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五章:贷款协议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皇上,臣有一计。”老温现在忽然气儿也匀了,汗也落了,脸色也白白嫩嫩了。看的大家都惊异不已。

    “温先生,有话快说,快快说来。”

    他就这毛病,既然有了好办法,就要卖卖关子,小朱唯一能做的就是连声催促他。

    “呵呵,回皇上,臣想的法子是这样,反正范西礼也是来要钱的,不如咱们按他们尼德兰的规制铸造一些银币出来,用来充作法兰西的借款。并且声明,今后凡与西洋各国的海贸交易,用这种银币交割。福海舰队的海事银,仍按现有的制度沿用。但是银币兑换元宝时,应用库衡。”

    “这样做,可有什么便利的地方吗?”

    老温这个法子太有些匪夷所思!这样的货币政策算什么?

    “回皇上,西洋番币和铜钱的兑换,已经出现了畸形价格。这样的情况,和当年毛文龙往返威海与东瀛兑换黄金的结果是一样的,但现在,如果我大明发行海事银币,便可以将国内银价稳定下来。即不影响国内,也更便于和西洋番夷打交道。因为番夷是以币值来计算价格,而我大明是以重量来计算价格,只要统一了价格的计算标准,就可以降低番币滥行的弊端了。”

    “列位卿家呢!”

    “臣想问温大人,现在大明海贸,那西洋番夷买货要大于卖货,这样一来,福海和皇商手中,势必要积存大量的番币,这些番币将如何处理,难不成要回炉炼化成元宝吗?”

    “这个问题好解决,番币过多,将其中的部分炼化元宝,这原本就是历年的流习,发行海贸银币后,这些番币可以直接比照我大明的规制炼化。留下少量的部分,用于同番夷的交易就是了。”

    “那这样一来,银子仍然是越积越多啊?”

    “银子越积越多,却因炼化元宝系国家所为,只要控制外流,银两再多,也无干物价。如事有可为,还可以在国内少量发行,如事不可为,可发布明刊,定期定量的进行炼化元宝。”

    “可是福海水师那边,如何保存、在何地保存银币,便是问题了。”

    “无妨,无妨,那郑芝龙这世上只听三个人的话,圣上、其母,再有就是咱们三省巡抚熊文灿熊大人了。皇上可在南直隶那边建立一个司币库,福海水师上缴的海事银可以银币直接缴纳,悉归此库来管辖,凡有调用、炼化、转运事宜,必须郑芝龙、熊文灿、南京吏部尚书郑三俊三人行文,皇上御宝加盖之后,方可调用。日常的护卫之责,刚好可使驻扎在南京的锦衣左卫来司此责。”

    “可是铸币颇费时日,范西礼能等吗?”

    “回皇上,徐光启大人前日呈递了那些番夷的略况,其中就有铸造的工匠,加上炼化金银的器匠,我大明原本就不缺。现在又恰逢农闲时节,想来动用北直隶的军户、匠户和农户一起来铸造,两月内必然可以炼化出三百万白银的银币来。范西礼赶回尼德兰的日期,应该是在夏六月左右。”

    “好,就这么办了。列位卿家可有异议?”

    “皇上,三百万都给范西礼吗?”

    “当然不是,皇上圣达四方,德济天下,但也不能平白给范西礼这许多银子,臣斗胆,祈请皇上,发与范西礼150万两白银即可。剩下的,50万发与福海水师及熊文灿处,用来换回那些国内流通的番币。再余的100万,可作为币库的留存。”

    “好,150万两的银币不少了,还可以让范西礼提前一个多月回去,时间上刚刚来得及。就这么办了。”

    小朱想想,忽然又和钱谦益说

    “钱先生,那法兰西与咱们没什么交割,但尼德兰好像还占着台湾呢,告诉范西礼,既然借钱给他们了,就让他们把台湾给朕让出来,否则就让郑芝龙去打下来。这是我中华的土地,番夷占着算怎么回事儿?”

    “臣遵旨。”

    “还有,和范西礼谈判,朕就不去了,们内阁出面就是了,们都记住,钱可以给,但不能白给。和他们说明白,南洋诸岛是我大明的藩属,谁也别打这地方的主意,否则,否则朕就打他们美洲的主意。美洲怎么通译,徐光启知道。”

    “臣等遵旨!”

    一国两币的现行办法小朱还是接受的,这就相当于人民币和美金的关系,国内流通‘两银’,对外结算则用‘币银’。双币并行也不是不可以,现在国内不能进行货币改革,就只好先不改了。

    但是银钱的换铸就出现问题了,小朱原本以为一两银子会非常重,怎么也能造7、8枚的银币出来,但是经过徐光启会同范西礼等人一估算,一两银子也就勉强是两枚银币的标准。

    这个结果令小朱很是失望,原本想的是,如果一比一等价的话,国家可以一下子多出几倍的财政收入出来。但是现在,最多就是一倍,无耻和蛮干的代价只有100%的利润,这实在是太糟糕了。

    但既然是国策了,就要施行下去,苍蝇也是肉不是?

    代表整个内阁,也是代表整个国家和尼德兰、法兰西进行战争贷款协议谈判的,是老钱和老温。老钱这些人很令小朱自豪!

    这两个不是很合拍的阁臣,在谈判中的配合倒是很默契,而且为了国家利益,他们的思考异常完善。

    《大明暨尼德兰、法兰西两国借贷务要条约》

    大明分三次付清300万银圆,其中付法兰西175万,折合为218.77万金路易;付尼德兰125万,折合为112.5万杜卡特。

    尼德兰宣布永久放弃对台湾岛,爪哇、麋鹿加、安汶等南洋诸岛的所有权力。三国对上述地区(不包含台湾)共同开发,协作管理,但法兰西及尼德兰应共同认可并尊重大明帝国对上述地区的宗主国地位。

    此项款项首期付款30万银圆,二次付款待法兰西国王及荷兰议会在协约上签署生效后,分两年三次给付220万银圆。免利率贷款,但免息条款,只保持到第一年结束,如上述两国未归还借款,则利息为5%/年,剩余50万银圆自动转为整个贷款的偿还利息,不再支付。这种贷款方式,叫做贴现贷款。

    法兰西、尼德兰两国的战争战利物品,可用于贷款的偿还。

    亦可依据所提供的炼铁术、长火枪刺刀技术、开花弹技术等想到以及未能想到的技术,作为偿还方式之一,但抵偿债务金额的比例,需经大明帝国认可。

    若偿还期限超过三年,大明帝国可视情况,予以延期、二次出贷、追加借贷等举措。

    连续两个三年未能正常归还,或归还不足70%,两国(法、尼德兰)可以在美洲所拥有的殖民地进行归还。归还时,大明将退返对方已经偿还的债务,用于补偿两国殖民地之用。

    因尼德兰此时还在西班牙的统治范围,这次作为独立国家与大明谈判,意味着大明已经提前并永久的支持尼德兰为独立主权国家,并认可其议会议长奥兰治公爵为荷兰国王地位。法国立场同大明一致。

    (这条似乎很无聊,主要是因为老钱脑海中的礼制思想作怪。但无形当中却卖给荷兰一个天大的面子。)

    今后三国海贸,所有商品价格均下调一成,三国之间共同承认荷兰学者格劳秀斯“公海航行自由”的理论,不接收所有国家的私掠法案。一家遭受私掠及有明确指向的海盗攻击行为,三家将联合针对有明确指向的国家船队,无论民用或是军用,均步调一致地采取军事进攻手段。

    三国国王义结金兰,世代友好,鸣炮告天。

    ***

    看了这个条约,其本身是否能够执行先抛开不谈,单就其中的条款来看,大明的国家利益,应该获益匪浅。

    “不错,不错!两位先生劳苦功高,朕这里多谢了!”

    “臣等无非尽职而已,皇上赞溢了!”

    老钱、老温这次表现出来的国士风骨,小朱是很满意的。哪能不赏呢?

    “每人各赏赐白银千两、良田百亩吧。”

    “臣等多谢皇上,皇上,那范西礼的下属希亚娜,此次商谈也出力良多,臣等敢请皇上一并赏赐。”

    希亚娜作为难缠的女性谈判对手,令老钱和老温很不适应,希亚娜本身的经历造成她的风情,很是万种。加上因对于国家利益上的坚持和精明,表现出非常高的风骨,竟然把老钱给迷住了。

    小朱很清楚老钱这人挺风流的,现在大明的官办乐坊中,不乏金发碧眼的外族女子,可见大明另一处开放之处。

    “赏什么呢?这样吧,钱先生权益处置吧,朕到时候下旨认可便是。”

    “那,臣就代谢圣恩了!”

    贷款协议谈妥了,大家都很高兴,虽说是花钱办事儿,很多事情还虚无缥缈,但起码,台湾可以不经战火夺回来,还是很令人振奋的,要知道,打了一场陆地上的北京保卫战,都花了500万两白银,打一场海战的银子就更多了,因此,花150万买回台湾,也算宏功伟业了,更何况,这还是放的高利贷。

    所以,言官们倒也乖巧一些,除了上疏稍稍弹劾了一下温体仁外,就没什么动静了。倒是不少文臣要给小朱加个尊号,叫什么‘仁武’。小朱也就随着他们了,反正大家好我好就是了,没必要非要煞风景。

    老温真是挺倒霉的,好事坏事都挨骂,这次挨骂,是因为两条:

    铸造银币的火耗比例还没定,就先跟番夷定下兑换汇率,实属于投机取巧。

    第二一个,就是言官们认为,台湾是我大明的国土,荷兰人趁火打劫占了台湾,归还是应该的,现在还台湾写进两国条约之中,这不成买卖了吗?实属卖国行为。呵呵,他们没考虑到,现在打仗是要人、要粮、要银子滴。

    但老温这小子估计已经被骂皮实了,没当一回事儿。倒是兴致勃勃的投入到银币设计上去了。当然,设计银币不只他一个人。

    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月,满朝文武勋贵,包括小朱内宫里的诸大仙人,无论大年、小年、上元节,不过了。都投入到银币设计之中了。铜钱不需设计,不过就是崇祯通宝而已。

    因为整个中华历史中,制钱的样式向来是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现在这种银币是用于海贸结算的,一旦定稿,不仅可以留名青史,还可以将自己的名字远播到海外番夷各国,这可是天大的荣耀。

    小朱也顺水推舟,反正也不是正规的流通货币,早早的就每人分了一百两的额度,大家都可以自行设计银币的样式,这样的话,可以从中优选样式最精美的,又可以尽快赶上首付30万的进度。

    对于银币的叫法,小朱开始还挺担心,怕用‘元’字有问题,但其实,早在万历朝,货币就已经出现‘元’的叫法了,来历主要是外形的原因。只不过为了避忌明太祖的名讳,才填了几笔,又加了一个框子,变成‘圆’字的。所以,一个银币又叫一圆的定义,根本没有任何的阻碍。

    至于份量,按照开元通宝的历史规制,银圆重五钱五分(20克多一点)、采用九成银,一成铜的比例铸造,这点是小朱一再交代下面的,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国家的体面,连铸币都掺假,那不找死嘛?当年宋代蔡京就是用五成银、三成白锡、二成黑锡的比例铸币,搞得天怒人怨,连续骂了几百年,现在还没骂利索,他们这批君臣自然不愿意招这样的麻烦。含量标准的推行依然很顺利。

    但是铸币的过程却出现了问题,分给大家的一百两银子,在炼化成200枚银圆后,还剩下了十两银子的富裕,看来这些家伙,似乎很默契的想借这次机会,将以后火耗的比例,来个约定俗成。

    这么高比例火耗,是小朱没有想到的,竟然高达10%!!!各路的神仙们也都很尴尬,大家最后都讪讪的说要退了多余的银子,小朱想来想去,决定算了,但是火耗的比例,却让他们重新约定,好在这些人还有些良心,最后火耗的比例下调到1%。

    而铸造出来的样式也千差万别,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自家找的铸币工人的工艺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为时间紧急,很多的工匠在没有完到位的情况下,就进行了铸造,雌币版、雄币版、方孔版、无孔版、左旋读、右旋读、纯字版、图案版,甚至还有人铸造出了梅花版、月牙版。等等等等,总之是所有历史上出现过的铸币种类,小朱是都瞧了个遍。

    这其中,小朱的版本是最难看的,原本他提供了一个万里长城的图案,正面上、下、右、左顺序,刻着“中国银圆”字样,背面是个万里长城的远景,长城上面画了一个太阳和一个弯月。但因为现在的工艺实在太差,这200多银币造出来后,太阳像黄豆、月亮像虫子,长城造型呆板,更是毫无美感可言。

    看着大小不一的一堆银币,小朱和内阁都有些傻眼,旁边监币的范西礼倒是很高兴,因为无论多难看,究竟是定量的真银做出来滴,哪怕回家重新回炉,范西礼也认了。

    当然,造型美观大方、风格古朴庄重的设计版式,还是有滴。

    首先,陈洪绶的缠枝莲花图案最漂亮,这种图案还有防伪功能;

    钱谦益瘦金体的字迹最漂亮;

    礼妃阿萝的样式,也充分超越了小朱的预期:雄币形制,崇祯通宝四个字中有一个图案形式的‘圆’字,大小、布局在整个银币中显得很协调,最妙的是,圆字的外框,巧妙吻合了此时代的习惯,‘孔方’。

    于是,银圆的形制就定下来了,雄币式样,正面中间有一个‘圆’字,完整承继了天园地方的中华传统理念。‘圆’字四周,右旋读方式,刻有‘大明通宝’四个字。背面围绕着中间一朵五瓣莲花,左旋出两束缠枝,首尾相交,好似太极鱼的造型。五瓣的意思指的是五钱,一两银两枚币,自然是五钱咧。

    至于防伪措施,分别在缠枝莲、圆字的布局、大明通宝的笔画架势上进行了细微的规定。不过,银圆的银铜含量,也使得仿制不会有什么利润空间可言。

    随着银币政策的颁布,新铸铜钱的明刊也发了下去,让天下臣民百姓,以旧钱换新钱,三年内部替换市面上的所有铜钱,包括开元通宝,呵呵。

    国内现在有通货膨胀的现象,通过红白薯的丰收已经平抑了一些,这次新旧铜钱兑换,也是如此,旧钱兑换时,质量好的是一比一,质量差的是2比1或者3比1,这点应该不存在太大问题,虽说很多小民会受到损失,但政策上有一种保证。

    多对一兑换时,以粮食物品来弥补差价,等于老百姓低价购买了粮食等作物,市场物价便进一步得到了抑制。

    这就是农业经济国度初级市场经济时的手段之一,一切以农产品的最初购买价格来衡定整个市场的消费价格。

    崇祯四年春三月间,范西礼乘坐镇海水师的三支战船回国去了,他把2万多枚各式各样的银币和27万多枚定制的银币,都划拉走了。那艘圣安妮号,让小朱强行留下了,反正也是从范西礼手中买过来的,不论范西礼多么心痛自己船长的称号转瞬即逝,在现在的大明,小朱的话就是好使。

    希亚娜和吕赛等人,在他们自愿的情况下,有走有留,那些杂七杂八的人员当中,经过徐光启和金声的甄别,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每人发50枚银圆,都给咱们滚回姥姥家去。

    希亚娜留在了费力的教堂内,为了表彰她,或者说是为了取悦她,钱谦益请得小朱的同意,把费力教堂的面积扩大到了50亩。

    其中有三亩地的范围是希亚娜个人的居所,30亩左右是教堂用地,十几亩地,是剩下那些匠人的居所和研究室。

    另外还建了一个三亩地左右的驿馆。以后,凡是西洋来朝的人员,将部安置在这里。

    为了配合这样的规制,福建、澳门、天津、广州等地的教堂,都相应的进行建设,当然面积不能与北京相比。为此,钱谦益遭到了上下的揶揄和讥讽,至于希亚娜嘛!很难说和钱谦益究竟有没有瓜葛?小朱也没兴趣去深究。

    但可以肯定,钱谦益和希亚娜两个的关系,确实暧昧。

    范西礼的后续事件,小朱就委托刘若宰负责,这个元年的状元郎,三年来中规中矩,经筵廷讲,博得了很高的名声。既然他读书读的这么好,想来也是有骨气的士子,这两年他的风头被刘之纶和金声抢去了不少,一方面为了安抚清流的腹诽,一方面也是不想让一个状元郎成为摆设,小朱便命他为天津巡按御史,权负责范西礼来回的银圆转送工作,反正前期都铺垫好了,他只是负责完成而已。提拔他的任命,没有任何异议。

    安排刘若宰倒是牵扯出另外一个元年榜眼蔡辰恩来,本着以人为本,本着各方平衡的原则,小朱让小蔡去当台湾布政使去了,虽说现在那里属于苦寒之地,但台湾的规划是省级,小蔡的官衔现在倒是最大了。那边的治理暂时不需要什么才干,锻炼锻炼也好。

    小朱现在不能不正视他的这些门生问题,因为今年又到了春闱大考的时节了。前三年忙忙乎乎的,把当年的那些学子忽略了,现在人家担当义师已经整三年了,马上新的科举又来,总是要表示表示的。

    “义师的考绩都在这里了吗?”

    “回皇上,都在的。”

    “喔,这么多,朕可怎么看的过来哟!”

    现在小朱在文华殿里办公,前两天催促王永光把义师考绩拿给他看,不成想,老王倒也实诚,把历年积下的卷宗给拿来了。

    “呵呵,回皇上,现在这些卷宗确也繁浩,但小的听说,内阁的阁老们,都曾经做过阅批的,要不小的把那些考绩优良的给万岁翻出来?”

    “曹化淳啊!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推荐啊?”

    “哎呀!皇上,小的那里敢呢!只是温相前两天跟小的说了,咱大明要把‘红炉香山’那里改成专供番夷海贸的港口,所以,那边的参政怎样也要选一些精通数算的义师过去,所以,嘿嘿,小的和温大人一起替皇上选了四、五个人出来。万岁爷,您看!”

    **啊,这就是**的根源,盘根错节。

    “那里不但要精通速算,还要懂得人家番夷的语言的,这些人行吗?”

    “回万岁爷,这胡岚宝,”

    说着,曹化淳异常‘迅速’地抽出一个考绩折子出来,

    “这胡岚宝祖上乃是开国时鲁国公的幼子,近些年因为旁支的关系,家道有些中落,但人很勤奋的,通晓那个什么拉丁语,好像最近还跟着学了一点法兰西的番语。”

    “行了,回头着吏部呈报大录吧,这几个人朕准了。”

    “哎呀,那小臣就代他们几个,多谢皇上隆恩了!”

    “行了,朕告诉,也转告一下温体仁,们这些年替朕办了很多难办的差事,朕也不是不通情理,这些事情朕不会拦着们。但们要知道,一待我大明四海承平,今日这样的事情,必会有言官来追究,们都要提前谋划一下,免得到时候,朕都没法子帮们了。”

    “哎呦,奴才谢主子的恩德。主子的话,奴才都记着了,温相说了,只要大明现在有两年的好天气,辽事必然平复。一旦辽事平定,像今日这样的事情,便断断不可为了。”

    “噢?这么说,温体仁是在威胁朕喽!”

    这话一出,曹化淳连同旁边伺候的绯儿都吓的跪在了地上。

    “奴才该死,奴才多嘴,请皇上责罚!”

    “起来回话,温体仁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仔细说说,温体仁的本意究竟如何?”

    “回主子,温相的意思其实很简单,现在国事烦劳,皇上操心的事情太多,用人这样的事情,必然理不过来,做臣子的这个时候自然要多替圣上分担一些,等到海内安定后,温相就再也不敢代主僭事了。”

    “算啦,和温体仁关系不错,又都是朕的近臣,朕不会难为们,有朕一日,定有们的富贵。但要寻好退路才好。倒好办,这宫里没人能动了,可温体仁就不一样了,他在外廷,得罪的人越来越多,总不是办法。朕的话明白了吗?”

    “奴才谨记,奴才谨记!”

    “行了,这些人就让方正化去拟内旨吧,记住,别找温体仁,直接找王永光去办。”

    看着曹化淳离去的背影,小朱叹了口气,可以说温体仁现在的局面,他这个当皇上的,要负一半以上的责任,今天这么说,也是为了不想到时候,这个尽心尽力为自己办事的干吏,下场凄惨。

    “绯儿,今年多大了?”

    “回皇上,奴婢今年13岁了。”

    绯儿这几年,许是因为跟在小朱的左近伺候,食物、营养和休息都比较跟的上,明显长高了不少,小时候那个又胖又丑的小丫头,现在已经露出美人坯子的势头来。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