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铜驼烟雨 > 第二卷:神州陆沉,烽火照西京 第二百二十七章:火攻江关
    猇亭,始得名于汉昭烈帝刘备伐吴之时。

    当年,蜀汉攻吴曾用兵于夷道,并在此建了一座造形别致的小亭,亭椽柱上雕刻了似虎若犬之兽,是为猇,即名为猇亭。

    宜都郡属丘陵地貌,猇亭恰处于黄陵山地与江汉平原接壤之处,地势则由此从多山过渡为开阔的平原之地。

    猇亭西临江关,位于夷道东十里的荆门、虎牙二山之间,是出入荆蜀的咽喉之地。

    此刻,身为荆州别驾的郭舒领一万五千兵马正驻扎于猇亭,在此防范李峻与刘璠二人的大军由陆路进攻江陵城。

    之前,对于刺史王澄如同儿戏的做法,郭舒曾多次谏言,劝说王澄放还李峻的家眷,不该在天下大乱之时招惹梁州的武威军。同时,他还一直劝告王澄能够修养德行,树立威望,以此获得荆州百官的拥戴,保州境。

    然而,王澄虽敬重郭舒,却从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甚至还曾借醉酒体罚了直言的郭舒,以此缓解心中的怒意。

    “唉...”

    站在半山上,郭舒向西望去,口中叹息了一声:“本就有刘家父子的狼贪虎视,却不知整肃官吏,安民守业,如今又平白地招惹了梁州军,王平之真是徒有虚名了。”

    对于王澄的所作所为,郭舒发自内心地感到失望,却也是无可奈何。背主求荣的行径为世人所不齿,自己是个知晓大义的人,即便身死也不能做出那种卑劣之事。

    可是,郭舒又觉得有些不值,自己的满心抱负就要终结于此吗?真的要为王澄的放诞不羁与穷欢极欲陪葬吗?

    “报,将军,敌军已在山下二里外扎营。”一名探马的声音打断了郭舒的思绪。

    郭舒点头问道:“看出是何人领兵吗?是哪里的兵马?”

    军卒拱手回道:“禀将军,属下只看到帅旗书写“李”字,应该是梁州刺史李峻,所领兵马也应该是武威军。”

    郭舒苦笑了一声,随口道:“的确也应该是武威军,听说李峻的兵马出自平阳与荥阳两郡,余下的也都是仇池的青羌之人,他们都是善陆战,必定不会随船而行的。”

    说罢,郭舒转身对一旁的副将吩咐道:“命军戒备,以防梁州军突袭,先看看他们想要如何攻击再做定夺。”

    猇亭,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远的不说,仅是蜀汉与东吴之间的猇亭一战,就曾让汉昭烈帝刘备军覆没,含恨病死在了白帝城,以至于蜀汉元气大伤,成为了日后亡国的主因。

    郭舒深谙兵法,知晓当年东吴大将陆逊取胜的用兵之策。然而,战阵之事虽有雷同,却更有着瞬息万变的无常,绝无照搬而成的道理。

    梁州军不是当年的蜀军,没有战线百里的失策,也没有远兵必乏的劣势,李峻所采用的策略,反倒是与征南大将军羊祜攻取东吴时有几分相似,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另外,在刘璠的相助下,李峻的武威军水陆并进,不仅行军的速度快,而且在沿途也没有遭到过多的阻挡,根本谈不上有何兵损,完是一支战力十足的兵马。

    后方稳定,军粮不缺,兵强马壮,这些都是李峻的优势,却也正是郭舒所面临的困境。

    故此,郭舒在未找到武威军的致命处之际,不敢轻易地出兵迎敌,只能学着当年陆逊最初的做法,在猇亭一线筑垒固守,以求能挡下武威军的东进。

    ★★★

    虎牙山,位于大江北岸,夷道城西北五里处,与江南岸的荆门山相对,形成江关。

    猇亭在虎牙山的半腰处,山下则为虎牙滩。

    虎牙滩处多有巨石暗礁,江水经此湍流不息,导致行舟艰难,稍不留心便会船覆人亡。

    山脚下,李峻抬头上望,不禁皱眉摇了摇头。

    猇亭之险的确是易守难攻,即便是自己与王瑚前后夹击,只要守军不妄动固守在营垒中,武威军就算付出再多的代价都不一定会攻下。

    望了片刻,李峻迈步向虎牙滩走去,沿着翻涌的江水,他看到远处有一座舟船搭建的桥堡横在江面上,连接在两山之间。

    “哼...”李峻望着那道长长的桥堡,冷笑道:“都说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江陵军连皮毛都没有学会,更是忘了当年公孙述的教训。”

    公孙述,汉扶风茂陵人。

    王莽篡汉后,公孙述受任蜀郡太守。待至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

    建武元年,公孙述称帝于蜀。建武十一年,汉廷派兵征讨公孙述,被其所拒。次年,汉廷复命大司马吴汉举兵来伐,攻破成都,纵兵大掠,尽诛公孙氏。

    当年,公孙述也曾在荆门、虎牙之间的江面上建有浮桥关楼,想要以此阻挡汉将岑彭的领兵西进。

    未成想,岑彭利用东风狂急的有利天时,派偏将军鲁奇率船只顺风逆流而上,以飞炬焚烧浮桥关楼,一举攻下了江关之险,领兵杀入了蜀地。

    如今,虽说攻守双方变换了方向,可江陵军竟依然想要凭借浮桥堡来作为阻挡,李峻觉得这属实有些不明智了。

    虽说军谋之事不可生搬硬套,可既然对方沿用了有过败绩的策略,那自己也可以尝试地跟随一番,套用一下当年的火攻之策。

    故此,李峻暂时不想理会虎牙山上的守军,他要先帮刘璠打通江关,灭掉夷道城的兵马,或许如此还有可能将猇亭一线的守军引出来。

    “君逸,你领人再多砍些树做木排。”李峻转身对穆君逸吩咐道:“尽量把咱们营寨附近的树砍了,免得对方用火烧了咱们的军营。”

    既然大家都生搬硬套了,李峻自然要提防猇亭一线的守军会采用陆逊的火烧连营之计。

    此次行军,穆君逸没有跟随刘璠走水路,而是选择跟在李峻的身边。他想见识一下武威军的真正实力,更想看看眼前这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梁州刺史到底有何本事。

    听到李峻的吩咐,穆君逸拱手领命。

    他刚欲转身离开,听李峻又吩咐道:“你命人通知刘璠将军,请他派船只多运送些麻布火油过来,待这边火烧后,他再领水军过江关。”

    穆君逸望着李峻,又转头望了一眼远处江面上的桥堡,笑道:“莫非...使君也想用王益州当年的火攻之策?”

    穆君逸口中的王益州为王濬。

    泰始八年,晋武帝司马炎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又加封龙骧将军,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命其造水军以伐吴。

    当年,东吴守军也是在江关之处牵铁链,下铁锥、横浮桥以阻挡船只通行,王濬亦是采用火攻破了江关之险,率水军东进,直逼东吴的都城建业。

    李峻听穆君逸的问话,笑道:“没错,既然对方已经堆好了薪柴,咱们何不就随了他们的心意,替他们点篝火庆祝一番。”

    事实就是如此,如果对手犯下了错误,那就要毫不犹豫地从这个错误入手,将其彻底撕裂,不给对方任何弥补的机会。

    对于穆君逸想要跟随武威军走陆路,李峻并没有戒备之心,反倒是很高兴。

    “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从。”

    李峻不敢说自己的领军魅力会得到穆君逸的尊崇,但穆君逸应该会认同武威军的战力与同袍情义,有了这个初步的认可也就足够了。

    其实,也并非是穆君逸的个人能力有多强,李峻看重的是他夹在梁州与荆州之间的这层关系。

    他要让穆君逸身在荆州,心却要靠近武威军。

    虎牙山上,荆州别驾郭舒站在石亭中,望着山下忙碌的武威军,本就拧在一起的眉头更是紧了许多。

    虎牙滩附近,武威军的士卒正在将一根根树干并排地捆绑在一起,郭舒知晓那些士卒在做什么,也清楚李峻极有可能会采取火攻的策略冲关。

    然而,他只能望江兴叹,无可奈何。

    镇守夷道城的杜曾有些本事,却也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一直以来,他都觉得王澄过于善待郭舒,不该给其荆州别驾一职。

    说是嫉贤妒能也好,说是心有不平也罢。总之,杜曾一直对郭舒心生反感,自然也就对郭舒的劝告不予理会。

    各司其职下,杜曾觉得郭舒有些多管闲事了。

    入夜,风起,山岭间的枝叶摇晃,发出了怪异的声响。黑幕之下,两山间的虎牙滩恰如张开血盆大口的虎嘴,而江水击石的轰鸣声更似那林间的虎啸,让人不禁心中生寒,望而却步。

    不多时,江面上有了几点火光。

    虽然,火光在湍急的江水中显得微不足道,却也能让人看清一排排的木筏正顺流而下,冲向了黑暗中的那道桥堡。

    渐渐的,一艘艘大船出现在了江面上,无数带着火光的箭矢划破夜空,落在了前方木筏的油布之上。

    下一瞬,江面之上起了火光,彻底照亮了江关处的黑夜。

    借着水势,江面上的那些木筏载着熊熊大火冲向了桥堡。碰撞之下,起火的麻布与木柴点燃了桥堡的木料,更有不少则是飞进了桥堡中,将其由内向外地烧起。

    虽说如此,但木筏后的战船依旧停在原处,并未有起航前冲的迹象,只有大小不一的木筏从虎牙滩的岸边持续放出,密集地冲向燃起大火的桥堡。

    李峻就是要烧断桥堡,烧光横在江面上的一切阻挡,包括那些守在桥堡中的江陵军卒。

    既然成为了对立,那必然就是生死的对抗,他不会因为响彻夜空的惨嚎而心慈手软,更不会出手搭救那些已成火球的落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