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十四章:台湾九龙线膛枪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欧洲男爵范西里克阁下的徽章是:“畅游在海面上的金色鹌鹑”。

    以候鸟作为贵族徽章的图案,这个习俗最早来自于十字军东征,因为候鸟飞走后,还可以重新飞回来。东征的骑士们,便将候鸟的图案,放入自己的徽章之中,借以表达返乡的祝愿。

    但大家都知道,候鸟的种类虽多,却远远没有受封骑士的数量多,于是渐渐的,鸟类、家禽、神话中的灵兽,就都被应用在了徽章图案中。同一个家族出身的骑士,也会用宝剑、羽箭、星星以及不同颜色的图案,来进行区分。

    因此,范西礼的鹌鹑徽章,在欧洲绝对不是一种戏谑,相反倒是一种尊荣。因为鸟类在整个徽章图案序列中,是排名在前的。

    但在东方,大家都极尽笑话之能事。

    范西礼是十五天前刚刚回来的,刚好是肋尼等人拿着合同去遵化的日子。

    虽说肋尼没能从小朱这里骗到黄河引水渠桥的承包工程,但并不妨碍他充分开动他那些灰色的小细胞,好从中国这里赚取银两。这是他们民族的特点,小朱也没法子阻挡,除非他杀人?呵呵!

    将遵化的重建工程,出包给他,小朱也是做一个试手,就看他有没有真材实料了,如果他真的是一个城市规划大师,那么等着他的,绝对是小山堆一般的银子,不晃瞎他不算完。

    地下给排水系统,是得到历史检验的,一旦肋尼真的证明了自己,那么这套系统,国家是一定会上的。

    隆冬的某一天,小朱正在文华殿,和张彝宪还有内阁一起,商讨明年开春的耕种计划,徐光启殿外求见。

    “徐卿家,这大冷天儿的,朕连早朝都罢了,何事巴巴的赶来啊?”

    “回皇上,君事无细小,国事无寒暑,臣有本请奏。”

    “呵呵,赐座,赐茶,徐卿家慢说无妨。”

    “皇上,那肋尼昨日问臣,是否能将金殿之顶如雷的构造,详细告之。”

    “如雷?如雷什么玩意?”

    老徐的表情很平静,他的想法跟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从几年来言官文臣的杂文论叙中,可以知道,如今这个皇上,在常识上的白痴,可以比肩任何一位历史上的昏君。

    一国之君连如雷、甜点之类的东西都不清楚,可以说是国家的遗憾,群臣的遗憾。但是,当今皇帝的品性行止,却同样可以比肩任何一位圣主明君。因为他的雍容宽容,因为他的体恤民情,因为他的仁义礼信。眼前,皇上又犯病了,‘如雷’何物,竟然不知。

    “回皇上,历朝历代,房屋多为木制,是以常有天火焚毁。我朝成祖修建皇城时,曾安放如雷以避天火。如雷者,形龙九子之龙龟也。唯龙口中,其舌金铁所制,外露朝天,蜿蜒连通于地。成祖安置如雷之后,这皇城众多房宇,已早不闻天火了。”

    “多谢成先生指教。”天子执弟子礼于师臣,这是传统,也是规矩。

    “臣不敢。”臣子执臣礼于君前,这也是传统,也是规矩。

    “那这如雷可施用于民间?”

    “回皇上,天子用如雷避天火,臣民则以鱼尾铜瓦让之。”

    “哦,啊?”小朱忽然醒悟过来,无论是如雷还是铜瓦,不就是古时的避雷针嘛!

    “是用铁线将如雷和土地相连吗?”

    “吾皇真真敏捷善思,恰如陛下所言,正是如此。”

    “哈哈,那里是朕聪明?分明是我华夏子民的伟大!徐光启啊,那个肋尼为何要问如雷的构造方法?”

    “回皇上,那日臣与他聊天,他说起雷电之威,神情颇为骇然。臣想,这些番夷过于奇怪,他们精研术数,却不知道避雷的法子。是以,臣把鱼尾铜瓦指给他看,后来又遥指皇城上的如雷说与他听。昨日他便过来问臣来着。”

    “那告诉他不就结了?何苦这大冷天的赶过来?”

    “回皇上,臣怕肋尼等人不知我大明礼教之防,一旦告之,恐怕他自己在家中安放如雷,招致杀身之祸。再者,臣尝闻番夷,有不为外人道之习俗。如雷等物,肋尼先知,便归肋尼之有。他人若取,必以银钱购买,肋尼既然相问,臣想他花些钱财。”

    “呵呵,行啊,让他出银钱?他们卖了一年的木头,也不过就是糊口而已,徐卿家还想卖他钱财?哈哈!”

    一旁的人都跟着笑了起来,气氛也轻松了下来,随后小朱又接着说道:

    “至于规制,如雷和鱼尾铜瓦都是我朝专利,番夷不可乱仿。就让他们用长矛或者扛长矛的小人来代替吧。”

    “如此,臣便替肋尼等番夷谢皇上恩赏了。”

    避雷针一事,小朱并没太放心上,因为肋尼等人现在还是穷鬼一族。而且根据老徐的性子,有了皇上的首肯,估计费力的教堂也很快就会加装避雷针的。

    加上范西礼这两天就住在费力的教堂之中,而范西礼如果知道避雷之法,就等同于欧洲大陆也知道了。以后也会很快的传遍世界各地,小朱要做的,是让世界和历史都清楚的知道,这避雷针是我中华文明发明的瑰宝就够了。

    范西礼现在真的升官了,之前由于小朱用1千两黄金外加三艘镇海小船强换了他的‘圣安妮号’。所以当他刚刚回到欧洲时还挺郁闷。

    但法兰西的红衣主教黎留赛却高度赞扬了他的奉献精神。因为在欧洲王室看来,用缴获的战利品,换来一个国家的友好贷款,这买卖怎么看怎么值。于是,荷兰、法兰西两国又给了范西礼一个头衔:“法兰西暨荷兰东方联合舰队司令”

    至于船队,现在还是空头支票,因为这个联合舰队,只有三艘东方小船和两艘荷兰海军的退役军舰。不过由于范西礼的名气越来越大,现在整个海上航线,各家海军和海盗,都要礼让那只‘金色的小鹌鹑’三分薄面滴。

    在小朱忙于选状元、选冠军、筑城大凌河、兵发金州的日子里,范西礼已经来回跑了两趟了。

    法兰西和荷兰都同意与中国签订借款协议,唯独荷兰对台湾岛和南洋诸岛的权力让出,感觉有些肉痛,所以,曾提出缓上两年再说,但是不论是小朱还是老钱他们,都强令荷兰鬼子们,即刻离岛。

    当然,叫荷兰人滚出台湾岛一事,也不能做的太绝了,虽说小朱并不怕开海战,但海战一开,势必影响整个国策的通盘计划,而且也会在无形之中,进一步做大郑家的实力,这是小朱不能接受的。

    好在有现成的例子:

    “传旨,既有澳门之旧例,而今,宜于红炉香山(香港)西侧,有一处九龙岛,租荷兰人中转补给,以示天朝恩德。”

    “呃!皇上!但这租金数目,租用形式,也要定个规仪才是。”

    澳门那边的范例其实很好,无非就是补给淡水、装载货物,每年才200多两白银的租金。日常的国家主权,还是牢牢掌握在大明手中,因此,九龙的形式,照搬就是。但维持原有租金可就不可能喽。

    “呵呵,朕看,钱先生应有腹稿了吧?”

    “回皇上,前日臣与温相言及过此事,吾等有一方略:如果那些番夷的商船,愿意缴纳海事银的,每年租金可维持在200两白银不变。但如果那些番夷不想交海事银,每年就要上交10万白银做为租用港口的租金。否则日常之海患,大明也不管了。两项孰轻孰重,让他们自己斟酌就是。”

    “哈哈”小朱抚掌大笑,老钱和老温在这类事情上,出手果然是精明与狠辣并举。

    “澳门那边的都司是谁?传旨给他,澳门和九龙,一并交给他,就让他按二位先生的方略去办!”

    澳门、九龙这么俩块小地方,地方官能有个九品就不错了,有没有都司都是个问题。老钱再精明强干,也不可能知道当地的官员明细。但小朱这金口一开,就等于是提升了澳门、九龙两地的级别了。那里也将配备上都司一级的武官了。

    汗!这件事原本是无心插柳,却在后来遭到了孙承宗的不满。老孙的骨子里比钱谦益还要正统,他后来的说法是:

    “武将擢升,岂有无功受禄之理,恳请吾皇,今后三思而行。”

    小朱面对老孙的诘难,只好讪讪的写了一个条幅,横挂在文华殿侧殿的墙上,搞的老孙高兴的跟个孩子似的。条幅上只有两个字“九思”呵呵,老孙不是让皇上三思吗?好,小朱来了个三三见九,您说,老孙能不高兴嘛!这可是帝王师的荣耀啊!

    在台湾一事的最后阶段,为了展示天国上朝的风采,老钱很宽容的发行文给他们:

    “地止互换,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迁。”

    萝卜加大棒,舍弃台湾岛,迁居九龙岛。又默许他们这些年聚敛所得的财产权,台湾问题也就解决了。说真的,现在大明,根本不怕同荷兰开战,好像明代的人都挺愣的,只要是番夷闹事,只有一个打字。有这么一群手下,当老大的确实挺提气。

    解决了最敏感的台湾问题,整个贷款协议就没有任何的阻碍了。

    包括银币的兑换比率他们也都同意了。他们还约定,一旦战争获胜,他们将送中国一万人编制的火器装备,用来抵偿贷款。当然,这些火炮、铠甲之类的,仅限于缴获的战利品。

    欧洲现在的军队编制中,已经有了非常独立的炮兵序列,加上骑兵、步兵、火枪兵的序列,组成完整的作战阵容。

    东西方理念的统合,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交流。因为大海和高山的阻隔,东西双方在火器上的探索,一直处于平行线的两端,一旦有契机进行交流融合,爆发的力量将非常惊人。依据范西礼的信息,小朱得知,法兰西在大明忙于春闱大考的时候,已经同瑞典国王就捐款协议达成了意向,并且签署了一个《巴瓦尔德条约》了。

    协议规定,第一年,法兰西、荷兰等国一次付给一万二千“塔伦”(日尔曼银币),以后五年中每年再付给四十万“塔伦”。古斯塔夫也保证给与天主教徒以信仰自由和不霸占马克西米利安的土地。塔伦和金路易的比价是1比1.25,小朱答应借贷的300万银圆就相当于196万塔伦。这样也就是说,法兰西答应瑞典的军费200万塔伦,已经提前解决了。无论路易十三还是黎留赛,都异常振奋。

    “看来,我大明银钱的价值有些过高了,他们欧罗巴打仗,150万两白银可以打两年多,咱们大明打一场京师勤王,却要花费500万两白银,这,这,这未免有些过了。”

    小朱埋头算了三天,才算搞明白这期间的比价,不是他笨,是因为现在的数字还是汉字书写,计算工具是算盘,所以才费劲的。

    三天后,小朱连忙把这些内阁再次找来议事。

    各位大臣看到范西礼提交的报告后,也都有些哑然。人家三四个国家在一起打乱战,两年军费折合银两才150万两。这反差的确有些震撼的感觉。大家都有些奇怪,难道番夷就这么便宜吗?

    “皇上,番夷之辈怕是未开化的野人吧?”

    老钱,就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钱谦益,也不可避免的从偏见上找辄子。

    “嗯!”小朱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徐光启这些年的新器造作,都是从西番那里学来的技艺,他们绝对不是野人。”

    “那,皇上,是否因为法兰西支付的不过是军费的一部分?毕竟,只是出借而已。”

    “但虽不多,也不会太远啊!法兰西和尼德兰,都要靠这个什么瑞典替他们打地盘,军费不可能差的太多。”

    “徐大人,对方一共出了多少人马?”孙承宗究竟是个老兵了,他连忙想到了军队规模上。

    “孙相,下官曾问过范西礼,瑞典国王的军队大概是,步兵三万,骑兵六千。”

    “每人均装备火器了吗?”

    “孙相,每名骑兵配备四把短火铳、一支长矛、一柄宝剑,尚有甲胄一副。步兵则分为弓兵、火铳兵、长矛兵三类,每人均配皮甲一副、短剑一柄。”

    “皇上,照如此说来,步军三万、骑兵六千,150万两白银,维持两年,倒也合理。”孙承宗仔细算了算,连忙向小朱禀告。

    “是啊皇上,况且番夷交战,多集中在勋贵之间,听传闻,尚有贵族交战而平民踞树观之的情形出现,可见,番夷的银价,比之我大明还是相近滴。”老钱

    “皇上,我朝开战,向来数以十万计,加之地域广阔,辎重粮草,皆发民夫以征,这些银钱也是不菲。皇上切勿妄自菲薄。”

    周延儒前一段病了,这次开会是他最近两个月的第一次。他的亲家子弟被小朱钦点了状元,现在老周对小朱是非常非常忠诚的。

    “但银价偏低究竟事实,诸位臣工还是要在这方面多想想法子才是。”

    “臣等谨遵圣谕!”

    “呵呵,们也不用着急,只要时常警醒便好!”

    “遵旨!”

    货币贬值对国家的影响非常大,尤其现在这个金银本位的货币时代,不仅老百姓吃亏,连国家也跟着倒霉。这个道理这些人都还懂得一些,小朱也就不再多说了。

    见金融问题告一段落,老钱又站了出来。

    “皇上,陕西总理杨鹤有本启奏。”

    唉,老杨鹤的本子,总是喜忧参半的。

    首先,陕西布政使洪承畴、总兵杜文焕在清涧打败了张献忠。说起来,张献忠也挺难的,朝廷跟不要命似的拼命砸钱,又是买粮食,又是送铜钱的,他张献忠的兵源越来越少。

    皇上是个好皇帝,虽说身边有几个‘奸臣’,但皇上还是英明的,对于陕西的赈济工作做的很是到位。都吃饱穿暖有零钱了,谁还愿意干丢脑袋的造反事业?

    其次,义师这四年来,也没少给大家洗脑。什么流芳百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什么遗臭万年的‘宋张弘范灭宋于此’;什么闻鸡起舞的祖狄于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等等等等。

    当然还有那最著名的《满江红》,据周延儒考证,似乎是明人仿写。因为那本岳氏宗祠的谱录上,保有这首词的纸张过新,似乎有些问题。

    但小朱依然毫不犹豫地把《满江红》作为《初萌刻本》的第二篇文章。孔夫子的《劝学》以连小朱都不可阻挡之势,光荣的成为《初萌刻本》的第一篇文章。

    这些仁人志士的热血篇章,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其地位是不可言表的,张献忠等人犯上作乱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天寒地冻之下,张献忠只好投降了。然而,崇祯四年的陕西叛乱,终究要给小朱惊喜。

    闰月乙丑,陕西降贼复叛,流贼罗汝才起兵响应,群贼犯山西,陷甘泉,杀参政张允登。山西将佐,多有获罪降职。曹文诏罚俸三年,降军级三等,左良玉、黄得功、曹变蛟降为军中巡检。

    接到这个消息,小朱内心着实窃喜了一下,这些流贼招了复叛,降后继反,可以说毫无道德、毫无廉耻、毫无信义可言,一旦再来几次,自己的清剿国策便可以正式实施了。

    随后,小朱便对张允登的牺牲,感到了悲哀。张允登是个好官、清官。马上就可以致仕返乡了,偏又被杀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延安、庆阳大雪,但饥民很少,这得益于小朱的红白薯策略。但是,已经得到游击将军职务的张献忠,很难讲会不会复叛,因为他叛乱一次,就升一次官,从百户、千户、到今年的游击,小朱有时候自己也琢磨‘投降和复叛的把戏,每玩一次,就升一次官,这要是我,我也得这么干啊!’

    其实小朱也在盼望着张献忠重新叛乱的消息,因为,由于他这个当皇上的连年坚持,几乎每年都会提出几次剿匪的提案出来,以至于现在的朝臣中,也已经开始正视‘流贼是剿是抚’的问题了。

    杨鹤奏折的最后的最后:

    “秉皇上,今年赈济之银,根据杨鹤推算,可较去年节省50万两之多啊!”

    听老钱说完这句,所有人的心情大好,大家都抚掌(热烈而持久地鼓掌)而笑。

    今年的招抚银子的预算确实不多,加上赈济的粮食,也不过150万,比前几年下降了四分之一。把欧洲贷款的钱给省出一小半出来。感觉实在不错!于是小朱笑呵呵的说:

    “今日没什么事情的话,除轮值之外,各位卿家就请回吧。”

    “皇上,鲁密国入贡使节,前日已到京,何日召见,还请皇上示下!”

    这事情,在小朱看来理当是小事一桩,由钱谦益来定就是。但万国入贡,历来是展现天国风采的光彩事儿,所以,在这个时代里,是皇帝一件很重要、很重要的国事。

    “大冬天的,趁着今儿个心情好,就一会儿武英殿宣见吧。”

    后彼薄己的亏本买卖,是大中华外交历史的一贯传统,小朱实在是有些兴趣索然。所以,才刻意借着今天这日子,赶紧打发他们滚蛋才是。

    但生活的美妙就是在不经意的时候,给一个大大的大惊喜。

    鲁密国进贡的无非是一些劣质宝石等物,但在这些烂礼物之中,有一样却是一把‘曲柄转轮长火铳’!

    这把火枪的外形很漂亮,枪管是用闪亮的白色精钢铸造,手柄是东方人最喜欢的金丝楠木。

    整个枪身呈流线形,重量也很适合小朱这样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人。

    最妙的是,枪的通条就在枪管下方的插槽内,摘取方便。

    和现今大明最流行的的飞鸟火铳相比,在便捷度和舒适感方面,有了很大提高。火门处的闭合问题,倒是相差不大。手柄处可以旋转出一把片刀出来,这点是大明火铳的拷贝版,倒是没什么新奇的地方了。

    但是,当小朱兴致勃勃的问道:“这火铳倒是挺漂亮的,只是不知与我大明飞鸟铳相比,可以什么特异之处?”

    回答则是惊人的

    “回皇上,这使节说,火铳的铁管内壁,刻有六条阴线,弹丸击发时,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说白了,这是一把直线膛火枪。从多方考证绘制的地图上看,鲁密国的位置在欧洲东部边缘,似乎是土耳其一带。怎么大明和欧洲在线膛枪的研究上,都走的不是很远。反倒是土耳其人率先发明了线膛?真真奇怪!

    但现在不是小朱发感慨的时候,小朱连忙照着钱谦益事先拟好的礼单,把上面一堆的丝绸、瓷器、茶叶、布匹、金银,等等随便念了一遍,朱批同意了。这些东西都是赏给那个大胡子使节的,这也是每次朝贡的结束仪式。

    随后,小朱便把阿萝、徐光启都叫来,也顾不上是否合乎礼仪,就在武英殿后院,让周遇吉对这把进贡的火枪进行了试射。

    砰,砰,砰。硝烟顺风弥漫开来,尽管冬天里,硝烟的刺激已经降低了很多,但小朱等八个人依然被呛的涕泪横流。参与今天这个划时代的试射观摩的人:小朱、阿萝、徐光启、周遇吉、筱筠、方正化、钱谦益、温体仁、陈洪绶。

    老钱是没来得及跑开,温体仁是寻找一切机会,以避免老钱和小朱单独相处。听说皇上决定武英殿接见之后,竟然又宣徐光启入见,这其中,一定有好事儿!!!于是老温也没归家,随便找了个由头就跟着一起过来了。

    大家见小朱边抹眼泪,边笑着,便也都跟着笑。其中陈洪绶最惨,毕竟老钱和老温不是第一次观阅火器试验了,多少有些经验。而老陈一直在画室里呆着,冷不丁被这么呛了一下,现在已经咳嗽地半跪半爬在地上了。

    武英殿后院,现在是陈洪绶的地盘,因为朝臣都推荐他的画工精湛,而明实录的史料中多有图绘留档,所以,陈洪绶便担负起重新临摹的重任。

    “皇.皇上,天冷风寒,硝烟呛肺,万岁要保重龙体才是。”

    钱谦益用袖子胡乱抹了一把脸,强声说道。他没明白小朱为什么突然犯病,跑武英殿后院玩打枪。

    “哈哈,钱先生,这次,朕可不听的了。来来来,徐卿家,给钱先生解释解释,这火铳可有什么好处?”

    “回皇上,钱阁老,这把火铳内壁刻有阴线,弹丸击发之后,速度更快,方向更直,比之火鸟铳要高明许多。军中擅使火鸟铳的人,多是百战老兵,凭借六识来判断弹丸击发后的落点。而这把火铳,则无需多少时日,普通新卒亦可以熟练度用了。”

    “对,对,对,若我大明在军中尽量装备,朕还怕后金蒙古不成?”

    “啊,那臣恭祝吾皇了!”

    “启禀皇上,今年赈济银钱节省了50万之多,这些银钱,刚可用于新火铳的试制。”

    温体仁不说祝贺的套话,而是直接把小朱最关心的财政出处给说出来,显然,他的马屁功夫比老钱要高明的多。

    “好啊,温体仁,果然是朕的好‘地官’,这事办的好,朕会重重赏。”

    “皇上,臣妾的礼花弹所用的光启炮,是否也可以内刻阴线呢?”

    “西宫礼妃娘娘的见识果然不凡,老臣佩服。”

    徐光启的科学素养要比阿萝深厚的多,阿萝一提,老徐就想通了很多的关节。他一高兴,跪在了小朱的面前。

    “启奏皇上,如若内壁阴线应用于火炮之上,再配合礼花弹,臣敢上托大之言,我大明火铳、火炮将无敌于天下。”

    直线膛火枪,大明终于拉开了线膛火器的序幕。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