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二章:最后的招抚(下)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云阳出盐,在汉朝时就凿井熬盐了,因为路途不通达,到自贡那里运盐太遥远,所以川东这几十个县吃的,就是云阳的盐。

    李自成来了之后,从军中挑选了一些大力武士,在通衢关口叫甘棠镇的地方,叫那些武士们在甘棠街上把磨子的上扇拿起当扇子扇,就象那现如今宅门里的小姐扇扇子一样。大家想想,那磨盘可是石头啊,当扇子扇!那力气得有多大啊?

    这就把开江、云阳这一带的盐商吓倒了,李自成又不同于其他的流寇,除了把控制采盐场的土豪杀了之外,对各乡各县的百姓,很是优容,甚至连取盐都不再用老乡掏钱了,只要用余粮兑换就可以了。

    这样的方式,确实很漂亮,很轻松就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好感。又非常迅捷的解决了军粮问题。一石二鸟,且美名。这也正是李自成始终能游刃有余的原因之一。

    梁平地势张扬,仿若灵秀之气被风吹走了,加之隔大巴山腹地又远了些,得不到深山的清纯。再看开江,隔大巴山近些,四面都是山,中间一洼沃土,风水关得紧紧的,李自成手下军师宋献策便提议,在此称王,可谓得天独厚。

    李自成是闯王,可天飞、九条龙是闯侯。宋献策是丞相。呵呵!

    今天,李自成的手下,抓上来三个人,还找了一幅上好的‘门帘子’,于是为首的小头目,乐颠颠的给闯王送来了。闯王接过手定睛一看,吓了一跳。

    “那三个人呢?”

    “回闯王,被小的们给看管起来了。准备找个好时辰,请闯王祭旗。”

    “呵呵,带他们上来,孤王要亲自审问。”

    ……

    熊文灿是最潇洒的,头巾啊,衣服啊,都完好整齐,连个褶皱都没有。甚至连扇子都没丢,一步三摇的就过来了。但身后的两个人就不一样了。

    请大家记住,现在是倒春寒时节,熊的衣服,无论从实用上,还是品味上,都很合乎义军的胃口,因此,棉衣棉裤被扒了个精光,换上了别人淘换下的褴褛。加上形象原本就不太令观众满意,因此,他的形象最惨!

    郑芝豹呢,因为熊文灿强令他丢下鹰嘴铳,他于是用双拳表达了不满情绪。结果被起义军围殴的鼻青脸肿,但配上他高大的身形,和满身的伤疤,反倒更加威风。

    看着眼前的三个人,李自成心中暗暗点头。他没着急搭腔,倒是熊文灿,生性洒脱,抱拳朗声道:

    “哈哈,想不到,闻名天下的闯王爷,竟然是如此待客之道!”

    李自成微微一笑,轻松的回答道:

    “熊总督似乎并没有什么损失嘛!”

    “唉,范文正公有言‘居庙堂至高,则忧其民’文灿不才,倒也知道,家人护卫亦是天下之民,如若可行,文灿愿替这两位从人,身受此番折辱。”

    熊文灿的意思很简单,我的家人,我的保镖,都是大明子民,我作为上位官员,理当为他们谋生活。现在们是没动我,但动了我所关心的子民了,也就是动了我的奶酪了。这就先将了一军!

    李自成一阵头疼,他知道熊文灿的口才很厉害,但没想到这么刁钻。他想了想,索性站起来,走到熊文灿三人面前,冲着熊文灿躬身施礼。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自成愿遂先生心愿!”

    熊文灿侧身让过,

    “闯王那里话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方今天下,大明之天下,此处即便桃源,也绝无两国之分。”

    意思就是少跟我来两国交兵的文字游戏,我是来招抚的,不是来谈判的。

    “哈哈哈!”

    李自成豪气干云的仰天大笑,猿臂一攀,左手做个请,把熊文灿强拉了进去。熊文灿一介书生,骨头再硬,也抗不住闯王的神力。被李自成给带了进去。

    熊、郑芝豹也不说话,直愣愣的就往里面走。旁边有义军出手拦截,被一旁的可天飞可制止了。可天飞、九条龙一人看一个,领着这两位也走了进去。

    ……

    “昔年汉朝刘邦在开江的峨城山屯过兵,故此,历代善于治军之人,都会屯兵于此鱼米宝地,闯王见识果然是不同凡响呀!”

    熊文灿姿态有时很高,有时又很低,口口声声的闯王,旁征博引的攀谈,着实是将李自成忽悠的很高兴。但是,双方很默契的一直没谈招抚的具体条件。

    “熊都督果真是才高八斗,在下佩服,来,小生敬熊大人一杯。”

    宋献策乐呵呵的跟着熊文灿的话口说。大家其实都是心照不宣,就等着对方先开口,谁先开口,谁落下风。这道理很简单。

    这次晚宴,李自成的夫人刑氏也列席了。

    李自成的老婆,虽年将四十,又未打扮,但看行为举止犹有青春火焰的余辉,高挑显出了身段,细细的腰衬出了丰腴的臀。熊文灿心中感叹:‘连叛匪头目都有如此的好福气!米脂果真是美女如云啊!’

    想着想着,不由得嘿嘿笑了起来。一旁的李自成见熊文灿忽然笑了,连忙停杯笑问:

    “熊先生因何发笑啊?”

    “呵呵,我笑将军,明明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知珍惜。明明有这良辰美景、佳人贵友,却不知维护,今日之风光,不知明日可还会再来啊!”

    “哈哈哈!”李自成得意大笑,心说‘小子终于引正题了。’

    “熊大人说话好是风趣,本王山中享受岁月,那理会俗世中的烦恼,来来来,愿吾等今日之快事,年年复复,岁岁朝朝。”

    说完,李自成海碗一举,喝了下去。喝完,将海碗冲着郑芝豹一照,那边那个郑芝豹,高高兴兴的把酒就给干了。李自成知道这杯酒,熊文灿是绝对不会喝的,所以他刻意找到了大愣子。

    熊文灿微微一笑,也不理会郑芝豹,忽然站起身,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摆摆手,示意熊和郑芝豹起身。

    “闯王豪迈,文灿心下感佩莫名,只望来日沙场相逢,闯王能念及今日之情谊,放文灿一条生路。文灿告辞!”

    说完冲着不冲李自成,却冲可天飞拱拱手,作势离开。

    此时,按李自成的想法‘走?嘿嘿,要舍得走出三步,我李自成就佩服。我非不出声,我看怎么下这个台阶!’

    然而,呵呵,然而,可天飞被熊文灿这一拱手,竟然迷迷怔怔的,站起了身子。

    “熊大人且慢?据所言,难道朝廷那边要换您来攻打我们了吗?”

    熊文灿闻听此言,双手一背,先是得意的瞥了一眼李自成,然后才慢慢的来到可天飞面前。

    “闯王乃当世英豪,他日想来定当挥军国,征讨天下,熊文灿不过南海一隅,又岂能躲的过去呢?”

    李自成与宋献策对视一眼,均暗叹一声可惜。郑芝豹被李自成耍,可天飞被熊文灿耍,这一来一往,又是平局。

    但熊文灿这番话,却又占据了上风。此言明是褒奖,实在是讥讽李自成,纵使天纵英才,也不过是一个山谷的山大王,又与国为敌。不接受招抚,又能怎样?难道真能凭借现在的万余兵马,横扫天下吗?

    其实,即便历史上,李自成也没这个机会的,只不过占了一个便宜,或者两个。鼠疫和辽东。

    ……

    尽管可天飞和九条龙是李自成军中的二当家和三当家,但李自成对于他们两个,并不很重视。在闯王心中,人才的等级划分,是这样划分的:上阵杀敌是下等,应变指挥是中等,运筹帷幄才是上等。而符合上等之才的人,恰恰不是三位带兵的主将。而是......

    李进是名落魄书生,宋献策是个算命先生,牛金星是个犯罪秀才。他们三个人的头脑,加上李自成的雄才,构筑了民变军的大脑。

    此刻,四个主脑正在帐中议事。

    “闯王,那熊文灿巧舌如簧,却不过是一名贪官。与其信他的话,不如信洪屠手的。”这是牛金星。

    “呵呵!”李自成笑了笑,没说话。一旁的李进,连忙拱拱手,开口言道:

    “今者大明局势,止一个乱字可言。辽东镇与东江镇,恩怨纠缠,争斗连延数代。而后金建酋,因多年来朝廷的筑篱成障的战略布置下,于今早现疲态。这疲惫的后金,就像两个孩童手中争抢的玩具一般,谁都想抢先下手,以在朝堂之上,获得功名。因此,无论袁崇焕想不想和,不论朝廷想不想打,后金战局,都不可避免。此乃避无可避之战。”

    “蒙古,额哲汗年少即位,土谢图南迁归化,蒙古已四分五裂,科尔沁、喀尔喀、鞑靼、插汗四部之间,早晚会有一战。况且,扶植额哲以攻伐其余三面蒙古,乃是国策。蒙古,豺狼桀骜、鹰隼狰狞,与其让他们成为铁板一块,不如叫他们相互厮杀,因此,蒙古之局,乃不得不打之战。”

    “现如今,青海、西域,虽为汉唐旧土,但势同鸡肋,收之无益,弃之可惜,当今天子,年少气盛,好大喜功,招安吾等之后,即刻派兵出西北,虽有防备吾等之意,实乃仓促意气之战。”

    避无可避之战、不得不打之战、仓促意气之战,均非意中之战,有此三战,国力势必被拖累至匮瘠窘困之局。有此三战,国家精锐之兵,势必牺牲殆尽。四面罴狈番夷,势必剪除干净。

    而吾等闯军,借西北战局,可积功,可累名,可募兵,可培元。到时候,义旗再帜,各路群雄势必蜂拥响应,天下必尽归闯王之手。

    此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局啊!

    ……

    三天后,熊文灿带着一份《招安初议》下山了。这份虽说是初议,但以熊文灿来看,皇上那边绝对不会反对。招安条件是这样的:

    晋李自成开江侯,或者陕西那边的宜县侯,麾下配闯军,定员三营。可天飞、九条龙、宋献策,分别为这三营的总兵。李自成的侯爵性质是流爵,就是不能世袭。但李自成的儿子,可以继承为开江伯或者宜县伯,那么这个伯爵的性质,就世袭罔替了。

    他的夫人,皇帝钦赐恭人诰命。

    他手下一万兄弟,分配入三营中,国家不取,并且这些人获得当然的军户身份。

    并赐田产,十万亩。赏银,172万两白银。

    同时约定,现在国家要三面出征,李自成如果愿意,可报名随同征西军参加远征。如果李自成不愿意打仗,那么闯军的三营人马,也最好由国家安排出征任务,可天飞、九条龙、宋献策三人,也是这个规矩。

    因为有张献忠的例子,李自成他们知道,自己几人的性命和富贵,都是可以保的。但底下兄弟,如果被国家安排出征,则很可能重蹈洪承畴暗夜追杀的覆辙。

    所以,这条基本上就是逼迫李自成等人,要么自己保自己,要么,就领着这些兄弟去为国家建功立业。

    李自成之所以答应这条,似乎是得到了熊文灿的一个指点:西域各国,未见得都要保留,打下一个小番国后,朝廷必然留人看管,而看管之人,不就隐隐成为一方霸主,享郡王级别了吗?

    郡王,还能掌管一个小国家,虽说地方离中原远了点儿,但天高皇帝远,国家只要一个恭顺的态度,其余,在本国内,愿意干什么都成,国家不会管了。

    这才是真正的诱饵!当然,以李自成的本事,这个诱饵也不算太难得到。

    这个真正的诱饵,事先连朝廷那边都不知道,偏偏熊文灿敢提出来,因为熊文灿实在太了解当今皇上的秉性了,也就拥有了这份自信。

    ……

    李自成的打算,外人是不知道的,朝廷这边的盘算,也是很超然。自崇祯五年到现在崇祯十年,整整五年的血腥镇压,曾经浩浩荡荡的4百万变民,于今只剩下李自成山寨中的1万来人了。

    当然,国家也因为剿匪而获益匪浅:

    首先,就是财政的改善,国家为了缓解赤字,而提出了皇商概念,在短期内便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现在的国库之中,储备的白银数目已经高达3600万两之多。

    其次,一口气强行减少了5百万的人口,这些人口又属于高消耗粮食的青壮人口,对国家来说,等于减轻了一块非常非常重的负担。

    那么这个5百万的数字是怎么出来的?

    变民军最多的时候,人数高达数百万之众,当年荥阳大会,十三家头领,七十二营好汉,单单一线作战人数就有21.6万人之多。

    由此暂按7%的比例倒推,21.6万人的军队背后,起码有308万的人口基数,再算上这个时代并没有计划生育的说法,那么这个人数就会达到460万左右。

    而洪承畴的‘屠手’外号,就足以证明他在杀人的时候,是绝对不皱眉头的。洪承畴上调入阁之后,接力的杨嗣昌等人,手段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因为洪承畴杀的最早,也就杀出来名声,所以后续的人再怎么杀,也不会在名声上遭受损失。大家都把这笔血债记在了洪承畴的头上。呵呵!

    但依然可以这么说,剿匪的代价是惨重的,因为‘剿’字的背后,是将近5百万条人命啊!5百万的数字中,除了杀的变民,还包括阵亡将士。

    但也可以这么说,剿匪,使得国家减去了一个大包袱。

    第三个好处:现在国家的外战有些拖沓,甚至刻意停滞。而将精力摆放在了国内备战和剿匪上面。这就促进了各行各业的高速发展,战争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使国家机器得到了充分开动的机会。

    等到皇帝和内阁九卿,一起探讨了熊文灿起草的《招安初议》。大家争论了几天之后,由崇祯皇帝亲自拍板,稍稍做个微调,就同意批复了。

    稍稍做的更改是:李自成他们的封地和驻地,不能在陕西,也不能在他们现在的开林,要向东迁移到广水、大梧一带,就是大别山以西500里的地方。那个地方穷山恶水,李自成他们将来即使折腾,也不会有太大动静。而且,周边地带,左良玉、猛如虎,天雄军等部都可以朝夕可至。

    这条是先以明刊发布,再由熊文灿亲自送递,君无戏言,皇上向天下公布了这些条款,其实就等于给李自成他们一个保险栓了。

    于是,敲锣打鼓的,李自成就招安了。闯军正式更名闯西军,三营12000人,其中多出的1000来人,都来自天津武学毕业的军佐将卒,进一步保证了这支军队的可控性。

    闯西军将赶赴西北,会同那里的孙诚、唐栋、贺赞三部,四军12营计4.8万人,加上抽调京师五军营的王来聘、徐彦祖,领军六营,一共18营计7.2万人。一起出征西域。

    贺赞是征西大将军节制征西六路大军。

    孙诚是征西左将军,

    唐栋是征西前将军,

    李自成是征西右将军,

    王来聘是征西中将军,

    徐彦祖是征西后将军。

    作战的主力部队,一定是贺赞、孙诚、唐栋这9营。

    至此,现在的大明帝国,终于到了蓄势一击,洪水下山的态势了。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