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十章:整合一下下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十一期间,玩去了,hi去了,混去了,本周只好多更新一章!以下为正文!

    *****************************

    “嘿!节水灌溉的方法,原来是魏文魁提出来的啊!呵呵!那就怪不得了,朕还奇怪呢!这魏文魁一力东学,却偏偏喜欢那肋尼等人的暗水排污之法。想来,这魏文魁也并非大臣们说的愚鲁嘛!”

    刘之纶倒也老实,他的‘推官水’被很多大户都采用了,因此他的口碑在富豪中很是卓著,现在又要去山东卢象升手下当副省长去了,仕途顺利啊!

    前途光明的刘之纶,也就没有藏私的念头,加上最近东西历法的争论,使得刘之纶不可避免的掺和进来。

    他的立场超然,魏文魁的东法,徐光启的西法,都是立学。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用之分。因此,听到小朱论及魏文魁,他刘之纶立刻把握到一个机会,向小朱阐明来龙去脉。

    其实小朱也知道,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初期,必然伴随着争吵甚至攻击。有些人更愿意维护传统,有些人更愿意接纳新潮。

    两个阵营中,又都分鹰派和鸽派,鹰派者非此及彼,鸽派者接受的时候还会顾及自己的道德理念,所以,国的文人士子,都或多或少的参与进魏文魁和徐光启的大辩论之中,这是正常现象。想通了的小朱,也就很高兴的对着刘之纶说道:

    “既然大家都是想着为国家出力,如今这番争论,可算是休喽!”

    “呵呵,是啊皇上!货与帝王乃是读书人的本份,想来,这魏文魁也是不能免俗啊!”

    这话是贺逢圣说的,大贺是东法的支持者,虽说他不便于公开支持,但对于魏文魁,他还是要找时机帮衬一下的。

    “是啊,皇上!贺大人所言不差!东法、西法虽说暂时难分伯仲,但魏文魁此人,布衣不敢忘君恩,的确实属人才。”

    刘之纶明白贺逢圣的念头,这个时候,平白做个好人情送过去,他当然何乐不为。

    “呵呵,好吧,东历局原本无品秩,既然这样,便封他个员外衔吧。”

    “臣等代文魁多谢皇上。”

    呵呵,老魏科举不第,竟然有了功名。

    这个头开的,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小小反弹,因为大明官制,可以说是中华五千年中,最公平的一个时代。所有的官员,不论大小,必须经过科举。考不上进士,也必须是举人。否则,便只能依靠皇亲、贵戚这样的身份,混个虚职就是了。

    为了平息他们的不满情绪,小朱特意发明旨,通告天下,员外是编外、无定员、也没有俸禄的官职。虽说老魏这个员外不同,圣上钦定员外郎,加上东法历局的局正,属于实职。

    但因为是国家不发工资的义务劳动,大家也就都不说话了。不过由此造成了一个始料不及的后果,六部下面各个清吏司下面的旧有‘员外’们,纷纷转换名头,变成司务了。

    司务也属于无编制、无定员的小吏,但有工钱可拿,并且属于国家正式的公务人员。自此,司务正式成为在编职位。而员外则成为国家的荣誉奖赏。

    员外作为一个虚职或者是尊称,被正式固定了下来之后。一时间,朝廷胡乱封员外,民间胡乱称员外。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尊称了。

    一个月后,

    送走了贺逢圣这些人,小朱的内阁大臣们,都有些意兴阑珊。突然间闲的意兴阑珊,呵呵!

    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儿干,免得太空虚,小朱在内心中对下一届内阁成员打起了小算盘。

    杨嗣昌、洪承畴、熊文灿、贺逢圣、卢象升、李邦华,这些人都是文武才,不但巡视一方或者数省,还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军界背景。如今这个时代,军事上的胜利,就是晋身的不二之选。再加上很多人是天子阶前待过,地方牧守干过。既有天子的眷顾,又有独当一面的经验,这份资历是眼前的内阁所欠缺的。

    并且还可以借着内阁替换的机会,将内阁的任期给固定下来,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小朱的大脑开始了兴奋的空转。任期四年?不妥不妥,现在的工作效率不高,又没有电报,又没有卫星的,大家的办事效率能高才怪!

    任期十年?不妥不妥,现在的医疗条件太差,十年生死两茫茫,大河东西来回晃,说不定那天,内阁重臣就大病而亡,到这个时候,小朱找谁哭去?

    所以,任期在七、八年之间是最合适的,再从政策传递的角度出发,每次内阁换届时,保留上届的一两位成员,根据他们的能力,要么担任下届的首辅,要么继续当他的群辅,这样就算平稳过渡了!

    心中盘算好内阁的安排和规制,再以骄傲的心情,自豪的目光回顾了自己的两科文举、一届武举,加上大量的优绩义师,瞧瞧!咱哥们的基层班底也在逐步步入正轨中。

    这个盘点,令小朱很是自得,要知道,这个国家并不缺人才,缺的是良好的选择途径,科举是公平的,但是绝对的公平下,必然有着相对的不公平。拿殿试的三百人来说,会试的阅卷是封闭式阅卷,期间还有专门誊抄的人,把试卷给手抄一遍,这样的评选,意味着真正的公平。

    但是,进入殿试之后,门外跪着300会士,门里边一定蹲着一个昏君两奸臣,哥几个扒着门缝往外看,

    “哇!人才呦!300多耶!”

    “我要他,要他,他要他。”

    拢共就这么三个头名,就这么着,通过事先的协议,协商,或者各自的喜好,就给内定了。这么一看,确实不公平。

    现在好了,多了一个途径,那就是义师。义师考验的不仅仅是肯不肯吃苦,更加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和心智。

    每名义师都会在三年期满,自己写一个表,来阐述自己三年来的工作和心得。同时,地方上的教务,也会根据教授的成绩、口碑来写一份考绩。那些百姓,则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为义师们打分。

    三个成绩单,分别由义师自己,地方政府的考绩呈文,百姓驿站来上传。这样的综合成绩,是做不来假的,能得到高分的人,完够资格培养。

    这些考核与培训成功的人才,虽说只能由从九品的官员干起,但是,基层干部的素质,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石。上层出现问题,而基层干部始终秉承本心,那么国家再烂也不会烂到那里去。何况上层无论如何,也不会成心的把国家往坏了折腾。

    武举、勇卫营的建设,现在更是小朱的得意之作。天津武备学堂,现在已经成为小朱的军官学校,来源有三:世袭军户镇将的子弟、九边中的优秀官兵、民间招募的青壮和失去双亲的少年。在入选前,要有起码三名勇卫营校尉以上的考官进行考核,身体、头脑、技巧。成年人还要考核一下其人的文化课,武学依然是每月汰选的制度,这样,所有的学员都会认真学习和参与考核。

    唐栋前几日带着天津武学历时四年培养出来的三千子弟,出兵湖广,第一仗就打出了威名,击杀了流窜到湖广一带的匪首射塌天。

    作为唐栋的主管杨嗣昌,为人精干果决,在小杨的严令下,小唐的激励下,左良玉等部四处出击,暂时肃清了湖广四川等地的变民叛乱。根据杨嗣昌的考绩中,可以看出‘黑虎头’军,现在已经被当地流寇视为铁军。甚至连山陕变民军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天津武学每月汰选的将卒,依然集中训练,并担负天津塘沽港的护卫任务,然后每年统一将这些军官和士兵,做一次重新安排。他们的去向是九边的各个级别,目的是以点带面,使得大明军队的军事素养,在短期内持续而显著地提高。

    四年了,四年啊,几百人的影响,怎么也不能算小了。更何况,天津武学今年将真正毕业一批人才,一共毕业的是4多人,其中三千娃娃军归唐栋管理,成为杨嗣昌王牌战队中的前锋营。正式成为国家的军事力量。

    另有1人,是几年来挑选剩下的精英分子,这些人文武才,战术素养极高,这些人的军衔将是巡检(九品)、把总(八品)、都司(七品)等官衔,个别的佼佼者,将配以千总(正六品)、校尉(五品)等官衔。

    在这个途径之外,还有武举这个考核,获得前三名的冠军、效节、细柳,都将直接获得参将的实职。

    现在大明的武将系统,军衔和军职之间,5世纪以前的世界各**队中,只有官衔,没有军衔。将军衔与官衔做出明确的根本区别,把士兵纳入了军队的等级体系,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

    尽管现在的大明军队中,这种划分还存在着很多幼稚的地方,但军队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建设方向,由此也可以看出,有明一代,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制度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社会转型现象,只是因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悠闲情节,造成这个转型期,迁延数百年,依然没能正式转型完毕,最终在被外族入侵之后,彻底的停滞下来。

    现在的军功体系,造成了军衔与官职的分开,正式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之前说过,现在的大明士兵,有了军功铆钉的规制。

    这个规制,虽说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打假,避免后金士兵冒穿大明军服,来诈取战争果实。但随着祖大寿在辽西的三年经营,很多士兵的盾牌上,都出现了银质的功钉。七个人头才换取一颗铜钉,七颗铜钉才换取一颗银钉,这就意味着,有的士兵,已经斩杀数十颗后金的人头了。

    这样一来,除了银钱上的奖励之外,就需要荣誉上的奖赏了。每颗后金人头是5两银子,一颗礼妃开花弹的造价是15两,这么算来,一颗炮弹能保证炸死三个人,就算收回成本。

    而荣誉怎么算?家乡立牌坊,立石碑,那是后人对烈士的敬仰方式,很多还健在的,还战斗在第一线的士兵们,怎么办?军衔的优越性,就顺理成章的体现出来。

    当然,这个问题是小朱想到的,但他不了解现在的很多文化传统,所以,必须依靠内阁这些高智商的人来帮助解决。

    “这个问题,不是朕在难为们,而是咱们君臣要一起琢磨才是。钱先生、杨先生,们也都帮着孙先生一起琢磨琢磨。”

    “臣等谨尊圣谕!”

    现在的内阁成员是六个人,钱谦益(首辅)、孙承宗(次辅)、温体仁、周延儒、成基命、杨鹤。

    老杨鹤现在伙着刘宗周、陈子壮等人,兴高采烈的担当起给小朱挑刺的伟大任务。有事没事的,就给小朱上个折子,什么这么干不对,那个来不妥的。连他儿子杨嗣昌,也在挨骂系列,都快被定性为忤逆不孝的典范了。气的小朱指着周延儒的鼻子大骂。

    “之前有个成基命,我君臣就没个消停,现在倒好,杨嗣昌两头作难,一边是朕这个君父,一边是杨鹤这个生父,难不成,要朕把杨嗣昌给撤回来吗?”

    “呵呵,皇上息怒,杨鹤为人虽迂,但秉性纯良,他入阁以来,成基命那边的人气,已然弱了很多,皇上,这步棋咱们没走错。”

    “胡闹,朕登基之初,就明确杜绝结党,这么干,摆明了要支持结党不成?”

    “圣上息怒,臣说过,杨鹤秉性纯良,其直且迂,天下人结党,杨鹤也不会。其身边的人,以刘宗周、陈子壮为首,亦同样如此。他们只是言官,并无结党之嫌。并且,这三人的名声很响,学生莫逆,遍布朝野,成基命的一些班底,在此三人的影响下,早就已经流散许多了,是故,杨鹤入阁,非但不剧党争,反倒消弭于无形矣。”

    周延儒现在是从皇上这边,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位,包括老钱、老温在内,获得的实际好处都没他多。年纪轻轻只有41岁,所以,他在小朱面前,已经越来越放松了。

    周延儒说的没错,只是整天有人在耳朵边絮叨这,絮叨那的,实在心烦。

    “周延儒,听好了,朕没别的意思,只是不希望我大明的国策,受人阻碍,明白吗?”

    “圣上放心,杨鹤等人,并非不通世事的顽石井蛙,他们无非是怕皇上太顺,以至于误入歧途罢了。”

    “呵呵,说的轻巧,温体仁现在已经快被骂疯了。”

    “皇上,温相容人之胸怀,顾之雅量,臣愧不及万分矣。”

    “去,”小朱气得哭笑不得的抓起一个奏折就想摔下去,想了想,心头生出一分戏谑出来。

    “周先生,今日恰逢经筵讲授,是状元郎,随朕一起去吧。”

    “啊!?皇上!”看着周延儒满脸惊恐的样子,小朱哈哈大笑站起,直奔文华殿正殿而去。

    经筵讲授,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因为根据制度,即便出现几岁的小孩当皇帝,大臣们也要忠于这个孩子,而孩子贵为九五至尊,其成长是不可忽视的大事,早晚要亲政嘛!

    那么,如何教育少年天子?

    经筵,就应运而生。说白了,就是皇帝也要上学。

    经筵之日,皇帝入殿,要先对着文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顔子的画像作揖行礼,然后拱手对着当值的经讲教授(官职)执弟子之礼。

    天子行礼毕后,那些大臣则要躬身答礼,但此时无需三跪九叩,只要执手鞠躬就是了。

    退讲时,天子应跟在经讲教授(官职)的身后行三步,手上还要捧着一些笔纸之类的物品,这叫弟子随师之礼。

    跟着老师的时候,弟子不能并肩,要滞后几步,还要帮老师拿东西,这个礼节,应用到现代,变成了秘书陪首长的规定动作了。呵呵。

    今天主讲的,是小朱的礼部左侍郎,经讲教授,翰林院学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探花郎,陈子壮。

    对于刚刚在天子面前讲究过人家的周延儒来说,这次听讲,简直是遭罪。

    陈子壮今天讲的是‘中道长兴,信以成之’这句话。旁征博引,是引经据典,就差唾沐星子四溅了。

    小朱听的昏昏欲睡,阿周听的是如坐针毡。正在皇上快要失仪的时候,绯儿颇体贴上来给他倒了一杯酽茶,小朱连忙感激的冲绯儿点点头,然后赶紧伙着周延儒他们俩,一起拿起杯子,咕咚就是一大口。

    嚯!够苦的!再好的茶,泡的太浓,泡的时间太长,都会极苦,这一下子,小朱就清醒了,绯儿冷冷的笑了一下,转身走了。

    ‘娘的,个小妮子,成心泡这么苦的茶折腾我。’小朱心中苦笑着,孙茂霖现在已经发到皇太嫂那边当差了,他身边又只有一个绯儿了。但是小丫头气就一直没顺过来,这不,眼瞧着小朱喝下苦茶之后,竟然后背对着皇上往外走。这丫头,气性是越来越大了。

    转头看周延儒,也是伸着脖子直抹搜。他们俩君臣痛定思痛之后,重新回到听课的状态中。

    过了一会儿,绯儿又上来斟茶,这个时候,小朱和阿周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四只眼睛紧紧盯着绯儿手中的青花暗刻蕉叶纹饰的瓷壶。直到一注清澈芬芳的茶液缓缓倒入杯中,两人的心才放下来。

    想想也是,当着大臣的面捉弄皇上一次还可以,但折腾两次的话?这罪过就大了。

    就在小朱忙着点头,谄笑讨好小美女的时候,绯儿忽然轻轻给小朱使了一个眼色,顺着目光低头一瞧,嘿,今天还真是,什么事儿都赶上了。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