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四章:窗明几净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没过多长时间,到夏6月的时候,肋尼就屁颠屁颠的从遵化赶过来,又很快的跑到河南那边去了,这一来一往,把个肋尼先生给乐的,险些因为乐岔气而弯过去。大明现在有钱,他也清楚;小朱这个皇上很开明,这他更清楚。

    还没到北京呢,肋尼就给小朱写了封信,说这个工程,远远不是三年能完成的,起码要十年光景,至于银子,他没敢说,怕把小朱他们吓退了。不过小朱也知道,这事儿2300万根本不够,但先改造两京三都还是足够的。到时候,再骗骗老百姓,发动大家干点义务劳动,这事儿没准十年内就见亮。

    整个大明,两京三都(管道)——各地省会、首府(驿路)——进而推广到国各地(马路),并最终将目前的1936间驿站,扩大2136间。这么浩大的三步走工程,也是他的建议。

    所以,一众君臣都同意将工程总设计交给他负责。这就意味着路桥工程总工程师——肋尼先生,在不远的将来,必然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犹太人。2300万白银的5%,就是115万两白银啊!更何况还有水路的分包工程,他赚钱是一定的了。

    肋尼风风火火的干活去了,小朱的现任内阁也都忙着配合去了,毕竟牵扯了军制改革,大家这点儿眼力价儿还是有的,搞不好就会引起兵变,加上国家现在拨款额度也还够,所以大家都很上心、很负责。

    同时前两天,小朱悄悄地跟曹化淳说,

    “大明驿站,向褆骑为丞。前些年多有失管,于今,可借修路之事,重建密报系统。但人数不得太多,没驿多不过3人。”

    刑部捕快算警察系统,东厂算情报系统,锦衣卫算内政部,这样的国家架构还是很有先进性的,现在国事不错,借机重建,也算合乎时宜。

    ***

    小朱这届内阁,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第二届内阁,无论军政大员,都不可能同上届相比。孙承宗、钱谦益、杨鹤的声望,不是说说就能达到的。

    老孙在军界的威望,是无人能及的,在近5五年内,小朱是没找到可替代的。能有希望达到他这个高度的人,只有三个:袁崇焕、洪承畴、杨嗣昌。

    洪承畴已经被小朱按住了;熊文灿官声不是很好;剩下的就只有老袁了,只要辽东那边在安稳几年,老袁就可以入阁接替了。

    钱谦益在士林的威望,是很难有人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超越了,存在这种可能的是周延儒、杨嗣昌二人。

    杨嗣昌太年轻,资历稍浅。还应该再通过剿匪锻炼锻炼;周延儒又不是东林嫡系,现在来看,士林领袖的位置,仍然还只有老钱能担当。

    杨鹤素以清廉闻名于世,为人又刚正不阿、气节风骨都是当世翘楚,唯一在官场上与他比肩的只有一个人:卢象升。

    卢象升的人品、才学上与杨鹤比起来,不遑多让。能力上更是能文能武,比杨鹤还稍强。但还是那句话,资历的问题。卢象升的官声,起码要再积累十年,才可以达显天下。因此,还不能太快的提拔他,山东是粮食大省,又兼着镇海的军务,确实离不开卢象升,这样倒好,避免了言官的口诛笔伐,对卢象升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人,原籍江西吉水的李邦华。

    他现在可以说是南京系统的最高实权人物,但他与杨鹤最大的不同是他不怕得罪人,也就得罪了不少人。与其说他达到了杨鹤的高度,不如说他达到了海瑞的高度。

    有李邦华在南京那边坐镇,是很令人放心的,加上他‘性好别黑白’的特点,对北京这边的阁臣九卿也产生了威慑力。

    综上所述,这届内阁的行事风格低调很多。他们也都有自知之明,大家都没怎么提及出征、改制的建议,多数是在延续上届的成法和创意。

    小朱自己也时常提醒自己,这几年属于夹起尾巴装熊的日子,千万别乱开战,国家现在根本谈不到一战定乾坤,更别提连年讨伐了,索性闷头搞好内务,借着争取来的喘息机会,把国家各方面整顿出眉目,才是正途。

    现在大明官员的工资已经是以前的四倍多了,每年光官员薪俸就是1500万两白银,贪污的事情确实下降了一定的比例。加上皇商的分红,大明官员的小日子,还是挺滋润的。虽说贪污现象不可能杜绝,但毕竟是好转了,而且已经见到了曙光。

    ……

    夏天的温度很高,但是坐在文华殿的明堂之中,却不觉得。外面的暑气被游廊、木隔给挡在了庭园中,南北窗一开,穿堂风一过,房子里便更凉快了,坐在侧面的耳房中,既不觉得吹的慌,又不觉得热。

    “绯儿!绯儿!”

    “回皇上,绯儿姑娘今儿个按例轮休,所以出宫采买去了!”

    “嗬,王坤!小子有日子没见了,是不是都快把朕给忘了?”

    “哎呦,我的万岁爷,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小的可担待不起!”

    “呵呵,那方正化和李凤翔呢?都休息吗?”

    “回万岁爷,今天是什么,什么礼拜日,一早啊!那个费力就领着几个教士入宫,为几位娘娘讲经来了,方公和李公就都过到那边帮忙了。所以,王都叫小的来随堂听事。”

    “噢!朕觉得口渴,去给朕冲被蜜水去吧。”

    “得勒,万岁爷您稍候,小的这就回来。”

    说完,王坤这小子笑嘻嘻的跑了。不大一会,王坤端着水进来,等小朱喝光,才又开口说道:

    “皇上,徐老先生央人送来了两块金彩玻璃。”

    ‘水琉璃’、‘玻璃’这两个词,原本就互相通用,所以这两年,基本定名了。就叫玻璃了。今天这金彩玻璃,说来还真是话长。

    穿衣镜的事情,小朱始终觉得是个遗憾,徐光启出于报恩的心理,也一直很遗憾。但没法子,谁让中国的化学研究,始终处于发展阶段呢?更何况,在玻璃上镀层的技术,现在属于高端科技。

    不知道威尼斯人是怎么掌握这项技术的,反正他们对技术的保密工作很严谨,甚至达到了不惜派军队追杀的方式,来杜绝一切泄密的可能。

    大明屡次提出购买这项技术,他们都打哈哈的不予理睬。倒是为了不伤和气,白送了不少大镜子过来。但阿萝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大中华沙文主义的色彩。

    “若我中华无此物之法,阿萝索性不用。以免增那些红毛番夷的志气,相信我大明鸿儒之士,断不会永不知晓此方。”

    就是说大明礼贵妃殿下,只想用中国国产的穿衣镜,至于外番西夷的物件,娘娘她不稀罕。

    听着很了不起吧?一个女孩子,能有这番志气,也算难得了吧?但说穿了,是她在跟皇后她们较劲呢,当年第一面穿衣镜原本是贾奇力等人送她的,但因为措辞上的模糊,反被群臣给划到周苓芷的名下,她这口气还没缓回来呢,这丫头,够记仇的。

    徐光启呢?因为赐婚的事情,加上西学院的长年合作,老徐跟阿萝的感情比较好,也一直为这事儿闹心。一直想找个法子来弥补弥补,这么一来二去的,最后还是高起潜出了个主意,汗!瞧出主意这人!

    高起潜的主意很简单,也很挑事儿:

    “玻璃既有金彩、琉璃之分,不若请徐老为礼妃娘娘制作几块大窗如何?”

    在中国的建筑理念中,房间的采光好坏,决定了房间主人的地位高低。以四合院为主体形式的明代建筑,北房因为可以享受到东、南、北三个方向的日光照射,体现了一家之主的决策性地位。

    西厢房因为可以感受到东面、西面两个方向的阳光,因此,通常是客房,有客为乐嘛!

    南房通常住下人,东方通常是生活用房,如厕所、厨房等等。

    女眷一般是住在北主房的再北边,俗称后园。

    那么,由此可以看出,房间采光的好坏,就决定了主人的地位高低。阿萝的承乾宫是在坤宁宫的东手边,因为是独立的院落,所以不涉及采光面积的问题。但是,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即便皇宫的窗户,也还是纸糊的。还从来没听说谁家用玻璃当窗户的呢!

    因为不同的应用需要,老徐他们研制了两种玻璃:

    1.普通的白玻璃,主要是为了望远镜、火炮望山等做,容易碎裂,但造价便宜。

    2.掺杂了矿物质的彩色钢化玻璃,造价较高,但比较结实。最初的设想是为了安装在箭羽上,这东西份量足,射程就远,射入人体后,可以碎裂成好多块,敌人拔下来的,只是箭杆,着实的‘好用’。彩色是因为矿物质的原因,倒不是刻意求来的。

    呵呵,但在这件事上,这些科研人员稍为有些书呆子了。要知道,战争是要死人的,他们倒好,拿小朱这做上试验了,所以小朱在最初他们提这个建议时,就连忙制止了,因为拿玻璃当武器,这纯粹是在开玩笑。顺手小朱也给他们明确的说清楚,科技未见得都要应用于军事上,民用为本才是真谛。

    于是,金彩玻璃就离民用越来越近。自鸣钟、器物匣、女孩子的首饰上都已经出现玻璃的身影了。不过从金彩玻璃一事也可以看出,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却要聪明的人将其转化才是正途。

    费力的教堂系列,也就近采购过这样的玻璃,作为建筑装潢之用。如今他们天主教的教堂,在国已经有十几处了,基本都是省会城市。

    ***

    高起潜提出来,给阿萝的寝宫面换上玻璃窗,这个想法其实很有无风三尺浪的嫌疑,贵妃再贵,也是妃子,寝宫采光,居然超过皇后、皇帝,这实在有违礼制。

    偏偏老徐还很高兴能有这么个弥补穿衣镜遗憾的机会,居然还就同意了。好在皇后苓芷很大度,一直假装不知道她们这些事儿,小朱也乐得装聋作哑。

    而且小朱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借着这事儿,再来个小小的促进与改革,因为玻璃窗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其实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大家想想,安装玻璃窗之后,日照时间、日照强度,都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人们作息时间的变化,拉长了科学研究的时间,并且因为玻璃的透明性,使得人们的眼界与心境也豁然开朗。进而带动更快、更高的科技发展。这点不仅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而且还是得到历史印证了的。

    玻璃在望远天文器皿上的优势,也是进一步促进科技的必要保证。至于说到保温,除尘之类的附加功能,那反倒不是小朱所看重的。

    所以,大力推广玻璃势在必行,以阿萝宫窗为契机,倒也不失一个法子不是?

    于是,大明窗明几净的时代,便缘于内宫的争风吃醋,并且缘于高起潜,这个脑筋有些短路的死太监。

    ‘金彩玻璃’中的‘金’字,是金属的意思。不是黄金,呵呵!老徐制作的金彩玻璃,是两块三尺见方、半寸厚的大玻璃砖。颜色有深蓝、淡黄两种颜色。红色是喜色,总不能让礼贵妃天天结婚吧?而且非节庆日子,绝对不能庆祝,这也是中华礼制的准则之一。更重要的,国姓是朱,朱又通红,因此,红色是比较重要的颜色,老徐他们再糊涂,也不至于连这都不懂。所以,老徐便挑选了另外两个颜色进献。

    深蓝色的玻璃是寝宫的,贵妃的私隐,哪能随便让外面人看见?淡黄色的才是外部建筑的窗户之用。

    “呵呵,呵呵!”

    小朱在文华殿前面的小广场上,背着手围着两块大玻璃砖绕了两圈,这时候,只能笑,绝对不能多说话。否则,言官不会饶了小朱和老徐滴。

    “皇上!皇上!”

    旁边不知死活的是王坤和高起潜这俩小子,亦步亦趋的跟在小朱侧后方,傻了吧几的一声高,一声低的唤着,阿萝是他们主子,如今有了替主子争口气的由头,他们俩早美的不知道北在那里了。

    “两色玻璃,光滑平整,浑然天成,真乃巧夺天工之技艺!恭喜吾皇,贺喜吾皇!”

    小朱歪头看了看说这话的毕自肃,心说‘没脑子啊?这事儿我都没敢表态,倒先跳出来了。’

    不过有了九卿的支持,小朱也就顺水推舟。

    “这金彩玻璃,计有多少颜色啊?”

    老徐没来,他的好学生孙元化估计也事先得到警示没敢过来,送玻璃来的,是他新交的两个好朋友:宋应星和马世奇。

    “回皇上,臣听孙大人说起过,金彩玻璃可分五正色、四辅色,正色是为红、蓝、黄、青、绿。辅色是为黑、白、褐、粉。”

    回答小朱问题的是马世奇,一旁的宋应星老成持重,感觉到这件事儿的水挺深的,所以就没搭言儿。

    马世奇现在是工部虞衡清吏司的九品司务,两年后的大比之年,如果他能通过会试,小朱就肯定点他为一榜三甲之一,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所以,马世奇的身份还是比较特殊的。

    “呣!”小朱摸着自己不多的胡须,沉吟了一下,他在琢磨的是‘窗户上镶的玻璃,用那种颜色相对好一些?这涉及到光线问题啊!’

    但偏偏其他人却想歪歪了。比如郑三俊。

    “启禀皇上!既然礼妃娘娘的寝宫拟用深蓝、浅黄两色,那臣等斗胆敢请皇上早定规仪,好让天下万民,早日更换。”

    靠!原本家家户户换玻璃窗的事情,他们是同意的,并且阿萝那里先装,他们也勉强同意了。但小朱没想到的是,老郑现在居然想到了等级关系。

    没法子,最后小朱伙同一帮人,就蹲在那两块玻璃砖前,把玻璃窗的规仪给定了下来。

    皇家:正色上品,包含:蓝色(含氧化钴)、黄色(含氧化铁)两个色系,深浅浓淡的,除了皇家之外,外人不得使用。另外,红色系(氧化亚铜)属于礼色,除了祖庙这样的场所,即便皇族自身,原则上也不可采用。但仅指整块大块,零敲碎打的可以不用顾及,下同。

    官宦:正色他品,包括:青色(含氧化亚铁),绿色两个色系。呵呵,乌纱乌纱,官僚当然要青色系喽。不过经皇帝允许后,高官重臣可以使用正色色系,但黄色系是绝对禁止的。

    民间:辅色系:粉色(含铬)、白色(二氧化锡)、黑色、褐色。白色玻璃就是透明不加色,造价最是便宜,小康家庭都可以安装那么一两块。

    另外,黑色、褐色,于墓葬用度,不论阶层都可以使用,但原则是平头百姓不允许同时使用2种(含两种)以上。官宦阶层,同时使用的颜色不得超过4种(含四种)。

    尺寸上也稍做修订,基本就是不得超过三尺见方。至于雕花,参照大明朝服的规制,该什么品级,雕刻什么花纹,这点没什么好调整的。

    在商讨玻璃规制的过程中,小朱对宋应星的印象很深刻,前段时间,小朱抽风似的让驿站发明刊,招募天下的科技发明,不想,好东西没招上来多少,倒是被徐光启淘换出一个宋应星来。

    老宋今年50岁了,举人出身,来工部之前,是分宜县的教谕,主管一县的教育工作,属于基层的不能再基层的小小公务员。在主管县学的工作之余,致力于科学研究,尤其对化学试验最痴迷,金彩玻璃的各种配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来自于他的试验结果。

    “行啊,高起潜,都听到了吧?回头誊写一下,朕明天就提交给内阁去。”

    说话间,小朱由王坤搀扶着,站了起来,好家伙,一蹲就是大半个时辰,腿都木了。小朱摇晃了几下腰身,跟宋应星他们挥挥手,就准备回宫去了。

    “行啊,今天这事儿做的不错,现在天光尚早,朕就不留们吃饭了,几位卿家都回吧!”

    说完,小朱高高兴兴的就想走。

    “皇上恕罪,微臣有本启奏!”

    ‘唉!’小朱心中微微叹息,转过身一看,嘿!竟然是马世奇这小子!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