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十七章:有一种生命叫做怒放…1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崇祯12年10月28日,西历1639年11月22,小雪。

    濛濛的细雨在夜间逐渐变成了雪花,不算大,在给北京城增添美感的同时,也装饰了温柔的月光。

    在顶着绿色琉璃瓦的红墙和一间小小的会馆之间,停放着一辆富平车。一个人轻快地离开这辆车和马夫。借着月光,可以看清这个人的装束,是一名百户军官。年轻英俊、高大挺拔。

    他很随意地披着一件轻薄的斗篷,用以遮挡今夜的小雪,由于白天的小雨,黄土压实的地面上,已经满是泥泞的坑洼了。但年轻的军官,毫不在意脚上的那双崭新皂靴,步行朝着红墙尽头走去。红墙尽头曾经是一座烧饼铺子,后来老板发达了,搬到大街上开店了,这家小宅子,就卖给了朝中的一位部堂。

    宅子同其他的民居接墙而建,因为邻居是个富商,既不心疼多花几个钱,也不敢问人家堂堂的尚书大人收钱。所以免费的红墙很漂亮,又高又厚。

    当年轻军官走到安座在围墙上的一扇小木门时,发觉这个高墙下的小门,很是有些寒酸。他不禁怀疑地抬头,看上面的匾额。雪夜视线并不算太好,但年轻的将军仍然可以辨认出上面的字迹:

    ‘洪府’

    年轻的军人,不再犹豫,抬手敲了一下门上的铁环。

    这次深夜造访,他不知道预演过多少次了,没有任何细节漏掉。因为他对自己有着强烈的自信。

    洪承畴家里的老家人,洪安伯,听到声音后,从门房中出来,踢啦着脚步迎上前来。

    年轻的将军,在洪安伯刚刚开口问‘谁…’的时候,就将一封拜帖从门缝中塞了进去。

    “在下故人之子,深夜求见洪军门,有要事相商,老伯,这里是在下腰牌,还请您开门查验!”

    洪安伯很奇怪,隔着门板,外面的人怎么就知道自己是老伯呢?这时候,守在内院的护卫走了过来,洪承畴是兵部尚书,国家自然要给他配备卫兵,但洪承畴艰苦朴素惯了,即便是免费的,他也只是要了6个名额,轮替值守,每班一人。

    这名卫兵听到了后半句,直接从洪安伯手中接过拜帖,凑近烛火观瞧。

    ‘洪军门拜上,临清左良玉’

    再打开,里面还印盖了左良玉手章一枚。

    “既然是给大人的,为何称呼军门?且不注明左将军军衔?”

    卫兵一边通过门缝询问,一边擎出了一把三眼铳,咔的一声,搬开扳机。

    “大人督抚山陕之时,家父曾在麾下效命,此次又非公事,自当沿用旧称,以示亲近!”

    “腰牌仍进来吧?”

    “哈,”门外的年轻人轻笑一声,“在下左梦庚,世袭京师五军营右掖军百户,腰牌乃是验证的信物,岂能抛来抛去?这样吧,兄台可自门后观我,在下背朝大门,双手持腰牌后剪,定不叫兄台为难!”

    “好,再离门五步!”

    “呵呵,兄台果然好计较,但不知的三眼铳瞄向哪里呢?”

    说着,左梦庚潇洒转身,走到五步开外,双手背后,一块腰牌在雪花中一闪一闪的亮着。尽管左梦庚语中有讥讽之意,但卫兵还是很佩服对方的听力,随即将信件交还给洪安伯。

    “洪安伯,麻烦您去通知大人一声。”

    说完,卫兵便将注意力部集中在门外,慢慢拉开门闩,慢慢将木门拉开一道缝隙。

    …

    待验明正身后,卫兵微一躬身,

    “有请将军!在下军职在身还望见谅!”

    “无妨,无妨,我腰下还有一把转轮短铳,兄台请自取。…”

    说话间,左梦庚无视卫兵手中,还瞄着他的三眼铳,半侧身,撩起斗篷,露出左腰位置上的短铳手柄。这时候,洪府内的卫兵也都起来了,大家警惕而保持礼貌的,隐隐围在左梦庚身边。

    “左公子,我家老爷要亲自迎接呢。”

    随着洪安伯的声音,卫兵和左梦庚都看向北房,只见门帘一挑,披着一件粗布棉袍的洪承畴,走了出来,因为老洪还挺穷,所以依然是纸糊的窗户,一团昏黄的灯光,闪烁在洪承畴的身后。在雪夜中,给人一种安定温暖的感觉。就着灯光,洪承畴辨认清楚,连忙热情的一拱手。

    “贤侄踏雪而来,洪某可是怠慢喽!”

    “不敢!不敢!小子寻梅访胜,乃是求炭而来。惊扰之处,还请军门,多多海涵!”

    …

    洪承畴是个干大事儿的人,说来这世间就是这样,有的人天生就闲闲散散,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却偏偏什么都不缺。咱们的崇祯皇帝小朱,就是这么个情况,生就一副臭皮囊,却整一个不劳而获的命。说来确实气人,因为更多的人,忙来忙去一场空,为避免伤心就不多说了。单单说另外几种:

    有种人有能力不假,但却很偏门,比如洪承畴吧,他确实是个人才,大才,但他的才华,却不是负责具体事务的,也就是传说中的吕端。大业务没问题,小细节却绝对有问题。

    那么既然上位者当中,既有好吃懒做的皇上,又有处理具体事务有障碍的洪大人,自然会有另外一批人,来补充他们的不足,这样的人选,又通称为辅弼之才,俗话讲叫‘打杂的小马弁’。曹文诏、孙传庭、贺逢圣、杨嗣昌等人,就是这类辅弼之才。

    但洪承畴同杨嗣昌之间,还有一个不同。定下通盘战略后,洪承畴一般会放手让下面人去干,只要自己随时亲自坐镇,给底下人撑腰就是了。干成什么样,由洪承畴来核定,合格的人,上马金、下马银的赏赐不断。达不到要求的,立刻放弃不用,并永无出头之日。但请注意,这样的结果,只是仕途断了,却没有太大的损失。而杨嗣昌就不一样了,与之恰恰相反。扬嗣昌用人过于较真儿,容不得一点错误,哪怕99.9%都干了,差了个0.1,他也不放过,这种人按北京话讲,就是‘格色,矫情’。

    洪承畴是苦出身,虽说是世代书香,可家道很是清贫,正是这样的苦出身,造成洪承畴对底下人多少还是很宽容的。杨嗣昌则自幼就是豪门官宦子弟,带着天生的骄傲。父亲杨鹤,一代名臣,地方督抚、朝中部堂、内阁鸿儒,杨嗣昌本人又有帝王师的名声,所以大杨待人,有时候失之严厉喽。

    同样是督抚手下的将军,您瞧瞧洪承畴的手下,曹文诏被称作‘当世第一良将’,曹变蛟贵为河套镇总兵,现在又以‘国之精兵’的名头北征大漠,再有陈奇瑜现在已经是一省牧守了。对上有策,待下有恩,这正是洪承畴的优点。

    再看看杨嗣昌手下,文武奇才,地灵人杰,也真是不老少。可不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只知道有个杨嗣昌,至于杨嗣昌手下有什么人?答案基本算空白。

    籍籍无名也就算了,杨嗣昌还经常把人往死里搞。这其中,侯恂和左良玉这两个一文一武,就非常具有代表性。都知道左良玉同杨嗣昌有矛盾,那么他们两人的矛盾,是从何而来呢?

    侯恂,江南名士,东林干才。曾历任昌平巡抚、河南布政、右佥都御史提督河南军务、兵部左侍郎。

    杨嗣昌总督湖广、河南之后,侯恂本是他的助手,但杨嗣昌竟然寻了一个由头,把人家劝退了。矛盾触发点,恰恰就是左良玉。

    左良玉,多年前还是一名年轻的小军官,因为当时国家还在拖欠军饷,所以左良玉饿肚子饿的要疯,居然把脸一蒙去抢劫,不成想竟然把锦州的军粮给抢了。本该论罪当斩,只是因为同案的丘磊独自承担,左良玉才得以活下了性命,但官职却丢了。

    走投无路之下,是时任昌平巡抚的侯恂收留了他,并且逐步提拔他再次成为领兵将官,后来又通过当时的兵部尚书王洽,推荐给了洪承畴,使得左良玉最终成为独挡湖广的一员猛将。

    这样一来,丘磊算不算左良玉的恩友?侯恂算不算左良玉的恩公?那左良玉私下或者半公开场合下,称呼侯恂一声‘恩帅’可有什么不对的吗?本来这事儿很少会有人纠缠,可偏偏到了杨嗣昌这儿,那就是不行。

    大杨是总督湖广、河南军务,侯恂则是提督河南军务,从官职上看,杨嗣昌确实比侯恂更有资格被称作‘帅’。可人家左良玉即便称呼侯恂‘恩帅’了,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偏偏杨嗣昌心存芥蒂,当然,这事儿纯粹小小不言,大杨自然也不好立时发作。

    这样,左良玉的另一个恩人,就适时重现了。

    丘磊当初铁肩担道义,自己殒命而维护了左良玉的性命,左良玉一直以来,都自觉对不起丘磊。所以在发迹之后,对丘磊的后人一直照顾有加,并且以心腹身份送到侯恂那边当差。文官手下有武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展昭跟包公嘛!但杨嗣昌始终觉得‘任人唯亲,乃国家弊政,理应切禁’。

    后来崇祯8年的时候,杨嗣昌仿辽东济雪连星堡,沿着李自成游击路线,修筑了很多兵堡,并且起名‘铁索连环堡’。每个‘铁索堡’是需要安排一名军官把守的,而且这军衔都不低,28家小堡晋都司,7家大堡晋总兵。

    刚好,侯恂的‘河南军’分到了4家小堡的摊派任务,于是左良玉就给侯恂写了一封信,希望提拔丘磊独子丘慧荣当一名‘铁索堡’都司。侯恂对左良玉的这项请求,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就批复上报了。

    但杨嗣昌立刻抓住这个把柄,说侯恂‘任用私属,徇法乱为,所提拔者乃罪人之后’。写好报告,就要上告到国家那里。刚好那个时候,侯恂提请国家严征各地历年积欠的税赋,被万岁爷很不给面子的否决了。因为当时皇帝为了藩王改制的问题,同文臣正在较劲呢。杨嗣昌正是想借着这个契机,准备落井下石,双管齐下,彻底将侯恂打倒。

    这种情况下,虽说侯恂的资历官声名气都不低,但如果没有左良玉激怒暴走,侯恂想退休都很难的。左良玉在杨嗣昌面前,袒胸裸身,用匕首抵在自己的心窝处,痛声说道:

    “连累恩帅,愧对故人,左良玉有没有脸面,再见世人,赖昌帅手中的奏折!”

    杨嗣昌当时毕竟还指望着左良玉的军威,并且本意就想杀鸡儆猴,眼见效果达到,自然也就按下了告状的行为。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侯恂心寒胆寒,立刻拜表退休,丘慧荣永为军卒。自此左良玉同杨嗣昌之间,算是结下了梁子。

    左良玉曾经被借调到洪承畴手下,干过一段时间。同洪承畴手底下的孙传庭搭档过,关系还算不错,孙传庭对杨嗣昌也很不满,因为孙传庭也打过李自成,他的观点是:

    李自成虽然是游击战术,虽然是游走山中了,但杨嗣昌也应该扑上去,追着打、贴着打,而不应该修筑‘铁索连环堡’。因为国家还是不富裕,辽东那边是没办法,失地千里,地广人稀,修‘济雪连星堡’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杨嗣昌所在湖广腹地,历来是国内的势力范围,修堡根本是劳民伤财嘛!

    而且孙传庭是个挺有原则的人,这个观点他直接就捅到了北京那边。

    杨嗣昌什么人啊?虽说老爹杨鹤不喜党争,但学生故交还是不少的,小杨听说这个弹劾之后,立刻写了一份很简单的手札给孙传庭,上面只有四个字:‘毋妒吾功’。给皇上那边的解释也大致如此。刚好咱们的崇祯皇帝是个二五眼,居然想搞一个‘佳话’出来,将杨嗣昌的奏折送给了孙传庭,将孙传庭的折子给了杨嗣昌。

    皇上的意思是:们看咱多会当皇帝!这件事儿摆明是杨孙二人之间有误会嘛!把他二人的折子,分送给对方,这之间的芥蒂不就不存在了嘛!妙极,妙极!

    那您倒是明说啊,这么稀里糊涂的兑换折子,不找着出事儿嘛!

    孙传庭本来身体就不是太好,当时又忙活着帮洪承畴训练精兵,这么一封信和一份奏折送过来,孙传庭羞愤之下,竟然得了耳鸣之症。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左良玉跟孙传庭的关系,便越发的近了。也就引出了左良玉派自己的儿子,趁夜来找洪承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很简单,他提前获悉了一个消息:‘杨嗣昌又找到了一个罪名,想把孙传庭给办了’。左良玉赶紧连夜派丘慧荣去给孙传庭报信,让他早做打算。这边派左梦庚来找洪承畴,让洪大人赶紧想办法救救老部下。

    听完左梦庚的汇报之后,洪承畴脑子里转了转,他先判断的是,能否借此机会把杨嗣昌给灭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别说皇上不愿意杀人,这是天下皆知的。就是嬴政当朝,在这起事件中,孙传庭死的可能性,都要比杨嗣昌大。因为杨嗣昌他抓理儿啊!更何况杨嗣昌什么人?跟皇帝的私交是铁磁,这些年又是功劳,湖广一带有个历3000年的大冶铜矿,扬嗣昌督抚湖广,对铜矿的维护和管理很下功夫,保证了国家财政体系的稳定,这个功劳是没的跑滴。所以杨嗣昌无论如何都死不了。

    既然杨嗣昌死不了,孙传庭又要保,娘的,这可怎么保啊?

    “贤侄啊!左兄那边,可有什么良策没有?”

    “回军门,家父言说,世间论宅心仁厚,唯有皇上。而论高义古风,便是军门了。”

    “哎,可不能这么说来,圣上之德,吾等为臣子者,岂敢同语?切不可再言及此语!”

    “小侄谨遵军门教诲!”

    虽说洪承畴吓了一跳,但心中还是很受用的。随后他与左梦庚又闲聊了几句其他的,闲话间,洪承畴已经一心二用想好了对策。

    “贤侄啊,若离京,是直接回湖广呢?还是去陕西?”

    “小侄出来前,家父有命,先求见军门,之后便去陕西,与孙大人汇合。”

    “呣,好,洪某这里有一句话,请贤侄带给传庭。”

    说到这里,声音已经低了下去。左梦庚连忙半跪在地,附耳上去。

    “山陕百废待兴,旧例绝不可循!”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