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二章:国民待遇
    请牢记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第九卷第二章:国民待遇开意识形态不谈,战时军管制,是一种极富效率的政先可以叫国家权力得到充分体现。

    因为军法是所有法律中最苛刻的。其次是对社会资源的最极端调动,所有的人、财、物都将在杜绝浪费的基础上为国家服务。

    就是那些精英阶层,也不得不放弃他们骨子中的懒散。大家谁也别闲着,都给咱冲上去群殴去。

    第三,为新型劳动关系下的社会分工,做好充足的准备。人是社会性动物,当整个社会只具有一种准则,高度的服从,就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这个时候,如果决策层能够明智地进行引导,一定事半功倍。当然啦,战时军管制也是存在弊病的。

    首先,以酷法理政,代价确实沉重,为了实现国家利益,而承受精神上的摧残,时间久了,很多人都会抑郁的。

    其次,各级执行者的素质高低,是成功与否的前提保证,偶然性风险实在太大。

    还有一个最直接的恶果,名义公平下的不公平。配给制是战时军管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必定会损害相当多群体的利益。

    因为存在像杨春这样的政治小强,他们可以在各种制度下,都游刃有余地进行着贪污和**,即便杨春被发现了,然后斩首示众,但又如何呢?

    李春、赵春依然并且永远的存在着。正是这种名义公平下的不公平,很多人会迁怒于某些比较冤枉的执行者,比如洪承畴吧。

    他是兵部尚书,战时军管制的概念是小朱提出来的;洪承畴进一步,做一个大原则出来;然后由他的老部下孙传庭编制出大量地、具体的、细节中的细节。

    这样一来,很多人就觉得受不了了。按传统理解,这就是结党营私啊!

    于是,一股暗流,开始了针对‘洪党’的清洗工作。这当然只是借口,因为洪承畴确实不是一个结党的人,他有私心不假,但要结党的话,也要看看下面人同意不同意。

    孙传庭?这可是一个硕大巨大以及伟大的杠头,要他结党营私,还不如让他拿一把菜刀满大街砍人呢。

    这样也许会更容易一些。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人开始动‘摘桃子’的脑筋了。

    皇帝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这点毫无问题。没有眼前这位看似迷糊地皇上,国家现在指不定成什么样了。

    所以,战争胜利的桃子,是皇帝之下的权力分配。在这股暗流中,杨春,只不过碰巧成为了清洗‘洪党’的操盘手。

    但他这样已经混出眉目的大太监,是不可能介入党争太深的。所以,他使用了一个非常绕弯子、时间漫长、又各方面都能交待过去的办法。

    让老丁挑松衣服之间的线头,这等于做了一个小小的圈套。就看洪承畴奔不奔里面钻了。

    洪承畴面对诱惑,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没有人知道。起码最近几个月是没可能有答案地,因此,让我们来看看朝堂之上吧。

    因为摘桃子的猴子们,打击地目标,并非洪承畴一个人。…最近的朝堂上,非常安静,安静很是可怕。

    安静的,像一坨已经风干僵硬的大便,毫无生气。毫无味道,静静的摆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都没有苍蝇乱嗡嗡了。

    以往最能闹腾的言官系统,安静。以往最愿意捅篓子的内廷。安静。以往最容易吵架的早朝上,安静。

    文华殿,同样如此。甚至。就连各省的官场,也都异常安静。所有的人,都夹着尾巴上班,下班,吃饭,睡觉。

    就连惯常地社交活动——筵宴——也都停止下来。这种奇怪的现象,当然是有原因的,导火索就是戴羲。

    炒作者,则是天下云集而来的学子。今年是崇祯十三年,又是大考年来到。

    所以,现在地京城里,云集了各地学子。而学生,最是青春年少,热血沸腾的一类人群。

    于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正在悄然形成。要说,这也是某些上位者们自己闹地。

    当年派戴羲出使西域各国,原本是按照中国历史的惯例挑选的,要么气节,要么杂学。

    恰好,戴羲是个品学兼优的好人选,又会酱油、又会做豆、又懂生物杂交学,更妙的是居然只中乙榜(举子),这条件多好啊!

    气节,更是被证明了,如今已经被看成苏武之后的又一位节臣。本来是一件多好的事儿啊!

    但千不该万不该,国家竟然把人家给忘记了。固始汗把戴羲给抓起来当奴隶使唤了五年,国家竟然不闻不问,甚至干脆就把人家给忘记了。

    而戴羲呢,竟然守住了气节,守住了尊严,还在最关键的时候,帮了征西军一个天大的忙,通过青果儿,找到了庆格尔泰,进而面招降了瓦剌五大台吉。

    这个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帮了征北军一个大忙。但可气就可气在,好么,等到征西征北两军携手归国时,朝廷上下,才忽然惊觉,原来他们多年之前,曾派了一位使臣出使,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位优秀的使臣,竟然还活着!

    !!这种事情,叫天下的学子骂骂,难道不是纯属活该吗?为什么言官系统也老实了呢?

    因为言官们也把戴羲给忘记了。呵呵,六部九卿,内阁内廷,包括他们言官在内,都把人家忘记了,这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戴羲虽然是钱谦益、方孔炤、夏允彝等人的好朋友,但因为他只是举人的身份,所以注定了他不属于任何党派。

    党派都忙活自己人的事儿了,在意无意之间,把戴羲给忘了个干净。皇帝和内阁这边,因为早先要操心的事儿太多,结果确实没顾上戴羲这边儿。

    这不,今天的文华殿议事,皇帝小朱就非常不好意思的开口问道:“温先生。戴羲此人,可还记得?”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可把温体仁给难为坏了,因为越简单地问题,越难回答。

    回答忘了吧,他是首辅啊!首辅都忘了,那这不是渎职之罪嘛!可要回答说没忘,会更惨!

    没忘不跟皇上说,想干嘛?但温体仁究竟是温体仁,

    “启奏万岁。天地生万物,分四时,定八方,划山水,何也?无他,实乃安分守内矣哉!”

    “…”呵呵,小朱气的差点把自己噎死。他现在是听得懂这些弦外之音的,但实在欠打,他的意思很简单,人人都有份内之事。

    不是我份内的事情,为什么我要记着呢?小朱其实也就是想找找心理平衡。

    他作为皇上,忘了驻外使节,虽说不太对,但如果下面的大臣也忘记的话,那不就找到‘知音’了嘛!

    可偏偏温体仁回答的模棱两可。小朱这个气啊!就别提七窍生烟了,连下面都跟着抗议,一歪身子就先放个屁出来。

    现在的食物肉类很少,所以屁味不是很臭,加上厚厚的朝服,手边地香囊。

    放屁只要没响,一般不会被人察觉。

    “周先生,您是分管礼部的,您说说吧!”小朱这个问话。其实是在报复温体仁,温体仁不是说什么不是份内之事吗?

    不是想推卸责任吗?好,现在朕当着的面去质问周延儒。摆明告诉大家,看见没有,温体仁这甩黑锅呢!

    们可都团结起来,一起抗住了啊!

    “回,回禀皇上!”周延儒很潇洒地躬身施礼。

    “臣虽不敢僭越行事,但臣亦知,为人臣者,替主上分忧解难,乃是大道!戴羲一事,臣分管礼部,而竟忘怀,实在臣之罪也!”

    “戴羲一事,臣等亦有罪,竟牵连吾皇受,实在惶恐难安!臣等祈请致休,以平天下之怒!”果然,周延儒勇背黑锅的情怀,叫大家都很感动,于是,一群人一起深鞠躬,共同把这事儿给分担了。

    小朱赶紧侧了一下身子,好家伙,这么老些人冲他鞠躬,怎么看着就跟遗体告别似的?

    未免有些晦气。他侧过身子后,斜眼看了看温体仁,见‘仁兄’脸色平静的安然不动,倒也心生佩服。

    “算啦,朕琢磨呀,这些年国事繁重,偶尔忘了一两个人名,还是可以原谅的嘛!”

    “臣等多谢吾皇!”—小朱这话也是有深意的,等于由皇上做主为整个官场做了开脱,理由很简单,我们没忘记曾派了使臣的事儿,我们忘记的是戴羲地名字,仅仅是名字而不是人!

    接下来的几天,已经商量好攻守同盟地一干君臣,就开始琢磨善后事宜了,另外也捎带脚讨论了责任问题。

    广大学子的要求是‘引咎辞职’!要说,如果借着这事儿,叫温体仁这样的内阁大臣引咎辞职,并由此将‘不作为,就下岗’这个制度给定为成法,原本也是不错的考虑。

    但是,身为皇上的小朱阁下,最终明智的给公开回绝了。因为国家刚刚又把国库给打光了,四方战事,南北通衢,样样都是高投资的项目。

    不但国库光了,连皇商那边都借光了。皇商身后,可是各大商会,各大商会的背后,是整个官场,为了支援国家玩命,大家都把家底花出去不少。

    换来的,是皇家送过来的诏书。国债诏书。这是崇祯皇帝小朱发布地第二份认债诏书,第一份是刚刚登基的天启七年,在发放过节费的同时,还约定了一个补发拖欠工资的承诺。

    这十多年来,小朱还真就把欠款补发下去了。所以小朱地信用非常好。

    既然国家有了高等级的信用指数,那为了战争而发放的战争国债,以‘转投国债’地模式偿还,也就顺利了很多。

    国家不用现金偿还债务,这当然算是好事儿。但别忘记,再怎么方式偿还,他也是负债。

    在这种负债经营的情况下,小朱,是非常需要温体仁这个理财大师来继续辅政的。

    不仅是皇帝,国家和民族也同样需要。但很遗憾!不论是小朱还是温体仁,大家心里都非常明白,温体仁就是再好,也到了讨论退休的时候了。

    因为第一届内阁的任职周期。是七年。温体仁即便名声不这么差劲,也不可能,不应该,不能够超过这个任职期限。

    否则,对国家、对皇上,对温体仁都不是好事儿。这其实也解释了,温体仁为什么非要推卸责任。

    因为温体仁知道自己的仕途最多就干完这届了。既然怎么都要走,何必非要背着一个罪名下台呢?

    眼下地**,矛头指向很明确,就是要温体仁下台。嘿嘿。温体仁的性格,本来就有缺陷,面对这么个情况,您说说,他能不推卸责任嘛!

    温体仁拒绝辞呈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跟皇上表明一个观点:我温体仁离开首辅之位,是急流勇退,是礼让贤能。

    而不是什么劳什子的引咎辞职。好了,分析完所有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了,该看看咱们的小朱是个什么应对了。

    小朱倒也仗义。先是下达一份罪己诏,贴在国子监的门前。明确承认,把一个驻外使节给忘记了,确实太不地道,请大家伙原谅。

    然后在小朱的强令下,所有的人,除了温体仁之外,都上表求罪,大大小小地道歉文告,把国子监门前都给贴满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小朱现在的威望是确实高了。他想保护温体仁,众大臣至少在明面上,不敢反对。

    诸位大员都出面道歉,使得诸地学子的言论中。也就少了许多的戾气,但要求温体仁辞职的声音,依然存在。

    在这种背景下。不能用正常人揣度的温体仁,忽然单独求见了皇帝陛下。

    “皇上,戴羲一事,臣无责。但臣为首辅,已近七年,臣自问,治国理政,不敢比管乐,却绝不让萧曹。然话虽如此,臣也不敢滞位不去。况且,如今学子群情激昂,如吾皇公开明旨,准臣满届七年,致休返乡!然后容臣再想出几个应对良策,双管齐下,自可安天下之口!”

    “温先生,”小朱的声音略颤抖了一下,真情流露的年轻皇帝,甚至连声音都有些哽咽:“温先生为国为民,为了朕,甘愿担当十多年的骂名,如今,再为戴羲而辞,这青史之上,先生之名,更为不堪了,朕,朕真的对不起啊!”

    “皇上!”这时候发布明年退休地公开声明,无疑就等同于引咎辞职,眼见皇上真的不愿意这么干,温体仁老泪纵横,他多年来地委屈,然消解。

    “臣有吾皇此话,纵然担负千古骂名,又有何妨?只要我大明万世永昌,只要我华夏子民,傲立于世界,臣,知足了。”

    “先生!”小朱抢步上前,双手扶起温体仁。

    “先名利,实在为史中楷模,朕无论如何,也要给先生一

    “皇上,”温体仁的双眼中,忽然焕发出一丝异彩,但旋即,又复深沉。

    “皇上,如今戴羲之事,确实是臣的昏渎,臣理当受罚,但臣有两个最后的要求,还请皇上应允!”

    “好,先生请说,莫说两个,便是20个,朕也一概应允

    “谢皇上,其一,臣想担当今年主考,钱谦益首辅六载,却连当了三届主考,臣不想在这点输他太多。”

    “好,这条没问题!”温体仁的眼光,要比钱谦益独到,这点小朱是认可的。

    “其二,臣这许多年来,贪污了不少银子,臣已经命家人‘温保’整理成册,待明年,皇上可凭借此册,治臣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之罪,但臣的家人,还请皇上多多照顾!”

    “什么?”小朱又惊又怕,

    “温先生,何出此言?”

    “启禀皇上,大明吏治,虽经皇上妙手缓治,近年已经有改善迹象。但积重难返,而吾皇施政,略嫌宽柔软弱,如若没有杀伐,又岂能乾坤一扫?臣愿以此残败之身,为吾皇行霹雳之威!”

    “胡闹!是朕的好首辅,是朕的好先生,朕不奖赏也便罢了,何苦还要杀?”

    “呵呵,吾皇啊,为国,为民,纵使海瑞都可以杀的,又何况臣这一身骂名地奸相呢?”温体仁忽然一摆手,不让小朱开口。

    自顾自的说下去:“当年,严嵩父子以贪污罪而身败名裂,而其身后,竟无长物。为何?实在是,为吏治而亡,为变法而亡。臣愿效法神宗故事,甘愿成千古第一奸相,只求慰吾国吾民,不求那笔墨虚名!臣恭请吾皇恩准!”

    “混账,温先生此言。朕断断不……”‘准’字未出,温体仁已然飘然而出,离开了文华殿东暖阁,透过玻璃窗,温体仁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小朱的眼中,溢满泪水,视线模糊,失声哭了起来!

    ……缓解**地最佳手段,是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地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随后几天里。

    仿佛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般的温体仁,递交了一个报告:《平等国民待遇之制》这篇法案,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国际法概念。

    同时,也首次提出了,如何面对外国人的问题。

    “古籍典藏,向有北狄、西戎、南蛮、东夷之说,而千年之下,又有西洋番夷、东洋倭奴之贬鄙字句。吾华夏泱泱大国,自命不凡与世。确无不妥。但数此恶俗之语,刊载于史册官文之中,宣唱于庙堂圣贤之口,实在有损斯文。于大明形象,毫无一丝一毫之可取之处。因此,恳请吾皇。罢此无聊陋字。非如此,国人种族歧视之心,何时方灭?非如此,华夏辉煌灿烂之辉,何时鸣放?今又有戴羲之事,想我大明天朝上国矣,国之正使,出行万里之遥,竟成囚奴仍可指斥之黯墨,何也?非国力不强,非兵锋不盛,非民望不兴,非使者忘形,实在乃冤冤相报之故也!古有‘犯强汉者,虽远而必诛杀也’之语,震烁古今,千载之下,读之犹觉豪迈之气,充沛于天地。今折辱戴羲之固始汗,已身首异处,埋尸乡外千里。何也?虽有天朝上国之威,却亦有未能善待之故也!今起,望我大明,刊旨四海,昭告天下:吾国民,行走世界,万邦诸国,应待之亦如尔国民。尔国民,行走中国,官民诸省,待之亦应如吾国民。自此之后,凡有敢伤吾国民之邦,天兵骤降,斩其君,倾其国,罪其民,夺其财。凡吾国民,行走世界,但有听闻化外有敢辱吾国之声名也,慨声争辩者,赏义士之赏,执刃争斗者,赐千金之赐。蛮、夷、狄、戎、番、倭、奴、酋、鬼、色目,等粗鄙歧视之语,亦自此悉数罢去,若有言之者,罚银掌嘴。”这篇稀奇古怪地文章,小朱很想当场拍板就给定了,但是大家都明白,早定晚定的效果,其实是大不一样的。

    于是,国子监、午门外的皇榜处、北京四城九门处,都连夜张贴了温体仁《平等国民待遇之制》的文章抄版。

    学子们的热血,原本就是沸点,现在看了之后,更是到达熔点,但这足以将天地点燃地热度,却已经发生了巧妙的转变。

    “温体仁此说,虽有些败兴,但也不无道理,想那些化外殖民,究竟同是天下生民,何苦要贬斥人家呢?”

    “是啊,戴大人此番折磨,若按温体仁冤冤相报之说,倒也不差太多。只是苦了戴大人罢了。”

    “如果按温体仁的说法,今后再有人敢把正使抓起来,咱大明就要征伐他们是吗?”

    “岂止是正使,就是平民之身,如果受到不平等对待,大明也是要打的。”

    “如此,那还张榜干什么?直接刊行世界,不就结了?”

    “呵呵,温体仁现在不敢独断纲常了,他要听听咱们的意见哩!”

    “如此,我便联名上书,求皇上尽快刊行便是!”……就这样,注意力被成功的扭转,温体仁的名声也逐渐地,变得好了一些。

    但如果说学子们的注意力这么容易就被扭转,那也太小瞧人家了。于是,小朱这边,又连续出台了几个问卷给他们。

    1.辽东袁崇焕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呢?但这是非公开的,毕竟人事任命地问题,是国家的权力,学生再有影响力,也不能太过分了。

    只是通过小道消息传递出去,好叫他们有点事儿干。2.建城地问题.帝,但高杰有自知之明,不可能彻底脱离大明的管辖。

    于是,这行政地架构,该如何安排呢?类似的问题,还有北边贝加尔湖城的问题。

    当年苏武牧羊就在那里,现在曹变蛟从罗刹人手里给夺回来了,确实需要建设一个完备的大府衙制度,好永镇北海。

    那么,这名字是叫北海郡呢?还是叫北天府?或者叫苏州?汗!要么叫牧羊城?

    总之,这个问题们替国家想想吧。还有,东边库页岛也一样如此。这条,属于公开问卷,过小道消息,告诉大家,因为战事结束的后续问题太推迟一个月举行,届时。

    策论的考题,就是关于怎样建城。这下子。广大学子们的注意力,才彻底地从戴羲身上移开。

    一考定终身啊!国家现在早早公布了考题,目的只有一个,选出真正可行的方案来,就看们这些学子,有没有这个本事喽!

    给城池起名字,是可大可小地事情,但如果上升到政治角度,就绝对大了。

    圣弗朗西斯科,是什么意思?哈巴罗夫斯克。是什么意思?就是告诉世界,这地方是谁谁谁地,如果有人想提主权问题,好啊。

    先说说这城市之前叫什么名字啊?说找不到资料?那凭什么说这地方是们的!

    说资料都被我们给销毁了?笑话!说我们销毁,我们就销毁了?证据呢?

    国际政治,很多时候就是这么无赖的逻辑圈套。一环套一环,最后,变成了‘现实利益归实际占有一方’地国际通行法则。

    3.温体仁要辞职了,但皇上答应了温体仁,要等到明年才会予以考虑,因为皇帝似乎想把内阁变成任期制,每任7年。

    这条是非公开问卷,同样属于小道消息流传。目的,其实就是探问一下学子们,对官制的看法。

    既可以转移矛盾,又可以听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多好的办法啊!

    ……上面那几条,虽然有混淆视听,回避矛盾的嫌疑,但总体上来说,是非常巧妙地一种处理方式。

    不仅彻底转移了学子的注意力,而且国家这边,还闹个听取民意地美名,又能从中得到想要的建议。

    毕竟学子们是单纯的,只有单纯的人,才更有创造性思维。也就是灵活的活力。

    公开温体仁明年退休,摆出三个挠头问题,这样绝的方法,还就出自温体仁的创意,老温这个人啊,性格上确实有缺陷,满朝文武都跟他较劲,有小朱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原因。

    他太狂了,他太独了,他也太瞧不起别人了。最重要地,是他对自身的要求,又不是很严格,一妻四妾之外,还有很多的小老婆。

    名士风流,原本也无伤大雅,但像他这样的畸形家庭,确实很不被正统文士所尊重。

    而这么多地老婆孩子一大家子,花销太多,不贪污又怎能保证?贪财、好色、孤傲,有了这三条,他的人缘可想而知。

    但不能否认的是,温体仁地智商,应变的能力,识人用人的敏锐,理财的天分,对时局把握的游刃有余,这一切,都是一名首辅必要的本事。

    现在更狠了,温体仁竟然给自己划定了一条死路,他要用自己的性命,为国家清理吏治,而打开局面。

    虽说皇上这边没表态同意,但老温死念已定,小朱越要保护他,他就越要以国士的心态回报主恩,国士以死明志,是《史记》列传中的主旋律,凡是真正读过的人,都会理解温体仁这种举动。

    所以,明年的温体仁,是身首异处,还是荣归卸任,真的很难讲。

    “皇上,这是今天的民论总卷,请万岁御览!”

    “放着吧。”小朱没抬头,只是手中把玩着一把‘质洁镇尺’出神。一旁的曹化淳眼见如此,便将‘民间舆论调查’放在御书案上,向外退,但刚退了两步,胖子曹忽然双膝跪倒。

    “万岁爷,温相劳苦功高,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求您万万不可行那万难之事啊!”小朱吓了一跳,曹化淳跟温体仁的关系好,这是公开的事实,但好到为了回护朋友,而主动找死的程度,还真是叫人很感动他们的友谊。

    内臣不得干政,虽说名存实亡,但谁也不敢公开就这么干。更何况,曹化淳参与的,是皇帝与首辅之间的问题,绝对的死罪。

    “起来吧,此事不该说,也不该管!起来!”说到后来,皇上的声音,少见的严厉起来。

    曹化淳一哆嗦,赶紧爬了起来,但眼泪依然垂落。小朱见此,又放缓了态度。

    “化淳啊,这把尺子,知道吧?”

    “知道,是万岁爷赏赐给大人们的。”

    “嗯,但朕登基以来,只赏出去四把。如今,该是第五把喽!”

    “啊?皇上莫非是要赐给…”

    “曹化淳!有些事儿,不该问,也不该说,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明白了!”一时间,东暖阁内出现了死一般的寂静,皇上开始翻看舆论调查,曹化淳则慢慢找出一把蒲扇,轻轻扇动,开春之后,风沙较多,玻璃窗紧闭之后,屋内又觉得闷热,所以,通常会有专人给皇上扇风。

    小朱随便看了看民间舆论,大同小异,无非是赞同温体仁下台,赞同对戴羲进行丰厚的奖励,赞同于海外建立大府衙,赞同平等国民待遇,赞同对袁崇焕继续重用。

    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小朱对于前面的事情无所谓,因为这些已经是必然趋势了,不是任何人能轻易挽回的。

    倒是如何对待袁崇焕,一直是摆在心头的另一件大事。老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却被他一力维护的属下算计,实在很可悲!

    然而,老袁后续的表现,却展现了只有具有高贵品格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情,非但极力替吴三桂开脱,还倾尽心血,来帮助吴三桂完成战事的后勤工作。

    这样高风亮节的品格,又岂能不赏呢?但问题出来了,袁崇焕心灰意冷,已经公开上表,提请致休了。

    老袁的辞职,让所有的人感到为难。大家都想挽留袁崇焕,而挽留袁崇焕的政治前提,就要惩罚吴三桂。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吴三桂刚刚进为东平侯,这时候怎么可能惩罚?头疼啊!

    小朱放下舆论调查,将双手按着太阳穴,闭目不语。也就喃喃出声:“戴羲、温体仁、袁崇焕,我该拿们怎么办才好?”……跳至!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