卒都必须开宫门放行。

    门外是仆人照明,门内,则需要宫人掌灯。皇帝最近赏赐地很杂,很乱,很脑残。

    折腾的温体仁是彻底没脾气了,因为皇帝跟他耍赖,不给他安排正经工作,搞的官场舆论一日三变。

    税赋的报表太复杂,又是现银,又是折价的,温体仁一个时辰就能搞清楚,文官却需要半天,于是大家肃然起敬。

    需要拨款的地方太多,温体仁眼睛一扫,就知道那个省的台帐还没出来呢。

    大家却需要翻查卷宗之后,方才确定。肃然起敬。新政之下,需要安排大量的人事调动,温体仁是有过挟私阻拦的劣迹,但很快大家就发现,在温体仁缺位的情况下,他们更难获得皇帝地批复。

    这就足以证明,凭借温体仁在皇上那边的面子,这十四年来,很多人能取得今天的官印,温体仁最起码没出手搅合。

    肃然…呃…悄悄感谢。听说赏赐温体仁可以‘秉烛而入’了,大家都艳羡的点点头,这个规仪给温体仁,倒也应该!

    就这样,温体仁在临退休前,忽然哭笑不得地发现,自己的名声、威望、人缘,居然达到了一个小顶峰。

    他真有点舍不得死了。不仅如此,还赏赐了一大堆的东西,搞得温体仁都不好意思自首了。

    他如果自首,那么按照大明例律,肯定是死啊!可问题出来了,温体仁忠君爱国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咱‘阿仁’不爱国,就没人爱国了。咱‘老温’不忠君,就没人忠君了。

    那么好了,皇上赏赐了这么多东西,吾等同僚对这么好,回头您老先生还玩自我毁灭,就把国家地颜面都丢尽了,还把皇上也给搁里了。

    想想啊,仔细的想想,就出现了一个悖论:说有一大奸臣,因为贪污**被正法了。

    在他活着之前,皇上一个劲的赏赐他,哪这个皇上,究竟是昏君呢?还是圣主?

    所以,为了避免自己敬爱的领导人…大明崇祯皇帝小朱阁下…成为人人揶揄讥讽的昏君。

    温体仁唯一所能做到的,就是光荣退休。想通了这点,温体仁是仰天大笑:“臣不白活啊!”对了,最近温体仁又被小朱支走盖房子去了,那么这个房子是什么呢?

    是范西礼托田笑天转交给崇祯皇帝的‘达芬奇手稿’…双螺旋楼梯。之所以让老温好么样的去盖房子。

    最主要地原因,是皇帝再找不到能赏的东西了,再赏就是‘加九锡’了真该杀人了,刚好有了这么一个契机。

    那还是夏末秋初的时节,老天终于露了点好脸儿出来,今年的夏天是个富水季(相比之前几十年的旱灾),天气也凉爽了好多,小朱也想到了最后一个可以赏赐的东西。

    “皇上,此般新法。多滥竽充数尔。然悉罢之,恐物议汹涌。当百中抽一,且安诸臣之心。”—

    “呣,”小朱捻着自己不多的胡子,沉吟一下,略点了点头,随后歪头看起手中的画来。

    他们说话的地方,是在武英殿正殿外的小广场上,皇帝盘腿坐在一个矮几后面,老温则躬身立在一侧。

    当时。小朱举办了一个‘在京勋贵诸臣携开萌子女共觐赛画’地大派对,所有在京官员家中的小孩子都来了。

    让这些小娃娃一起画画,然后由天子亲自点评。眼见皇上想借着看画打岔,老温随手从旁边的‘作品’中,抽出一张递过去。

    “皇上,此子的画作不错,请吾皇御览!”

    “西瓜!”小朱险些惊叫出来,画面上,是一个靛青碧绿的大西瓜,还是没切开的。

    不是这时候没有西瓜,而是画的实在是乏善可陈。小朱抬头斜了一眼温体仁。

    心说‘我就是画画的,不会不知道吧?’

    “呵呵,皇上,西瓜难以立稳当了。是故,此子专门画了一段蔓蒂,可谓寓意颇深啊!”

    “呣。温先生,说户科瞿式‘筹建大诰院’的建议如何?”

    “呃,回皇上,三大狱合并,三法司归纳,牵连甚广,不如用史可法‘国地两税’吧。”

    “…”小朱没回答,而是很高兴地在‘西瓜画’上,用红笔写了个‘善’字,他高兴,是因为温体仁又恢复到比较正常的状态了,瞿式地文化课老师,正是钱谦益。

    “地方府衙上的年份、例耗、增损等事项,在没有一个眉目之前,绝不可施行国地两税。”

    “臣遵旨。”

    “这西瓜是谁画地?”

    “呃,孙承宗的幼孙,今年岁。”

    “嗬嗬!”小朱放下西瓜,习惯性的一抬手,温体仁立刻又递上一张,画的是一条蛇,小朱连忙放下,亲自探手抽出一张‘肖像’画,立刻眉开眼笑。

    “温先生,这些画中,朕最喜欢这幅,这谁画的?”

    “呃,回皇上,乃臣幼女所画!”温家六小姐今年才五岁,画的涂鸦之作,连小丫头自己都觉得不好,正在远处哭鼻子呢,偏偏皇上为了展现自己对温体仁好,愣是被选中了。

    但理由确实很专业:“五龄幼女,能够画出五官、四肢、服饰,还配上了果子,确属难得啊!”说完,还不忘对着温体仁坏笑一下,把老温整的是彻底没脾气。

    “皇上,吏部范景文的‘内省填外’呢?”

    “呵呵,范景文的法子虽说不错,可最近这几年,国家一直就这么干的啊!他不过就是完善补救而已,算不得新法。”

    “吾皇圣明,这幅如何?工笔花鸟。”

    “呣,不错,这谁家孩子?”

    “新任银行正使,姚明恭。”

    “姚明恭地字本就不错,还真是家学渊源,大善!”眼见皇上一笔一划的写上这俩字之后,温体仁试探的问道:“皇上,既然大诰院可行,哪三狱合并之时,恰逢‘献俘大赦’是否要释放一些人?”

    “那是自然,”说着小朱随手把一个‘烧饼’图给丢到一旁,一边轻轻的哼了一声:“日前,南京通政(司使)施邦曜上书,希望朕赦免倪元璐。温先生不会连这点小事儿也要管吧?”

    “臣不敢,只是,吾皇当听闻过《铡美案》吧?这倪元璐在老家明明有原配陈氏,却让小妾王氏冒充继配,行走两京官场。这‘败礼乱法’就不能算小事啦!”

    “唉,温先生,这样地人,朕不用就是了,何苦非要置于死地?再说了,朕也是为先生着想,积累些福缘,才好于鸿儒社讲学嘛!”

    “臣…叩谢吾皇!”温体仁是彻底崩溃了,他开始还依照性格惯性,想整整钱谦益的两位小弟。

    现如今,却是皇上在想办法替自己圆场面,老温不崩溃,难道画西瓜的孙小弟崩溃?

    老温崩溃之下,也就顺利同意了小朱地想法,通过筹建大诰院,就是国家**院,彻底走上司法独立地治国路线。

    只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审判庭与监牢是在一起的,因此。锦衣卫诏狱、大理寺监牢、都察院押所,也就三合一了。

    剩下的刑部大狱是分管民间刑事、治安案件的。因为事情顺利。皇上提笔,在十几幅的涂鸦上写了个‘良’字,之后很高兴的又想起什么来。

    “对了,前一阵儿范西礼送过来一份图稿,朕这就找人回去拿,温先生等一下啊!”

    “臣不敢!”嘴上说不敢,温体仁心中还是很高兴的,臣子等皇帝是应该的,但皇帝这略带歉意的恳求,叫他很激动。

    可等他看到图纸之后。就有点闹心了,他以为是欧洲人画好地法院成稿呢,其实,就是一个双螺旋形制的楼梯设计。

    也就是说,他温体仁,要想办法把这个楼梯安置在法院之中。这他哪会啊!

    不得已。温体仁找来了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两位建筑设计大师,工部梁九、宗业孙茂霖。

    梁九还好,人很传统,也挺老实,跟温体仁的配合,还算默契。孙茂霖就不一样了,刚画就的图稿,能立刻说不好,当面就抢过来给撕了,把个温体仁快给烦死了。

    更要命的是,孙茂霖用过的东西,都太香了,香的老温这么个略有自虐倾向的人都受不了,您说‘她’得有多香!

    按温体仁听皇上的解释,这‘双螺旋楼梯’地设计,是西洋一个叫做‘达芬奇’的大神,众多天才发明中地一种。

    这个设计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当两个人围绕同一个圆心分别上下时,可以看到对方不去。

    一旦设计到法院中,就会产生这样一个效果:“两扇门,一左一右,不同的门,通往不同的地方,要么有罪,要么无罪。就看如何选择。说的是门,其实预示着人生道路。”把人家法国国王行宫的结构,挪到中国法院之中,这事儿也只有小朱能干出来。

    而巨大的双螺旋楼梯,非要安置在歇山顶的东方建筑中,这事儿,也只有梁九才能完成。

    只不过,中国建筑首次初现了‘平顶’的规制。并且木石料的比例为28,以石头为主了。

    这,就是温体仁盖房子地来龙去脉。好不容易,今天,是烫样定稿的日子,梁九因为还有海关港口的设计要交活儿,所以就没过来,况且大清早的送过去,这早朝搞不好要罢,梁九可不愿担这个‘罪名’。

    孙茂霖地身份特殊,加上老温烦‘她’身上的香味,所以进宫时间,成心坠在孙姑娘的后面。

    当温体仁拎着装烫样地木盒,来到文华殿门前玉阶上的时候,浑身香腻腻的孙茂霖一边跟着几个小太监说笑着,一边溜达过来,见到‘仁兄’孙姑娘很惊讶的说:“呦,温阁老,您可算来啦!”

    “…”温体仁无语,心中一阵庆幸,‘多亏吾皇不好此道,否则,嘿嘿嘿。

    ’心里瞎琢磨,嘴上也没客气,直接一翻白眼,冷声哼道:“皇上呢?”

    “回阁老,”一旁的小太监可不敢像孙茂霖这么疯,连忙一躬身:“回阁老话,皇上马上就来,已经传过话了,今天休朝一日。并且请阁老中午留宴值房,因为下午还宣了卢少卿入觐,所以希望阁老下午也在。”

    “卢少卿?山东卢象升?”

    “正是!”

    “呣,如此,多谢公公了。”正说话间,外面进来一堆人,皇上来了。因为要节省开支,宫中裁撤了不少,所以仪仗也不是很讲究。

    年轻的君主,在御辇上,就高兴地冲温体仁招手,老温连忙一躬身往旁边一侧身,以迎接皇上。

    还不忘斜眼看看,那位孙姑娘果然行的万福礼。温体仁心中想笑,同时又很想骂人。

    皇上身手还是很不错的,轻快的跳下御辇,潇洒地来到温体仁面前,

    “温先生。法院的设计烫样出来了,是吧?”

    “吾皇明鉴,确实是烫样已出。”

    “好啊,好啊,最近国事好冷清,都没什么事儿,快进来吧。”跟在皇帝身后往文华殿里面走,温体仁心中思忖:‘一会儿,是该提醒一下皇上了,最近这些外僚实在不像话。

    居然都不干活了。’…呵呵,新政新政。国上下可不是只有‘魏论’‘杨制’‘卢法’‘熊策’这四条的。

    例如鼎鼎大名的李邦华,就提出恢复‘一条鞭法’,只是因为有了卢法,所以才不被采纳的。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的官僚中,还是有一些很不错的人滴。但接下来,就有些恶搞了。

    因为熊文灿跟官场关系不错,所以熊策的一些要点,很多人都清楚。于是乎,有很多人都站出来建议国家。

    将一些关键部门,从原有的六部之中独立出来,像什么矿业司、水利司、林业司、漕运司的。

    也有要求合并地,大理寺、锦衣卫诏狱、刑部大牢这三家三合一。统一归大诰院管理。

    就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这些条从提出来,就骂声不绝,熊文灿拆分的。

    都是新兴行业,很多利益团队都还没渗透呢,这正是熊文灿的聪明所在。

    但其他人就显得有些笨笨了,谁也不愿意自己一觉行来,自己的下属成平级的同事了!

    于是,当时间的脚步,逐步向着崇祯十五年迈进的时候,朝堂之上,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

    这事儿的起因,主要是小朱同志,还不是一个成熟地治国大师。因为他光想着如何搭建新班子了,但他忽略了官场上的一个习俗。

    交接。交接太短,不好!明天换岗,今天才交接,旧任真敢撂挑子走人,新任呢?

    急于享受大班椅滋味地新任官员,一定还会感谢旧任的识相哩。交接时间太长,更不好。

    明年1月份换岗,今年月份就公布,好嘛,半年的交接时间,旧任绝不会再管事儿的,因为交接期间如果出了大事儿,屎盆子还得自己接着,这就未免太背了一些。

    新任官员也不会管事儿的,因为有个民间舆论的因素:“这家伙,抢班夺权等不及了,还半年多的时间呢,这就想上位啦,我啐!”一般来说,中国政体环境下,一个月以内,一周以上的交接时间,最最良好。

    长于或者短于这个时间范围,一定出事儿。古往今来,有能力、有魄力打破这样惯例的人,只有两个,海瑞和那位乳名叫做大鸾的伟人。

    海瑞属于非人类,而另外一位,能力、魅力、魄力、影响力,都是千古奇才,让人永远佩服!

    好了,发表完感慨之后,让我们看看小朱皇帝治下地朝野乱局吧:这第三届内阁换届,不同于前两次换届。

    第一届上来的时候,整个官场的班子,虽说处于大清洗状态,但很多位置,都早有定论,就是内阁成员,也多是众望所归的人员。

    所有地阁臣九卿,在上任之前,很多工作,就已经成竹在胸了。第二届,虽说同样变化不小,但毕竟温体仁和周延儒的本事在那里摆着呢,九卿虽说换了,但属于水到渠成,根本不需要皇上费太多的心思,这工作就上了正轨。

    这第三届倒好,提前小半年,年轻地君主就把内阁给定下来了,还增加了大量的新行省,行省的官员,按惯例多是由京官外放,但既有湖广拆分这样现成班子的情况,也有北海、新疆、黑龙江这样的偏远新省,所以需要国各地的官场,进行通盘大换牌,地方有人要进京。

    京师的官员要外放。这么混乱的大动作,放在任何一个政权下,都不可能不出乱子。

    更何朱定的班子名单,其实并没有正式公布,他只是抖机一些名单上的人员,给提前安排具体工作了,比如吴珄,一道旨意过去,希望老吴能够核定一下北海省内的土地级别。

    大家就立刻知道了,北海行省第一任总督地人选,已经出来了。要知道,论政治预判,臣子的能力要远远超过皇上的。

    更何况小朱这位皇上,又确实不是一个严谨细腻的人。所以。在半公开情况下,大家忙活自己事儿去了。

    交接?怎么交接?现在公开交接工作,就等于在妄自揣测主上。这可是不赦之罪。

    再说了,交接工作也得是旧官主动提出来才行,或者皇帝下了明旨,新任官员才好去理直气壮的交接。

    没下旨意呢,新官就去搞交接工作,不被骂成猪头才怪!所以,这段时间内,很多官员都在忙着失踪。

    杨嗣昌、卢象升、熊文灿、李邦华为首的外地官员。都被拽到北京来了。

    北京这边,已预料将被外放的京官们。也都忙活着打包搬家的事情。以至于,朝野上下,中央地方,空位极多。

    大家当然也不想这样,但新政,新政,跟重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偏偏十四年颁布的新法,实在太多,以至于很多职位上。

    出现了主官不在,新官为了避嫌,也不好意思出面牵头,结果政府的执行力。

    彻底停滞下来。至于说,现在朝政地无政府状态,小朱知道不知道呢?

    答案是。还真就不知道。他那还美的直冒鼻涕泡呢。因为他最近他忽然觉得很清闲,早朝上,好多官员都告病不来。

    而国事清闲,无为而治,对于一个以懒散为最高追求的君主来说,是最佳局面。

    他还想当然的设想,后世的政体,也没天天开会嘛,会少了,办事效率也就高了嘛!

    所以,他真的不清楚,他的一些列不着边界的举动,其实已经使得国家,走向了一个歧途!

    既然最近冷冷清清,小朱索性偷懒,把休朝的时间,基本定在了隔一天一次,到了沐休日,还要顺延!

    当然,小朱每天是坚持去文华殿的。但最近地文华殿上,只有一个人在陪绑!

    老实本分的梁廷栋,虽说已经定下退休地命运了,但他每天都坚持去文华殿的内阁值房,只不过写出来的票拟,然不着边际。

    在这种两头不靠的情形下,很多人就都开始了胡乱出牌。跟皇帝比较亲近的,不用每天上朝了,就隔三差五的写点儿补充性建议,提交上来,又偷懒,又买巧。

    更多的人,都得过且过的喝酒、品茗、泡小妹妹!还有少数人,则迅速蜕变成贪污的硕鼠了。

    这些年,小朱对贪污的治理,还是满见效果地,一个是高薪养廉。一个是动用义师这样的民间力量来监督。

    加上小朱的性情比较宽厚,很多人确实不好意思再贪污了。知恩图报的心理,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是属于最高地道德准则滴。

    但这世上的事儿,就是这样,一旦出现了真正的大漏洞了,一些人地心思,自然就活泛起来。

    这些人,属于在皇上这边,还说的上两句话,但仍属于权力中心之外的人员。

    平时没机会,现在机会来了,那还不赶紧的,抓紧捞啊!其中,属新科状元魏藻德,最为典型。

    他的策论,不仅让他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郎,还使得整个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同时,状元郎先生,还拥有了贪污的便捷条件…中书舍总目舍人。这个职位属于新出来的官衔,所以魏藻德的任命,不用交接,直接赴任。

    从行政隶属上看,是归通政司管辖的。但现在因为大家忙着以交接为借口偷懒,所以,魏藻德,就成为最有实权的人了。

    通政司类似办公厅,中书舍类似秘书处。通政司使,属于九卿重臣,刚才说过交接的问题了,在没有明旨的情况下,前后两任通政司使,都窝起来不出现了。

    在这种真空政权的情况下,中书舍便成为短期内,最关键的部门。而魏大人,则成为第一个当仁不让的硕鼠。

    “想为自己的行省多要点财政拨款?行啊,国家新老28,拨款老鼻子去了,只要皇帝首肯,自然不难办到啊!”

    “哪。还请魏大人多多帮忙啊!”

    “不急,不急。”看着魏状元的这个神情,中国的官场哲学,再次发威。

    银子,也就哗哗的流向了魏先生地腰包。呃,不对,是一张张的银票,飘进腰包。

    呵呵,改革的阵痛,形容的是国家受益的同时。一部分人受损。而大明崇祯朝改革的阵痛,却是国家遭受损失的同时,相当一部分人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只有少数的人才获取了高额的收益。说来也够恶心地,这个‘少数人’只有一个人——大明新科状元,翰林院编撰,在任中书舍总目舍人,魏藻德。

    按说,以魏的才学,原本不该这般下作的,可偏偏这事儿就发生了。以至于,官场闲人。

    造了顺口溜出来。

    “老阁老,小阁老,找来找去不见了。偏偏新科的状元郎,好似个元辅在值朝。”

    “东巡抚,西巡抚,查南查北找路途,忙着上山去烧香,我忙着打包来京都。”这个顺口溜,对国家的形象,那是相当的负面啊。

    杨嗣昌等人。最近也都来到北京了,但他们为了避嫌,没敢往前面凑,整日里。

    无非就是相约几位知己,登高望远的游玩。而顺口溜,自然也把他们囊括在其中了。

    如果温体仁在任。这事儿也不会这么严重,但谁让他没事儿来了个‘以死明志’的?

    搞得皇上耍尽了一切的妖蛾子,来打消他为了整顿吏治而求死的念头。

    所以今天,温体仁决定再表一次态度,那就是:“皇上,臣不想死了,臣想好好地活下去,只求您让我回内阁,完成交接工作也成啊!”

    “呵呵,”小朱一副欠揍的笑容,叫温体仁还是心生感动地,

    “温先生快快请没说不让办理交接啊,况且,这**院的修建,也嘛!”

    “皇上,三狱合一,势必要释放一些犯官,可臣实在不愿意做这个好人,您还是找别人来做此事吧。”

    “…”小朱逼着温体仁主持承建**院的工作,其实也是想借此来弥补他跟外臣之间的政治分歧,可老温这次还挺犟,明摆着送过来的好人好事儿,他就是不干。

    “算啦,温先生,于今太平无事的,朕看也用不着交接了,还有三五个月就过年了,到时候再说吧。”

    “…”温体仁哭笑不得,愣愣的想了想之后,一拱手,君臣二人也就默契的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了,转而看起烫样来。

    在安定门内东侧五百步的位置,也就是国子监的西北方地位置,将修建一座最恢宏的法庭。

    现在的叫法是大诰院行府衙门,但后续的叫法,一定是**院,这将如同‘巴士底监狱’一般,成为国家力量地象征,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大诰院,同时也是法律权威的象征,甚至在遥远地将来,可以上审昏君,下问黎民。

    孙茂霖设计,梁九制作的烫样,做的很精制,这属于一个三进的院落,构建上按照现在的习惯,前庭后府,先说后府。

    后府从样子上看,是个两进的四合院,南院落较小,是大理寺的办事机构。

    一共24房间,回廊连接,有大有小。正卿、少卿的,足够他们丫坐的了。

    北院落很大,是守卫、杂役们的居所,档案的存管库房。再有就是用来临时关押犯人的地方,北院外墙到城墙之间,是一条宽宽的夹道,原有的居民一概迁走,这里将成为军事禁区。

    同时,不是有个三合一的监狱嘛!就建设在北院落正中间的地下室,一共14间大牢房,呈木字型,排列在地下。

    院成四方,而居中关人,既符合‘困’字,又符合‘囚’字。这样的设计理念,是典型的东方思维。

    前庭就显得比较特别了,法庭外围用四面高墙圈护,里面是个巨大的半圆形建筑。

    正南门的大街上,一左一右两个巨大的告示牌,东面的,张贴即将审判的时间表,可以允许民众购票旁听。

    西面的,张贴已经宣判的判词,如有必要,还会展示决定审判结果的重要证物。

    主体圆形建筑中,有一个最大的主审判庭,近似于小型的音乐厅,三层阶梯状的座席,围成半个圆圈,中间二百平米的长方形,是横排的座席,后半部,也就是南端是家属座席。

    前半部,也就是北端,是讼师(律师)的席位。进接座席的北边一点的是审判区,审判区同是200米左右,东边是被告席,西边是1/2|跳至!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