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歌 > 第十二章:搬砖砸脚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舒烨稷很精干的一个汉子,从外表和气质上来看,更像军人而不像商人。他是钱谦益和成基命等人的商界代理,钱谦益原本的利益是在南京那边,但当上阁辅之后,逐渐把势力延伸到北方了,这些事情小朱现在实在没余力来管,只好听之任之了。

    大舒的理解能力很强,小朱跟他说了一遍,他就叩头表示明白了。还创造性的新提了一个建议:“林丹汗树敌过多,杀伐太重,为人又粗莽无行,对大明的威胁不是很大。与其放任林丹汗自生自灭,不如尽力维护他的统治地位。这样,可以让蒙古境内常年互相征伐,大明可在二十年内暂绝边患,或者抽撤八边,或者清剿国内叛乱,或者倾力扫平辽患。多条路都可行。”

    前半段不错,后半段就有些太理想化了,可见现在的大明内部,确实有一种毕其功于一役的良好愿望。当然,作为商人的大舒能有这个见识也算不错了。

    “好啊!大明有们这样的仁人志士,何愁不兴?进舒烨稷富平伯。但望富平伯莫要让朕失望才是。”

    “草民谢主隆恩!”

    舒烨稷是六家皇商中第一个获得封诰的(除田家)。这份荣耀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接下来的两个月,直到五月份,遵化四城才告收复。收复的时候,双方的伤亡都很小,因为四城里已经断炊半个多月了,那些人早饿趴下了。

    后金八旗总共只有3000多人,大头目也不是很多,比如小朱很想抓到的像索尼、范文程、济尔哈郎这些人先跑了,留下的都是没太大意思的小鱼小虾米。一道旨意下去,部枭首。并且立刻把这些脑袋分别送往朝鲜、兀良哈、察哈尔,大明九边等地。和上次近万颗的头颅巡回展一个目的,就是告诉这些地区的势力,大明现在还是大明,仍然有能力斩杀后金的。别他妈的相信“满万不可敌”的鬼话。

    至于蒙八旗的3000士卒,先缴械收编,给吃给喝养起来。因为舒烨稷的计划出现了变化,不知道是林丹汗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舒烨稷太能忽悠,林丹汗竟然真的认为大明想和他联兵征服蒙古左翼,而且还欣然同意了大明找借口开打的创意。

    于是,林丹汗派了几个使者去了一趟兀良哈部,态度倨傲的索要战马、美女和皮毛等物。原本这么一来,蒙古草原上的战火将不可避免,但科尔沁等部落竟然乖乖的挑选了180名少女,3600匹良马,恭敬的送到了林丹汗那里。

    林丹汗碰了一个软钉子,也不好开战了。恼怒之下,又向科尔沁、兀良哈等部,索要了60名少女和1200匹战马,科尔沁等部落依旧照办。

    这连续示弱的行为,让林丹汗很快乐,让小朱等君臣很苦恼!

    “那3000降卒,科尔沁等部落的回答是,冒犯天威,不敢生索要之心,就凭皇上的心思了。对于封王,他们都笑纳了。并且,各家出人出土地,凑成了三十六家,也请皇上封赏。”

    这个包袱丢过来,等于把小朱他们君臣琢磨了十几天,争论了十几天的策略,部化解。

    “想来,定是后金出的主意,他们也知道,现在开启战端,于大明是伤筋骨,于林丹汗是伤脏腑,于朵颜三十六家,则是伤性命的路子。因此才有心示弱的。”

    “也罢,大明现在有3千多人马的收获也算差强人意吧!”

    那被国家养起来的蒙八旗,原本就是雇佣兵性质,谁给饭吃就替谁卖命,打乱部属,分散安排进各个军中,也算是增强一些实力。至于领兵的察哈喇,则被一顿暴打之后发给战马弓刀赶出了长城外。

    “可是,”钱谦益很是忿怒的诘问道:“臣先前便不愿挑选女官一事,现在这180名蒙古女子将如何安置?”

    不但老钱急了,其他所有的人连温体仁在内,都有些不满。本来嘛,挑拨离间蒙古内部,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但当皇上的,竟然想出这么个下品的法子出来,非但没奏效,还让林丹汗也没什么借口打人家了,连大明都白花了一堆的封王、封侯和钱粮的赏赐。现在又多了这么多的异族女子,供后世史书来取笑讥讽,大家都有些愤怒。一个个的都不出主意了,估计他们心中都想,不发动言官诘难就不错了,还想让我们给收拾残局?没道理撒!

    “这个…”小朱也没什么好办法,总不能都挪进宫里吧?就这些蒙古少女,还不那天把他给刺杀了?再说,宫里多年的裁撤之后,连国锦衣卫都只有六营的规模,其中左营还给安置在南京了。

    宫里更是只有500来人,贸然增加180名带俸禄的女官出来,还怎么倡导节约?前两天不少文臣,还一个个的对小朱的节俭,上表称赞呢。

    但这回,大家又开始对小朱不满起来,人就是复杂啊!,对一个人的爱与恨,都这么反复!

    小朱扭头看了看,方正化和王承恩本来就对他专宠礼妃多有微词,加上人品上很是端正,所以是甭想指望他们了。

    张彝宪正忙活皇庄和推广红白薯的事情呢,根本不在身边。

    高起潜是个鲁人,他不越帮越忙就不错了。

    曹化淳倒是有点小聪明,但现在居然躲开了。

    后宫的人,除了阿萝和筱筠之外,甭想指望别人,但阿萝听说一下子要来180多个少女,险些跟小朱翻脸。筱筠一直是听她的安排来行事,所以也不敢给小朱出主意滴。

    “这个…”小朱以手加额,众叛亲离的感觉真不好啊!小朱只好放下身段,讪讪的跟群臣商量,

    “不如,归乐坊如何?”

    “哼哼,”钱谦益冷笑一声。“皇上以选女官为名,送秀女入乐坊,定然会被天下人耻笑!”

    “!好好好,那朕赐给列位先生以及这满朝卿家如何?”

    “哼!”孙承宗恼怒的一甩袖子,“臣等蒙圣恩宠眷,亦不敢罔分大内的女官!”

    “们!温体仁,朕赐三个女官怎样?”有困难找老温,这话现在也不管用喽。

    “呃!臣多谢皇上眷顾,但臣已有一妻四妾,夫人又有河东之故,臣不敢,臣万万不敢!”

    “哼!”轮到小朱勃然作色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不成朕就收了这180名异族女子吗?们难道就置朕于险境吗?”

    “臣等不敢!”嘴上说不敢,但居然没有人跪下。

    “好好好,朕明日下罪己诏好不好?列为先生就帮朕一次如何?”

    “皇上,这许多女子,皇上可从中优选一两名,收入宫中。其余人等,可再行分发亦可!”眼见小朱如此可怜,温体仁就出主意了。

    “那为何不送回去呢?”

    “国家大事是不能儿戏的,上朝天国的体面还是要顾及的。”

    “可是,们不是都不要吗?”

    “皇上,各家藩戚那里,似乎可行!”

    “温体仁,操纵国家法度,就不怕言官弹劾吗?”老钱。

    “历来分发女官与勋贵藩戚,乃是祖制。无妨,无妨!”老周。

    “那就这么定了。优选的事情,就钱先生、温先生会同鸿胪寺吧。”

    “臣尊旨!”

    几天后,优选入宫的两个女子,分别是科尔沁部落台吉奥巴的女儿莎林娜,和乌齐叶特部落台吉格根的女儿高云塔娜,算起来一个是皇太极的表亲外甥女,一个是努尔哈赤的表亲外孙女。这他妈的,叫什么事儿啊?一下子就矮了一辈儿下去。小朱现在开始理解群臣的不满了。

    看着礼官引领来的两名蒙古少女,小朱苦笑不得。鸿胪寺的通译已经将名字的汉语解释写清楚了,莎林娜是‘风华’的意思,高云塔娜是‘娇艳的龙珠’。靠,龙珠可是火行,风助火势,小朱又是木行,这帮家伙不会想把小朱给烤死吧?

    这两个姑娘长得嘛!!!要说还真不错,浓眉细目,脸盘圆圆的,趁着年轻还真是挺好看的,但显然,在现在这个审美条件下,两个姑娘并不被认为美丽,像阿萝、曹化淳这样属于小朱身边的近人,都比较放肆的笑出声来。

    “呃,们的名字这么拗口,干脆朕就以汉语赐们名字吧,就叫,呃,叫‘风华’和‘锦珠’吧。”

    “小女谢皇上赐名!”

    “哟嗬!们两个汉语讲的不错嘛!”阿萝一边接上了口。紧接着,袁妃、皇后都开始了好奇的询问。小朱见状,连忙冲曹化淳一摆手,跑了出去,身后留下一串的笑声。

    来到文华殿,老钱他们憋着坏笑来找小朱商议国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就都心照不宣了。那些言官,也很明智的没再纠缠于小朱,因为他们觉得皇上自己搬砖砸了自己的脚,没挑拨成蒙古,还招来这么丑的俩姑娘,挺惨的了,再上疏弹诘,怕万岁羞恼之下,治罪给他们。

    “看来,蒙古方略还是要从长计议啊!舒烨稷的提议很不错,林丹汗此人没什么本事,留着他,远远比杀了要有用处。诸位先生意下呢?”

    “臣附议,只是这朵颜三十六家的封赏怎么算?”温体仁有些愁眉苦脸的问小朱。

    “还能怎么办?既然前计不成,礼妃的法子还是要试验一下的。”

    “不妥,陛下,科尔沁和碦尔碦乃最大部落,不封王不合适,还是应该封王。而三十六家之中,多有凑数之嫌,若一概封王,似有不妥,不如封按大小,分赐公侯伯便是。礼妃之计仍可小成矣。”

    “可是,封诰之后的年赏怎么算啊?”温体仁一听说突然多了36个大爵位出来,顿时脸扭成了苦瓜脸。现在因为国事紧张,小朱把应归内帑的大部分银子都转给户部了,所以,这些赏银,一定是从户部下帐的。

    “无妨,按例每年应有赏赐,但朝廷可以互市为托词,就让那舒烨稷每年年底,从那些互市的商货中随意划分一些到林丹汗处,由林丹汗转交就是了。并且言明,其中哪一些是年赏,哪一些才是互市之用。这样,那林丹汗一定行克扣之事。”

    小朱和温体仁听老钱的这般说辞都有些傻,看着老钱道貌岸然的模样,小朱不由得想:能想出这么个损招的人,绝对不是好人。不过他这么一说,倒是一个无本的买卖,还有事没事的挑拨察哈尔和兀良哈关系,大明再出面当裁决人,久而久之,大明的政治地位想来会有些许的增长,也不错。

    眼见皇上对钱谦益的方法很有默许的样子,温体仁连忙开动脑筋增加了一条。

    “皇上,还可以在每年互市的马匹中,缩减一些交易的价格,理由就是作为折价的年赏。这样一来,科尔沁送来交易的良马,就会被林丹汗那边换成汰马送回,也是一个方子。”

    得,从这个主意来看,温体仁也绝对不是个清官,把大明官场的这些猫腻用上了。就怕林丹汗不懂这些伎俩,不过好在舒烨稷和两边的关系都不错,林丹汗想不到,舒烨稷也一定能提醒他的。就这么定了。

    “拟旨吧,就按钱、温两位先生的意思写信给舒烨稷吧。”

    是的,这样的损招儿,是不能以公文形式发放的。定下计策之后,小朱又想了想,决定还是把另一个问题抛给他们:

    “众位先生,那两名女子的女官问题,该如何是好?”

    “皇上,”显然这个问题对于老钱、老孙、老温、老成来说,不好出面,因为之前,他们反对的态度最坚决。倒是周延儒,一直比较温和,于是,老周出面解决难题了。

    “皇上,内廷女官向有六局二十四司,皇上裁撤宫中之后,多有空位,臣仔细斟酌,其中尚宫局司苑刚好定员为二人,品轶为正六品。臣恭请皇上圣裁!”

    这还圣裁个屁啊?

    “就这么定了,曹化淳,回去宣旨就是了。”扭头冲这些人叹了口气。

    “这朵颜诸部的男人,不是封王便是封侯,女人又正六品,比我大明的进士的官阶都高,朕心不平啊!”

    “…”很尴尬的沉默,大家脸上都是一副“自找的!”表情,看的小朱爆寒。

    蒙古一事先告以段落了,小朱他们又开始琢磨国内的事情了。现在的大明江山,没有一处是太平的。

    云南、两广,都有零星的部族叛乱出现。成都前一阵儿竟然地震了,要知道地震带上是没有成都滴!这倒好,地震带没事儿,成都倒先震了。

    西北以陕西为代表的流寇,是越来越不像话,并且,小朱终于等到了张献忠的消息,这家伙,竟然闹的挺有动静,已经成为大明第一寇叛了。好在洪承畴、曹文诏等人的确是人才,局面还算能够把控。

    驿站明刊的举措,得到了一个事先没想到的结果,因为明刊的详细和及时发布,很多贪污行为减少了不少。因为上面都写明了各个级别该拿多少,提留的份例多少。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下级少拿了,便会向通政司和都察院去举报。为此这两年是没少抓人,国家的三年保护期的许诺,是针对九卿地方长官这些大夫的,底下的小官吏当然不在此限之中。

    不过,为了避免把底层官员抓光,小朱还是给大家涨了工资,大明官员的俸禄已经提高到原来的三倍左右了。

    黄河,这个困扰中国绝大多数时光的老问题,现在却不是很严重,毕竟干旱嘛!干旱的时候,它还闹事,小朱就真的要自杀去了。其他的事情就是捕蝗法的实施很缓慢,但因为有义师的讲解,下面百姓的抵触情绪不是很大。由此,义师普及教育的作用,正式出现成效。

    两支水师:镇海、福海的海事银捞的是风生水起,因为大明以皇商和水师为手段,公开鼓励和外洋通商,现在南洋、西洋等地,大明福海舰队的名声极是响亮,郑芝龙的家族现在可以说是巨富之家了。也算郑芝龙明智,听从郑家唯一的读书人胞弟郑鸿逵的提醒,每年都乖乖的按照事先约定,将海事银送来。并且,因为镇海、福海的出现,整个东南沿海的航道已经被摸的非常清楚,从厦门到天津的海运也已经开始出现了,这极大的缓解了漕运的压力,也提高了不少效率。

    海事银中,只有六成是现金、现银,其余都是用各种商品来折价,这也是温体仁和毕自严新发现的法子,以前大明农民纳税,都要现银缴纳,搞得每年秋收的时候,粮价都大涨特涨。现在好了,因为海事银的出现,朝廷可以不要现银,直接按粮食来折价征收了,整个国内市场的物价都稳定了不少。

    郑芝龙和毛文龙两人见折价纳税有空子可钻,于是也开始部分商品折价缴纳了。好在发现的及时,控制在四成左右,否则的话,这么老些东西,还不放烂了?

    两京十三省的侧重也出现了变化,南京基本就负责财政方面的工作了,以至于需要重新派遣一名南京户部尚书去管理了,南京的六部,尤其是南京户部,已经由原来的闲职,变成炙手可热的肥缺了。北京这边连同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主抓军事、政治和文化建设。

    打赢了北京城防,拿下遵化四城,使得忠勇八卫的战斗力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军队了。

    而辽东关宁铁军,因为是各地方抽调最精锐军卒组成,像四川、两湖等等等等。所以,在军事压力减轻的情况下,孙承宗曾提出一个归建的方略来,云南和两广的叛乱,因精锐被抽调到辽东,以至于地方的保护力量减弱的弊端,凸显出来。那么,用北地募集优选的军户逐步换防各个地方兵种就势在必行。

    而这点,小朱是举双手赞成的,有了辽东的洗礼,这些各地将士,势必都成为了百战老兵,回归地方,一个是人伦考量,生活在老父母亲族身边,多少是一个安慰。再一个也是为了加强地方上对突发事件的抗打击力。以免将来张献忠、李自成这样的在国各地任意横行,四处劫掠。

    因为这两年朝廷的银子和粮食逐渐多了起来,北地军卒的战斗力增强了不少,补充换防到辽东之后,即可以达到普遍练兵的作用,也因为这些兵员离家比较近,同仇敌忾的士气很高涨。更重要的,是近兵出镇,粮饷上可以减少一些支出。辽东镇一年的银子有八百万之多,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袁崇焕为了安抚内地士兵,而提高粮饷的份额所致。

    逐步换防,也就逐步减少一些朝廷压力了。

    忠勇八卫中,忠卫营因为迁居的原因,使得他们都安心在河北蓟辽一带安家了,无论战斗力、士气、信心还是装备都是最精良的甲种兵团了。有了忠卫营,整个君臣的底气都足了不少。

    勇卫营作为士官培养军种,其效果也显现不少,很多军卒,已开始被汰选离开的时候,因为都有百户的职位可作,都是笑着离开的。但从最近几个月来看,近乎所有被淘汰的人,都是哭着离开的,既有袍泽兄弟之情,也有不能再进一步的委屈之心了。

    只要再过个一两年,勇卫营的效果将会更大。

    皇庄的红白薯事业,也是顺利发展。这东西,经过各路勤王援师返乡时的介绍,加上义师、驿站的宣传,很多老百姓都开始种植了,联想到一开始,大家都给吃了的窘态,很多人还很后悔,要是早种一年,就可以少遭一年的罪不是?唯独有些遗憾的有亮点:1.张彝宪贪敛的行为越来越夸张,以至于小朱不得不考虑如何敲打他一下了。任由他这么发展下去,到时候不是小朱保不保的了的问题,而是怎么给他定死法的问题了。第2个遗憾是,旱灾多年,很多土地实在贫瘠,以至于红白薯这样的耐生作物,都出现减产现象,每亩地最低的,只有70斤。看来在科学种植和改善土地地力的问题还是要抓紧的。

    再有,就是几个明星级的官僚出现在小朱和内阁的眼前,头一个是洪承畴,这小子,两年的军政大员生涯,锻炼的很是成熟,不仅政务很勤奋,行军打仗也很有道道。麾下猛如虎、罗岱、刘士杰等猛将、勇将、儒将齐备,可以说是明星阵容了。

    曹文诏,因为随袁崇焕入卫京师有功,被马世龙上报之后,给越级提拔为都督佥事,因陕西匪患,又擢升为延绥东路副总兵,和左良玉、黄得功互相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等人都是军户中一点一点打拼上来的,其中的甘苦是不能为人道的,也因此,这三人打起仗来都是勇猛异常。并且都很知道善待部曲,体贴小卒。

    周遇吉,这小子在京三营里深得李邦华的赏识,多次借机夸奖,小朱也就随手升他为千户职位了。周遇吉有个很出名的事迹:京营将中,多是勋戚中官的子弟,见遇吉出身低微,曾经取笑他。遇吉回敬道:“公等皆纨裤子,岂足当大敌。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只这一句话,小朱都要提拔他,更何况小朱相信李邦华的眼光。

    杨嗣昌,老杨鹤的儿子,是个干吏,贺逢圣,同样是干才。

    卢象升,现在才30岁。这个人以前就因为毛文龙利用汇差谋利的事情出现在小朱的眼中,当时觉得这小子挺超时代的,居然知道国际汇率存在差距,会影响国内经济这一套。可是后来,因为这次北京城防,小朱再次见识到他的本事。

    由于他募兵时间稍长,所以入卫时间较后,以至于没有被赐军号。小卢气不过,可当时的风头又的确没有别人强劲,于是私下里自己给自己的援军起名叫‘天雄军’。

    后来,在孙承宗的考绩中,有这样的话语“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善骑射,娴将略,能治军。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的品评,由此,小朱才知道,又一个文武能型选手,差点被自己给漏过去,赶紧升官,提拔他为山东右参政。并且认可了他自创的‘天雄军’番号。

    卢象升不仅成为了山东右参政,天雄军总兵。成基命还建议并实际任命他,整饬大名(邯郸大名县)、广平(河北永年东南)、顺德(今邢台)三府兵备,小卢搞的是有声有色,政绩斐然,而且,天雄军返乡之后,仍然在农闲之时进行操练,可见卢象升的志向之高,威望之博!

    文臣:洪承畴、杨嗣昌、贺逢圣、卢象升、贺虎臣;金声、刘之纶。

    武将:猛如虎、罗岱、刘士杰、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周遇吉。

    再加上虎大威、申甫、吴三桂。

    光看这些文臣武将的预备梯队,小朱是挠破了头皮也想不明白:

    ‘当初的大明,怎么就败了呢?不管了,反正这些人自己是一定不会放弃了,但愿在这些老成重臣和后起之秀的辅助下,大家哥们几个可以打赢这盘局。’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