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九章:抑郁患者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皇上,大明若想经略蒙古,则定要待明年额哲汗即位大典之后,方可顺势而为。”

    文华殿上,郑三俊清亮的声音,高高响起,一众人等,频频点头。

    林丹大汗走了,其长子额哲正式成为蒙古巴图鲁大汗,还要等到明年。说来也是气人,林丹居然挺到了自己第二个儿子的降生,孩子的脚上有一块鲜红的胎记,根据萨满的传说,那应该是血印。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但可惜的是,林丹是在听到孩子第一声啼哭时走的。所以,他没听到血印的传说,也没能亲眼看一看二儿子。也因此,一切,照旧。

    林丹去世时,是农历正月初九,也就是汉家传说中的天帝生日。靠啊,请大家注意,林丹幼子,也是这一天降生的。

    所以,苏泰这些人,还真动了杀婴的念头,但是被舒烨稷给阻止了。因为娜木钟的三个哥哥都死了,她们家的万户,被粒图台吉给抢占了一半,所以,造成不了威胁了。舒烨稷不仅阻止了针对二王子的杀戮,他还阻止了教派的争杀。

    虽说额哲属于黄金家族的嫡传血脉,但额哲要想成为草原共主,已经很难实现了。除非,除非大明帮他。但是大明凭什么要帮他?草原四分五裂,才最符合大明的国家利益,即便,

    即便草原悉归大明所有,蒙古之王,也绝对不能是一个。

    这届内阁中,会打仗的没有,但构建政治蓝图的人,却个顶个的高手。借着明年额哲大典,对所有的蒙古部落,进行一次摊牌行动。

    然后相机而动,既师出有名,又便于联兵突击。这样的政治手段,是很聪明和有效的。因为在蒙古境内打仗,如果有当地的大部落支持,不仅便于军事行动的开战,还可以就地解决后勤辎重的问题,说白了,省钱省力。

    原本这个政治企划,在崇祯九年,就要亮剑的。可是,林丹居然挺到了崇祯九年的正月初九。所以,只好等到明年再进行运作了。

    因为名正言顺,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需要以及重要的。小布灭老萨,不也是找了个大规模杀伤的噱头?更何况一向以正统自居的中华文明!

    就这样,因为暂时的无所事事和闲极无聊,皇帝得了抑郁症。

    身为崇祯皇帝的小朱,最近患上了抑郁症。哼,谁说皇帝不能抑郁?早知道当皇帝也能抑郁,小朱就不当了。紫禁城再好,它也有个限度,好么,八年了,整天呆在固定的区域内,再好也腻歪了。

    紫禁城并不像原先想象的那样好,根据大明例律,所有出嫁的公主,都要居住在紫禁城内,要想同夫君相会,可是要经过几道手续,时日久了,就都成怨妇了,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小朱这里是三百女士,好么,整天就是罗圈架的官司,搁谁都得烦。

    而且最近好像小朱的生理需求,达到了一个低谷,整整3、4十天的光景,小朱就是一个人睡在乾清宫,谁也没召。整天就是一个人在思索。思索着,为什么鲸鱼要游到岸上自杀?思索着,为什么同样是云彩,却有正电和负电的区别?思索着,思索着,********究竟什么时候能实现?银河系外太空,会不会有生命的存在呢?

    总之,小朱这种忙惯了的人,最近,就经常出神的坐在文华殿东暖阁里,愣怔的发呆,兼思索宇宙的奥秘。

    为了改善皇上明显不对头的精神状态,大家都熬尽了脑汁,刚好最近一段时间里,因为蒙古政治新格局的步入正规,没什么大事儿。于是,外廷以温体仁为首,内廷以曹化淳为首,构思了很多的节目。

    绯儿每次见小朱入定的时间稍久,就会连忙出面将他唤醒,因为她是这些节目的操盘手之一。

    “皇上?皇上?”

    “哦,绯儿啊!又想到什么好玩的了?”

    毕竟咱是皇上,没事儿打扰皇上思索,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因此,每次绯儿都找一些这样那样的由头来掩饰。这次也不例外。

    “皇上,定王吵着要吃香肠,但哥儿吃饭,素来是定时定量的规矩。所以礼妃娘娘叫绯儿来问问您的意思?”

    “哦,炯儿想吃香肠,就让他吃嘛,去,把重华和炯儿都找来,我们爷仨一起吃点儿。”

    “好嘞,万岁爷稍等等啊!”

    田怀彝身边有很多人才,其中最多的是医生,这是没法子的事情,因为他的好妹妹前段时间身体太差,他不得不广为搜罗各地的医生,而欧洲人多了,自然而然的,就带来了很多的生活习惯。比如香肠。

    当地的香料丰富,那些红毛番夷来了之后,牛排吃不上,就想到了香肠,田怀彝尝后,觉得味道确实不错,比国内的腊肉、咸肉要好上几分。在南洋这么个潮湿、闷热的气候下,香肠的存储,居然也能坚持很久,于是,田怀彝就贡了上来。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炯儿哇啦哇啦的声音就响了起来,他当了王爷之后,就不让人抱了,经常是自己跑来跑去的。但这小子实在不争气,进东暖阁前,自己绊了自己一个大跟头,疼的哭喊出声,这种情况下,太监宫女的,连忙把他给抱到外边哄去了。

    文华殿因为玻璃窗的原因,采光效果良好,坐在光明通透的房间里,看着外面的人聊天吃东西,也是一景。

    这不!小朱的小公主重华,一手举着半根香肠,一手举着一串红麝珠,由筱筠抱着,喜洋洋地摇了进来,还奶声奶气的喊着:

    “父皇,香肠真滴好吃呀!”

    小朱的公主口齿还是不太灵便,有大舌头的迹象,为此阿萝没少花精力来纠正,可惜,就是不成。

    阿萝的几个孩子都有些小状况,让阿萝烦心。炯儿是个小左撇子,为此,阿萝着急上火的甚至动用了戒尺。慈焕是脑袋太大,当初生他可是没少费劲,一岁半才学会走路,现在两岁了,大脑袋,小细脖,很有成为侏儒的危险。完了还总闹病。

    唉!真不知道田家的基因,是怎么排列的?所以小朱现在是不敢让阿萝再怀孕了,她和苓芷两个,似乎比赛似的,只要有一人怀孕,另外一个一准也怀上。倒是清蔚,这些年已经不再有动静了。筱筠也是,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迹象。

    她们的年纪太轻,怀孕过于频繁,对她们,对孩子都不好。于是小朱命太监写了一个查表,然后自己推演一番,好排定那天是安期,那天不是,小朱都要仔细看清滴。但仔细来仔细去,她们还没怎么着呢,小朱这边倒是变得毫无性致了。阴阳不能调和,也是小朱最近抑郁的原因之一。

    话说回来,重华其实还是很漂亮的一个小丫头,很标准的一个美人胎,看着她可爱的样子,小朱还是强打起精神来。

    “呵呵,好啊,香肠好吃,就多吃点,爸爸回头让的王师傅专门选配人手做。”

    一面说着,小朱怜爱的接过女儿,亲了一下。

    “好地呀,好地呀!谢谢父皇,谢谢父皇。”

    一旁的绯儿,吃了一小块香肠之后,就连忙过来接过重华。不大一会儿,想来是听闻说小朱又发呆呢,好多小太监也都过来了,站在文华殿外殿处,探头探脑的往里面张望。

    筱筠先出去把那些人赶跑,转回身重新进来。见小朱现在心情不错,顺势坐在皇上的旁边,偎着他的肩膀说:

    “万岁爷,国子监鸿儒社,今日下午轮由孙老先生开讲《武备经要》,不知道万岁爷,想不想一起去瞧瞧?”

    “算啦,朕懒得动了,洪承畴去了吗?”

    “不单洪大人,京三营的几位将军,都要去的!”

    “哦,有他们了,朕就更不用去了,对了,找人叫贺赞也过去听听。”

    “呃,遵旨!”筱筠连忙冲旁边侯着的小太监一努嘴,立刻有个小太监飞也似的跑了。筱筠重回头,冲小朱笑着说:

    “万岁啊,今儿个天气这般好,您不去鸿儒社,那也陪着臣妾去后花园转转啊!”

    “不用了。”小朱搂着筱筠丰满细致的身子,斜着倒靠在座位上,把眼睛一闭,没再说话。小朱搂她,只是领她引自己开心的情面,但心中,却是一点别的想法没有。

    “皇上,温阁老求见!”

    呵呵,他们这样的配合,不是一次两次了,其实包括小朱在内,所有人都知道小朱的心结在那里。

    小朱现在时常出现的发呆现象,是因为小朱仿佛大梦初醒一般,忽然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抵御天灾,抵御外族,抵御民变。这三样事情,虽说还没到完结的那一天,但是已经看到了眉目。只要小朱不出昏招,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三件事情的成功率高达300%。

    人就是这样,常常为自己定个目标什么的,一旦这个目标达到了,往往会产生失落感。如果之前认为这个目标很远大,而实现的过程又不算艰辛,这种失落感就会更加强烈。好在小朱现在还没成功,否则一定精神分裂。

    太闲了,这就是小朱发呆的原因。

    “温先生来的正好,南洋的香肠,也一起尝尝。”

    一旁的筱筠等温体仁来了,就连忙领着重华他们走了。暖阁中,只剩下三个人,小朱、温体仁、绯儿。

    “谢皇上,”温体仁随便抓了两片香肠,塞进嘴里,嚼也没嚼,就吞下去,然后喝了一口绯儿送上来的暖茶,拱手冲小朱说道:

    “皇上,这香肠味美,肉又多,臣刚才在想,不知能否推广到军中呢?”

    “呣”真是难为他们了,又变着法地让自己高兴,还要顾及到国事方面,真是难得,小朱心中真是稍稍有些感动。

    “温先生,果真是我的好首辅,这点子太好了!”

    “臣愧不敢当,此等妙计,实乃礼妃娘娘所想。”

    咸肉、腊肉,味咸质干,军中食用,太过艰难。如今有香肠来做补充,实在是大事情。

    况且现在大明在小朱的带领下,然没有知识产权这一说,只要对民对国有利,部的配方都是公开的。只不过各家制作贩卖的作坊之间,有金字招牌这种划分。御赐的、皇商专营、老字号来作为竞争手段。这点其实最好了,什么都像藏宝似的藏着掖着的,时日久了,其实对科技发展是不利的。

    第二天早朝,小朱就把军用食品问题提交给了百官,并且再次提出标准化的概念,一根香肠多重,才算合适呢?找人去试验去。现在的中国老百姓,或者说即便到了21世纪的中国老百姓,一顿饭吃一根香肠,怕就腻住了,非得再吃点蔬菜水果不可。因此,香肠作为军中食物的一种,必须不能太多,还要管饱。

    这么一提,连带着,后勤保障问题也给带了出来。

    国防建设,本来就那么五大块:装备、训练、政治、参谋、后勤。

    现在的大明,装备由西学院负责发明创造,工部兵器铸做局负责设计试验,小曹的炼厂负责生产。这个模式基本通畅。一般来说,只要国家有钱,国力扛的住,装备一般不成问题。

    训练:

    北京武学属于军官教育系统中的文学院,某种程度上,也是高级军官培养基地了。天津武学则是基层军官培养学院,学制是七年,但大多数的学员,都会在七年之中,就被准予结业,发往各个战斗系统中,任命为小军官。这部分军官,通常处于战斗最前端,伤亡率非常大,第一批的学员,如今只有十之一二的人员还有命效力。当然,这些人的官职也在逐年提升,最高的已经是参将了。

    通过这些在天津武学进修过的学员,可以将目前为止最先进的训练方法带到军队的各个级别,从而带动整个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加上国家财政比较宽裕,日常训练用的损耗,足以承受,也就保证了训练水平。

    北京武学毕业的最差也是把总级别,这些青年军官的素质、人品、战斗素养,都是最高的,再通过实战的磨砺,足以担当大任了。

    说道政治这一块,反倒是最不用操心的。因为忠君思想,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只要皇上不是昏君,上阵拼杀的觉悟还是有的。加上这么多年来,义师的洗脑灌输,政治觉悟那是相当的高滴。借着普及教育,扫除文盲的名义,却行使洗脑的手段,虽说有些下流和卑鄙,但对于统治层来说,确实是有里有面的事情。

    参谋:

    参谋好说了,各个国家的模式都差不多,除非您还是原始社会的初建文明,否则,通常的做法都是发挥老军人的做法。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都是人精,但不是所有人精都有可能成为元帅,因为就是国家决策层不考虑人脉的层面,也还要有个胜仗率、败仗率的问题。

    那么好了,一般的政权都有个几百年的历史,60年一循环,也从头到尾的转了几圈还富裕了,谁没打过仗?谁又能光打败仗?这么多的胜仗下来,怎么也能给您沉淀几个名将出来。在咱们中国更有一个令世人骄傲的东东:兵书战策。《孙子兵法》《吴子军书》《白策》,萧何、魏征、刘伯温也都写下了自己多年的心得,留给后人参考。更有《二十四史》中多如繁星的著名战例做参考。

    不客气的说,在中国,认真读史的人,都有成为名将的潜质。《三国演义》现如今就是后金的军事教材。这点已经得到了历史的确认,真的是史实。据说到了三百来年后的鸦片战争时期,《三国演义》仍然是军事人员的标准学习范本。汗吗?呵呵!

    稍稍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大明军事最高决策层当中,净打败仗的人数还真不少。即便是孙承宗,其实也是败绩多过胜绩。梁廷栋是后勤干部,指挥阵仗还缺了点内涵。唯一算得上常胜将军的,还就只有洪承畴一个人。因此,大明最高军事参谋机构成员,皇帝、梁廷栋、温体仁、洪承畴和孙承宗。前三个基本是摆设,洪承畴算小脑。孙承宗算大脑。

    孙承宗现在是鸿儒社的主讲官之一,但这是个不发工钱的虚职,一般来说,老孙每年会过来两三个月,毕竟退休的老人家了嘛!孙承宗在老家抱孙子的时候,倒是经常与梁廷栋有书信往来。于是梁廷栋就同各地方的七大都督,想出了一个很可行的法子:凡是有关兵甲之事的折子,要先写诉求,再写应对措施,应对措施还要做上、中、下区分,以便决策层参考筛选。

    也就是说,大明的参谋机制,是七大都督加曾经是七大都督一员的洪承畴,来制定各种各样的军事布置和战略规划。也还成不是?

    后勤就简单了,后勤应该分三个方面:

    运输方面,国各地正在大修特修以及快修国家主干交通网,不出三年,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行速度,将大大缩减。战备物资的运转、兵力的调动、讯息的传递,都将超越一个层级。

    物资方面,吃饭很简单,有面、有肉、有菜,国各地的种植问题,已经得到了改善。耕种红白薯还有培养地力的好处,就是说,种几年红白薯之后,土地的肥沃度将达到良田水平。

    现如今,流水生产性的军用食品也被提上了日程,香肠只是一个引子,更多的便于储存、加热、携带的食品,将持续被开发出来。战士吃饱肚子,打仗才有力气。

    服装上,由于西方冶炼技术的引进,铁器的份量越来越轻,牢固度越来越强。

    纸包弹的推广,不单是火器上的标准化装备,还提高了训练与实战的结合度。训练水平永远高于实战水平,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但是,降低二者之间的差距,只有标准化才能做到。

    功钉的引进,可以说是军制改革中最灵动的一环。尽管最初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避免敌人冒服偷袭,但施行多年以后,功钉似乎弥补了东方军制的一个****,那就是军衔制的缺失。

    军衔是配合军人实际职务存在的,对于提高士兵荣誉感、上进心都有很多好处,而且军队是纪律部门,有了军衔加入,更加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

    功钉刚好具备这样的功能,一名北京武学毕业的青年军官,虽然领着参将军职,但因为其名下的功钉甚至少于普通士兵,他必然要在血的洗礼面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因为功钉,是做不得假的,相反,很多人的功钉,仅仅是其辉煌战绩中的一小部分。因为不是每仗,都有时间或者精力,去收割自己的战绩。战后的时间,往往都是勇士伤重不起的时候。因此,一个盾牌上镶铆四颗铜钉的老兵,国家叙功系统承认的数目是28人,但事实上,经其手亲自斩杀的敌人,往往要多个0.8~1.6倍。

    将骁兵勇,主将如果不再骄横跋扈,作战效果势必良好。

    经济上,将国各地的金、银、铁、铜、铅诸矿,交给工部柴炭司统一管理、开采。皇商曾经想承包,但被小朱否了,这可是不可再生性资源,让私人开采的后果,就是掠夺性开采。

    然后听从温体仁的建议,下旨撤免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五省五年以前逋赋(地方欠国家的税赋)。

    铁山那边,最近也消停了不少。后金那边好像也没什么力气折腾了,这些年的多次‘交流’,他们没讨得半点便宜。

    鸭绿江以南包括铁山在内,已经重归朝鲜的怀抱了,唯一令小朱小小不安的,是朝鲜王弟凤坪君李觉,这老先生很有一种功高盖主的趋势。要知道保持朝鲜稳定,可是重要一环。

    李觉本人对大明的态度倒是不错,但毕竟是朝鲜王室的远房偏支,他要想得到王位,只有一个途径,杀人。

    而李倧对大明同样持友善态度,本身又有正朔的号召力,如果被李觉给搅乱了大好局面,是大明政治所不愿意看到的。

    水不来,先筑坝,小朱让毛文龙借着去朝鲜过年的机会,去找李倧商量赐赏世子的事情,只要以大明的名义,赏赐这个世子一些东西,就变相的宣告:大明认可了这个朝鲜王位继承人。有了这样的姿态,足以打消李觉的念想。当然,也不能对不起李觉,人家这些年转战南北,现在又有了一支百战之军,总不能太简单粗暴了。

    于是约定,如果们愿意,可以封地的形式,回头替他找快地界,划到李觉的名下,爵位为公。但至于具体地点,等等再说。

    写完发给毛文龙的圣旨,小朱又考量了一下自己家门口的这点破事儿。

    辽东南部,包括金复二州在内,形势一片大好。毛文龙的水步两军,于今,已经彻底战稳脚跟。后金的铁骑甚至都很少有骚扰的现象了,从后金逃散过来的汉民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有组织,有预谋的趋势。

    内地的汉民,也开始了移民屯田。当然规模不敢太大而已。但唯一令小朱遗憾的是,刘家这几个混蛋兄弟,竟然修起了长城。

    他们修的长城更像是墙,当然不能与真正的长城划等号,但规模和作用却很类似。为这小朱没少跟内阁吵架。因为内阁认为构筑防线是很有必要的,但小朱想的是,将来这都是口实。人家会以长墙为证据,来论证被长墙所隔离的土地,究竟是不是大明的国土。越想越堵的慌。

    济雪堡那边就没有这么多的事儿,济雪连星堡,现如今可是牛大发了,有了朵颜西十九家的帮衬,整个连星堡范围内,甚至出现游牧民族定居的景象。

    并且这片区域,彻底的成为辽西南部的军事缓冲地带。其屯田的数量和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之前的设计方案。

    这样,后金所掌控的范围虽说还是不小,但他向南、向西的两条路都被堵死,如果马背上的民族,被固定在特定的区域,等待他们的,就只有自我毁灭。

    ***

    呵呵,小朱又开始溜号了,底下的大臣们,忧心忡忡的对视几眼之后,由温体仁,这个在皇上面前最有面子,在群臣面前最没面子的内阁首辅大臣出面了。

    “启奏万岁,臣有本要奏。”

    温体仁的本子,是关于金钱石子断命判案的。

    小朱当年用铜钱和石头来解救了一名犯妇的性命,时至今日,刑部的相关规程已经出来了,由主审官员来定命案的性质,一旦主官认为该案件可以套用‘铜钱石子’案例,便逐级上报,请得监察御史或是巡抚的首肯,便可以自民间乡里,抽调四十名老百姓,一同进行投票定案,因为当年小朱是第五十一人,所以,主审官员将成为第四十一人,一般来说,这样行事的结果会非常客观,很多案件的审理,都异乎寻常的顺利。

    可是温体仁禀奏的这个案子却出现了偏差!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