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十章:铁骑追风(2)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前情回要:皇帝小朱发布诏书,从而强调‘军队自处权’与‘国家主导权’并重的理论。其次,采用了温体仁的建议,来处理‘天降异象’造成的舆论波动。)

    小朱的‘问解诏’和‘整肃军纪诏’产生的效果非常深远。但关于国家以何种方式来面对民间舆论的问题,属于以后的事情,小朱现在最重要的,是重建制度。

    一个政治家的成熟,从来都是经历三个阶段:以私恩代替制度,从而确立自己所依赖倚重的政治圈子;以制度取代情感,好规避私情与制度之间的矛盾激化;以个人权威来竖立对他人绝对控制的绝对权威。

    这三个阶段,是所有政治家都不可避免的阶段,放眼世界,很难找到第四种状态,上下五千年,能够在自己个人威望达到顶峰之时,却依然对制度保持高度尊崇与敬畏之心的,就只有那位乳名唤作大鸾的伟人,他是唯一的例外!

    小朱当然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帝王,但这需要时间来验证,他现在所要实现的,是将自己的执政方式,从第一阶段迅速上升到第二阶段。因为在他的心中‘灿烂’‘辉煌’‘璀璨’‘炫目’这些美丽的词汇都是用来形容中华民族的,为了使他深深热爱的这个民族不再饱受欺凌与屈辱,小朱必须让国家实现制度化。

    这种对制度化的渴望,反映在圣旨之中,就使得凡是够级别直接拿到两道诏书邸报的文臣武将们,都不约而同的叹一句:‘吾皇再不是才登基时的少年了!’

    除了感叹之外,大家赶紧干的一件事儿,就是立刻让书童研墨,好上书以明心迹,其中也有人专门讨论了袁崇焕的事情,但这也是以后的事情,目前来说,是西北这边的局势。

    接到诏书的西北军,也立刻进行了一次传阅和讨论,五个年轻将领都承认,国家原谅了他们擅杀李自成的行为,但不代表国家会忘记这点。摆脱阴影的唯一方式,就是推开窗户请阳光照进来。这时候的阳光,就是战场上的胜利。

    刚好,洪承畴和内阁又获悉了舒烨稷的军情,说是此时盘踞青海省的瓦剌武装,是固始汗(智慧王)的军队。既然大明和固始汗都是才进青海的‘客兵’,那这事情反倒好办了。兵部洪承畴请示过皇帝之后,即刻下发勘合,先给了高杰‘暂领候选’的安排,随后便严令他们即刻西进,倾力驱固始汗出青海。

    原先的征西大计,国家是借助几个‘哭殿求兵’的番夷商人来设计的,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件很没影儿的事情。现在基于切实军情警讯所做的战略计划,目标就非常明确了:先把青海湖左近的大草滩拿下来,国家要继河套镇之后,再建立一个军马基地。

    所以,贺赞、孙诚、唐栋、王来聘、徐彦琦、高杰等六人,接旨后立刻动身,急速翻越了祁连山,才接近‘大草滩’边缘地带,就发现了固始汗的小股部队,贺赞当时是六军整备,自然没当回事。

    “王来聘!”

    “末将在!”

    “战!”

    王来聘得令后,立刻翻身下马,从马鞍上抽出一条哨棒,先笑呵呵冲徐彦琦点了下头,随后点出自己身后的4千步兵,向前方的瓦剌游骑靠拢。

    不论是汉军,还是瓦剌军,双方之前都没有想到要掩饰行藏,所以互相之间都知道了对方的存在。又因为现在的青海属于三不管地带,在这种真空走廊的大环境下,军力、将领、人员、粮草线等军情,是很难轻易获悉的。最佳的方式,只有开战一途。并且在正式决战之前,怎样都要对一对力气,先试探一下对方的深浅。

    这天清晨,高原以她特有的景色,来迎接这两支军队。其中之一即将通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她的主人!如果把高原比喻成美丽的处子,那么赢得美女处子之芬的,首先要成为一名盖世英雄。将对手击垮或者死在这里。

    蓝色纯净的天空中,是大朵大朵的云彩,自云彩的缝隙中,太阳照射下一道又一道的金光,浅绿色的草原,洁白色的雪山,由于空气稀薄造成的光线浮动,使得雪山变得透明起来,人们可以看到雪山后面的雪山,雪山后面的草原。

    瓦剌骑兵静静地等待着王来聘的到来,他们极力想造成这样一个效果,这里是我们先来的,所以我们就是主人!眼见王来聘带出来4千步兵,瓦剌军谨守着勇士的风度,耐心地允许王来聘从容布阵。

    世界各国的军队都是讲究列阵的,只是每个将领所习惯的阵型是不同的,唐栋和王来聘同在五军营的序列中供职,但唐栋列阵,讲究鱼鳞阵法,就是盾牌和盾牌像鱼鳞一样一片压一片,士兵肩膀靠肩膀。这样的阵法使得唐栋有了一个外号,叫做‘山河动’。意思是‘大河改道,五岳移位,唐栋的鱼鳞阵也不动分毫。’

    不果王来聘的阵法则又有不同,不,完不同,他是将步兵东一块,西一块的分散排列,一般来说是十伙为一组,每组100人。然后按不同的任务,分别站好。负责持盾防守的,前后两排,每排十组(1千人)。然后王来聘亲自带着十组人马,持有带分量的长武器,蹲伏在盾阵的身后,他们负责近战肉搏。后面还有十组的步兵,五组举火铳,五组挽长弓,然后梅花间竹,隔一组一变。组与组之间的距离,是十步到五十步之间,这样排列的4千人步兵阵型,其占地面积显得非常可观,几乎用去了10万平方米的面积。

    这种阵法,又被称为‘九转逥风’,内涵丰富。敌人也是人,遇到激烈且集中的火力攻击时,会本能选择阵型中的缝隙处躲闪,这就使得‘九转逥风阵’的威力突然显现。

    因为明军本来就是东一块西一块(九转)的站位,大家早适应了,而敌人的骑兵却是整队冲杀,随后分散进入阵地,这样,他们早先的部署,就会被自己冲乱。这个时候,各组明军步兵就会同时收缩(逥风),将敌人分割碾杀。

    看出这个阵型玄机的瓦剌骑兵,先是绕场外侧的大圈奔走,随后圈子忽然缩小,每当马匹四蹄腾空的时候,就齐发一声喊,漫天的羽箭顷刻间飞驰而来。整齐而且凶悍。瓦剌军的骑射羽箭,都是带着准星过来的。而马匹奔跑的频率,一息之间,就会出现三次腾空,如此极富韵律与节奏的骑射箭雨,还是世间罕见。

    五军营是专业步兵营,唐栋领前锋军,王来聘则领中军又称引弦军,顾名思义,自然是以弓弩著称,但面对这样的骑射阵法,还是吃足了苦头。只是因为阵型的便宜,使得对方密集箭雨的杀伤力,多少射了些空炮。

    王来聘自诩力大,但他并不了解物理力学,战马四蹄腾空时,通常是向前跳跃的动作,弓箭此时发射,速度会更加迅猛。加上没有马蹄与地面的撞击,稳定性也极高。

    见到对方这么高质量的杀敌技巧,王来聘非常高兴的感叹,‘奶奶的,这才是对手。’

    发完感叹,外围排盾墙的明军,高高举着的盾牌上,已经满是刺猬一般的羽箭了,有很多不幸的士兵都被自缝隙中钻进来的羽箭射中,但阵型没有任何散乱的迹象,只要有人中箭,身边的人立刻会横向接近,以弥补位置上的缺失。阵中央的十组步兵,没拿盾牌,只是平举着长短火铳和软硬长弓静静站立,他们的任务是瞄准,而不是躲避。箭羽飞扑过来,他们不躲,不动,甚至连眼睛也不眨一下。即便中箭倒地,也没有多少人会呻吟出声。好像有两个成语‘目不交睫’和‘雷打不动’就是形容这种情况的吧?

    这种笑傲生死的豪迈,让瓦剌骑兵的千人长,在即将冲击进射程范围前,忽然心生一丝胆怯。但由不得他多想,对面已经传来‘放!’的声音,只一瞬间,战场由刚才明军被动挨打一头沉的局面,立刻调了个儿。明军积蓄已久的怒火,喷薄而发,火铳和长弓的打击,叫整条瓦剌骑兵线,都出现了巨大的缺损,第一环骑兵中,能够幸存的不是很多,因为火铳是三排轮射,长弓是交替施射。如果瓦剌军的骑射是三拍圆舞曲,那么明军的漫射就是慢板西皮,持续、紧密、连绵的打击,同刚才瓦剌的冲击射法,本质虽然不同,但表现形式完一样,效果也更加出色。

    当幸存的骑兵触及盾墙的时候,王来聘发一声喊,黑塔一般的身子,高高跃起,镔铁哨棒呼啸出尖锐的风声,啪、啪、啪!就是连续三颗头颅的粉碎。他力气大技巧高,在他的带领下,刚才蜷伏在盾阵下面的明军士兵,也都迅速冲出,以极高的效率斩杀瓦剌骑兵。那个千人长,幸运的攻击到王来聘的背后,弯刀一送,刺入甲胄,正常情况,就该斜刺的一甩了,因为继续直送,刀身很容易就会被尸体内的肋骨夹住,所以他先刺再划。

    但灵异事件突然出现,刀身竟然被鱼鳞铁甲绞缠住了,由于时间实在太快,还不等千人长做出反映,整个身子就被带下了马,千人长空中松手,双脚连环踢出,试图在落地前躲避攻击,但一个巨大的拳头,却准确地找到了他的面门。

    王来聘的大拳头,勾出一条弧线,直接把瓦剌骑兵的脑袋给打进了地里。他身上穿的是绞丝鱼鳞甲,羽箭即便力量奇大,也最多会扎进身体一寸左右,对于常年练武的军人来说,一寸到两寸的损伤,都叫皮肉伤。

    第一波骑兵攻势消亡的很快,紧接着是第二波,王来聘他们稍稍费了些力气,因为瓦剌骑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一个窍门,匍匐在马背上,不容易被火铳击杀,但这样一来,他们的羽箭密度也小了许多,自然明军的损伤也开始迅速降低。此消彼长,第二波也很快报销在明军的阵前。

    第三波,瓦剌军在攻击到射程前,就立刻拨马回旋停止前突,可这样一来,又必然导致战马速度的降低,战马速度降下来,羽箭的力量也正比例递减,杀伤力更聊胜于无了。

    而这时,明军也找到了防守的窍门,将长方形的盾牌横向排列,并且只拦正上方。因为瓦剌骑兵的这种骑射阵法,限制了羽箭的飞行方向,只能由上而下,很少有平射的。同时明军也在逐渐靠拢,从而弥补空隙,两军就这样出现了对而不战的奇异景象,只不过双方都没打够,所以都不愿意主动撤离。

    直到王来聘再没有了耐性,他擎出硬长弓,以平射的方法,吐气开声:“中!”

    哧...一支羽箭平行着飞了过去,一名已经打马回返的瓦剌骑兵立刻应声落马,他是从马前面摔下去的,因为王来聘的神力神箭。

    “五军引弦,百发百中!”引弦营的明军立刻齐声高喊!

    喊声中王来聘再搭一箭,同样一声:“中!”

    这回是一名正在拨马回旋的瓦剌骑兵,他中箭后,身子半旋着摔落马下,落地后,羽箭的箭尾,朝向本方阵营。

    “五军引弦,百发百中!”

    第三声‘中’,第三枝羽箭,第三名中箭者,是正在做骑射攻击动作的瓦剌骑兵,中箭后,因为惯性原因,连人带箭平空飞起,在空中明显出现了一秒钟的滞空现象,随后战马跑开,瓦剌骑兵悬空落下,紧接着是向前滑行,尸体激荡起一阵飞烟。

    这回明军懒得喊那么多字了,就喊一个字,“中!”

    有此三神箭,射定敌军心胆寒!第一次正面交锋正式结束。

    一旁贺赞的五军大营,在整个过程中,一动不动的观敌瞭阵,没有呐喊,也没有擂鼓。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双方的一次试探性攻防,这只是一次‘演习’。

    ......

    当瓦剌人主动撤出战场后,贺赞回首召唤徐彦琦。

    “徐彦琦!”

    “末将在!”

    “即刻领一营骑兵,跟进追击,但不得战,离本部最远,不得超过昼夜之距。”

    “得令!”

    徐彦琦马上抱拳后,呼啸一声向着自己营盘驰去,刚离开贺赞的帅令区,早等在那里的两名亲兵,立刻一带战马迎了上来,奔跑中亲兵奋力扬手,一杆金顶枣阳槊,横空飞来,徐彦琦马不减速,抬右手,于高速奔跑中抄住槊杆,随即横着高举过头。沉甸甸的枣阳槊纹丝‘不’动,只是略略颤动着,握手攥位置的金顶锤头,映着日头一闪一闪的亮着,一时间明军阵营爆出一片彩声。

    两名亲兵催动战马同时转向,而速度不减,却又刚好异常配合地跟在了徐彦琦后面,三人呈品字形奔跑在高原之上。征尘升腾起淡黄色的烟雾,烟雾中,徐彦琦横举的枣阳槊,又高高竖起,槊头先前后挥动4下,随后又自左到右画出2个圆环,接着是朝着西南方向一指,整个过程中,徐彦琦和两名亲兵的战马不停,当槊头指向西南之后,三人三骑再次高速转向,直奔西南而去。那里,是瓦剌骑兵离去的方向。

    在他们三人的后面,是三千营的前锋营人马,整齐的行出本队,随后速度逐渐加快,直到尘土飞烟弥漫开来,遮挡住了所有人的视线。直到一阵风吹过,身边的征尘散去,辽阔的平原上,已经不见了徐彦琦他们的身影,只是远方的征尘,标志着他们追击的速度,比刚才更快了。

    原本瓦剌军就不是败退,他们刚才虽说遭受损失,但并没有失败,之所以迟迟不退,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而已,因此当王来聘连珠三箭之后,也就顺势而退了。他们原本以为,明军会接受自己主动撤离的结果。但随后,他们就发现‘穷寇莫追’这个成语,对于面前的明军来说,根本不起作用。于是,第二次接触战,再次打响。只不过这次,试探的性质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双方尽力的厮杀。

    瓦剌军先头部队的人数不多只有六、七千人左右,刚才被报销了一千多,还剩下五六千。不过徐彦琦的人马也不多,因为他是京师三千营的将领,虽说满编同样是四千人,但由于以骑兵为主,所以真正一线厮杀的人数,只有接近三千人的数量。

    徐彦琦一马当先,右手举槊,槊头向前,直奔敌阵中心而去,他在冲锋之前,就高举左臂竖起三根手指。三千前锋营的骑兵,立刻分成三队,当前一队,以徐彦琦为主,直接突阵而去,后面两队,则燕尾一样向两边跑去。

    徐彦琦迎着箭雨冲锋,整个身子同样是匍匐在马背上,两边相对冲跑的骑兵,只用了短短三个呼吸,就已经冲撞在一起,在冲撞初期,并没有人仰马翻的景象,因为最前面的勇士,都是富有经验的战士,只有突刺到对方阵型的腹心要害,才发一声喊,随后起身扬兵,互相挥砍起来。徐彦琦的金顶枣阳槊先是准确的找到一员骑兵的咽喉处,大力之下,对方的头颅直接被挑飞了起来,枣阳槊的头部,有一个尖刺,在尖刺的下方,还有一个斜向后方的倒刃,因此具有刺,钩,削这三个功能。

    徐彦琦趁势反手,将槊尾冲向前方一员骑兵的面门,当握手攥上的锤头砸在对方脸上的时候,槊头的倒钩也同时钩住了另一名骑兵的左臂处,前后两声惨呼声中,徐彦琦奋力抡起槊杆,身后那名骑兵的整个身躯,都被他带离了马身,随后徐彦琦双手丢弃金顶枣阳槊。探左手取下软盾,右手自右侧腰后抽出穆刀,唰唰两声,挥砍出去。

    这个时候,刚才燕尾分开的后两队士兵,开始了攻击手段。骑射虽说闻名,但实战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验证。因此,近战时的明军,都是用三眼铳来替代弓箭。三眼铳射程虽然短,但施射速度快,短距离内的杀伤力也大,加上明军人马的紧密排列,所以弹丸的射击密度,也就非常之高。

    砰...三眼铳施射的声音连绵不绝,射击效果非常好,长长一排贴身追击而来的瓦剌骑兵,被生生从中间打断,随后瓦拉骑兵的骑射也开始反击。双方骑兵不断有人落马。

    砰...第二阵连绵不绝的三眼铳发射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的效果比上次还要好,因为双方已经马头撞马尾了。

    明军来不及发射第三次三眼铳了,他们左手举三眼铳,右手则已经抽出穆刀,与瓦剌军厮杀在了一起,因为三眼铳短小结实,上面又有扳机,完可以充当短武器,做出抵挡弯刀的防御性动作。

    穆刀也是具有弧度的兵刃,坦白来讲,穆刀就是雁翎刀的改进版,只是在雁翎刀的头部,增加了一道刃口,因此又具备了突刺的功能。

    徐彦琦的穆刀一斩,一名瓦剌骑兵弯身躲过,徐彦琦不待多言,催战马贴了上去,对方大惊,拧身一刀刺来,试图轰走徐彦琦,但徐彦琦哈哈一笑,探左手软盾,软盾已经破损不堪了,敌兵弯刀噗嗤一声扎了进去,穿透了徐彦琦的左前臂,徐彦琦也不觉痛,盾牌借势一沉,锁住弯刀,手臂借势,双脚用力,整个身子凭空飞起,直接就坐在了骑兵的身后。骑兵大惊,开口惊呼‘啊!’

    徐彦琦右手穆刀回腕一斩一拉,骑兵无头尸首,歪歪斜斜地从马上侧滑下去,徐彦琦身子不停,双腿夹紧马身,继续前冲,他带着自己的突阵队伍,反向杀奔了左边的燕尾,两项合力,轻松剿杀了这边的瓦剌骑兵,这时徐彦琦领着的突刺队伍,原地打马盘旋,再回过身后,之前的燕尾变成了突阵,而徐彦琦则他们开始掏出三眼铳...。

    第二次接触战,仍以明军大获胜而告终,瓦剌军剩余的2千人,胆寒心裂,再不敢战,立刻向远方速退去。

    “传令,以300骑兵循环往来与大将军哪里传递军情;伤者就地整备;能战者,不即不离的跟上去,他们要打便打,要走,则始终跟着。我倒要看看,他们大汗的金帐究竟在哪里?”

    “三千秋水,铁骑追风!”

    听着手下士兵的高喊,徐彦琦得意一笑,随后于马上,接受医官的诊治。大军缓慢地尾随瓦剌溃逃骑兵的身后而去。...

    注:

    明诗有云: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选自郭德纲先生开场众多诗谣。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