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从1566开始 > 第177章 逆袭的光亮闪了一下
    朱墨回想自己短短的生涯,当真是长吁短叹。儿童时期就倒了霉,少年又是个流浪的,吃尽了苦头,长大了,能自己活动了,又是个打杂的,好不容易偶然撞到个青词,又来主持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变法,一路走来,可以说没过几天安生日子,比世上许多贫贱的人都不如。

    这天,

    他懵懵懂懂又出来街上走走,只感觉京城的大雪实在是太冷了。那些某乎大神说的没错,大明在客观上,还是亡于气候长周期。当然主观上呢,那些大神也说错了——

    大明不是亡于什么财政问题,也不是什么商税农税之类的,也不是什么鞑靼、女真之类。大明之亡,唯一的原因,是封建官僚把世间的一切都颠倒了,黑白、是非、善恶,都被他们搞乱了。所以才会有那么惨烈的总崩溃。

    而在这个窗口里,也有人争取过,但都跟他朱墨一样,反而加速了灭亡……

    他不知道这种极端状态怎么解释?

    可它就是这么邪乎!

    有些事情,也的确是在尘埃落定之后,一切都认命了之后,才会慢慢清晰起来。这几天就是这样,墓志铭写好了,坐吃等死,深邃的思想反而就出来了。

    他越发觉得,大明实在是人类史上最奇特的、有着致命吸引力的时代,人类已知的一切思想,在这个时代都有。人类史上一切的争斗,在这里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且加倍的残酷。

    它已经卷到了用巫术、魔法相互斗争的程度,不身临其境,根本就没法想象,一个个饱读诗书的人,转个背就变成了指桑骂槐的巫师。那些大神摘录出来的资料,只有放在他所经历的这种背景下,才能被真正理解。而这,就是人类的一大悲哀……

    才到傍晚,街上就已经没什么人了。

    人间一片空寂,只有大雪簌簌而落,浑不知人间何世?

    不过走了多久,

    他转过一处街角面摊,却听到了几句匪夷所思的话——

    “你这就不知道了,如今可热闹啦!我侄儿说,内阁又收到了《千人教习疏》,说不能立那个阳明官学什么的,我哈哈了,这世道也奇了怪了,怎么就有这事儿呢?”

    “教习,那不就教书匠吗?怎么也闹腾了?跟那些山长该不会是同一个书院的吧?哈哈哈……”

    “是好玩!我也听说了,领头的倒也不是一般的教书匠,是个叫何心隐的人,都叫他何先生的……”

    “还别说,这人我真听说了,散尽了千万家财,搞了个什么聚合堂?在南方可有名了!”

    “嗯嗯,是有名,听说就是他拉拢了一千多个教习,联名给内阁上了这道书……”

    “那也没用啊,难道教书匠还拗得过山长?”

    “管它有没有用?反正就得闹腾嘛!光是那些山长说了就算?毕竟教书的还是那些教书匠嘛!我这话有理吧?”

    “有有有,太特么的有道理了!”

    “哈哈哈……”

    “……”

    朱墨乍听“千人教习疏”,差点脱口喊出来——

    这何心隐不是书呆子!

    这么一来,似乎有转机了?!

    他稍稍定神,脑子里已经猛地反应过来——

    终于是有了另一个声音,而且声势不小,那就是庶民的声音!天下缙绅虽然声势大,可还是人数少啊!

    此时此刻,

    他已经枯寂了的心,忽然再次萌动起来——

    踏马的!

    严世蕃、高肃卿,劳资这回不一定死!

    你们千算万算,算不到良知!

    致良知,也可以致大同,这个心跟我是一致的!

    须知,

    一旦有了不同的声音,且声势稍微能够对抗,他就再次恢复了行动能力,可以在对峙中发现机会,实现突发性的反制。

    ……

    次日,

    他早早起来,大步来到内阁。

    此时,

    徐阶、李春芳、严世蕃等人都在,正凑在一起商量,那些舍人也都在低声议论。乍见朱墨进来,几个人都点头致意,却没有人像以往那样笑脸打招呼了。

    朱墨可不管这些,而且此时对这些人面兽心的人已经十分反感,也懒得打招呼,见桌上看到一份《千人教习疏》誊本,一把拿了就走。

    出得门来,坐在内阁外的石阶上一字字地看。

    疏上写道:

    “天下书院教习上圣天子疏:

    为学问乃天下根本,不可乱也。圣人曰,予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也,此之谓。

    今百人山长欲立阳明为官学,犹紫之夺朱也。何则?程朱乃一理耳,阳明则万人万心,科举将安适?且吾等久任教习,知阳明之学乃修行之法,良知之道唯寸心可鉴,虽至亲不能知也,如此则士将安取?

    且夫,阳明心学者,大道之迹也;而大道者,天下为公,大同为旨,良知自在其内也。使人人有圣贤之心,则太平自在耳;使人人有尧舜之心,则尧舜之世立至。阳明心学者,如此而已。今百人山长倡阳明官学,殊为多余之举,于此可知耳……”.

    好好。

    真好~

    可惜还是没有点透,应该再讲一点真正的先王之道,也就是革命之道,这样就更清楚了。

    但话虽这样说,朱墨自然也明白:这些话最好还是不要讲,真讲出来,朝廷上又是一番大吵大闹,反而把主题搞偏了,

    不过嘛,

    有了这份千人教习疏,总算是能对峙一下了。

    要知道,天下缙绅也有温和的,比如理学群臣就比王学的温和,就像徐阶这样的,做什么也不会太极端(他虽然也读王学,可还是为了辅助理学)。另外,大明有一亿人,不光是缙绅读书人,六七成可是普通人。这些普通人可没有脑子错乱,对这种指桑骂槐的巫术也没有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实打实的干货,比如产业政策。

    这样的话,只要时机恰当,这些温和理性一些的人就会反转,至少也会退出观望,场子里就只剩下他朱墨一个、严世蕃一个、高拱一个三家互斗。而三家互斗比两方对砍又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反转机会也成倍增加。

    须知,

    大明是人类历史上斗争极其复杂的时代,基本上可以说,弄通了大明,去到哪里基本都是小儿科了。朱墨经历了那么多,这次又是鬼门关里转悠出来,胆量见识都已经不是半年之前了。

    朱墨此时恢复信心,犹如突获新生一般,枯寂之心立马神思喷涌。宅在家里两天,对后势走向已经大体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