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跨越式发展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修路的技术人员培养的速度没有想象的快,这个事情还真的不是铺上石子铺上枕木铁轨就成了的事情。

    修路之前要进行线路规划,然后测量,查看土质,以前朱慈烺知道一点,但是知道的不多,直到修铁路和公路这两年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大明才总结出一套基本理论。

    然后铁路修建的过程中也不说拉一帮壮劳力铺就完了,各种工序,处理工艺,各种公差,各种连接,应力设计等等东西都需要专业的知识。

    就一个简单的热胀冷缩的预留铁轨分析都是一门高深的学识,没有物理加算术基础知识,还有多年的温度变化统计数据,那么你就很难把路修好。

    国的热胀冷缩因为温差不同那是不一样的,这个需要经验和数据的支持,这个缝隙也不是留的越大越好,要不然整个铁路就会咣当咣当的想,震动就会增大到不能忍受。

    也不能太小,太小天气一热那就会出现铁轨被挤压弯曲变形等问题。

    这机械多了零件多了,还要考虑一下共振的问题,问题是共振大明还没有人能研究明白,现在只知道要避免同频率的波产生,所以铁轨的长短并不是完一样的。

    反正不知道对不对,只能先这样避免,朱慈烺也只知道改变震动频率和增加减震装置这两个办法。

    这些都需要科学知识,需要科研人员的不断尝试,而这些东西又不是能够短短的两三个月就能教会的。

    铁路这个东西就是越修越复杂,越修越难,当时修京城到通州的铁路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这么多,直接铺就完事了。

    到了天津段的时候,各种知识在增加,然后大家反而需要考虑的东西越来越多,效率反而降低了。

    朱慈烺相信,当铁路修到整个大明的东西两端,各种复杂地形,各种特殊地质条件,各种自然条件,一定会让铁路修建的速度进一步降低。

    所以孙传庭说十年都未必能修一条铁路不是危言耸听。

    这两天随着大批学新的学生陆续走出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大明的各个科学都在飞速发展,而发展的同时,一些原本快速进步的东西就变得粗放而不科学了。

    例如有新学生认为蒸汽机不应该只追求功率和稳定性,如何降低其自重,然后如何使得工件生产从车床加工加上手工钳工作业改为采用冲压件和铸造件。

    不说其他,最起码船上的蒸汽机和火车蒸汽机都需要这种重量更轻的机器。

    而多使用冲压件和铸造件还能大幅度的节省人工成本进而降低蒸汽机的成本。

    这个研究方向跟当前的蒸汽机研究方向都不同,要是让第一代工匠来,他们只能依靠经验和穷举法来不断试错。

    但是新学学生就不一样了,他能通过计算机械零件的受力还有各种材料的承受范围,科学的给出零件的尺寸,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成本。

    再例如新式火枪的制造中,对于其结构的优化,使得撞针的发火成功率从百分之八十三提高到了百分之九十六。

    而火枪的重量也从十六斤重降低到十二斤,而且不影响使用效果。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四斤重量,如果士兵带上四斤食物,那么他就能多打两天的仗,要是带四斤弹药,那就可以多带一百二十发子弹,这完够一场战役使用。

    哪怕是多带两个手榴弹,那能多两次攻坚的机会。

    再例如冶铁方面,经过近十年的粗放是发展,大明钢铁冶炼终于走向了科学,在钢铁冶炼专业和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大明对于钢铁冶炼的认知终于从实验科学变成了理论科学。

    还有电磁学,内燃机,声波等等,这些学科也都在积蓄创新的力量。

    朱慈烺一直搞错了一件事情,他觉得教孩子基础知识大明的发展就能进入快车道,快欧罗巴人一步完成蒸汽机革命。

    但是实际上确是,朱慈烺把这些原本应该几百年才总结出来的知识,交给这些孩子,这些孩子受教育水平直接拔高到了十八十九世纪更强的水平。

    随着时间的积累,大明不是走上快车道,而是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但是这个积累期正是现在,大明各行各业都在被科学深刻的变革着,变革就要吐故纳新,就要有阵痛有取舍。

    就像老祖宗坚持了几千年的人是女娲创造的,但是这些学生确说,人可能是猴子变的!

    然后百姓就会说:“我去你奶奶的腿,你才是猴子变的,你家都是猴子变的。”

    虽然朱慈烺也知道后世反进化论的学说层出不穷,认为人是外星造物或者神造人假说一直存在。

    不过那都没有关系,科学就是要不断探索,谁对谁错,拿出证据说话就是了。

    孙传庭最近没少被这样的改变头疼,尤其是当他打算着手让内阁也参与科研的时候,确发现科研这种事情那些专家和新生代的学生自己吵的都不可开交。

    孙传庭自认为自己也算是学过这些知识的人,但是他也就是涉猎一下而已,还没有到能帮着判断谁对谁错的地步。

    当然这次铁路事件,就不用判断谁对谁错了,这个是从大局观出发,从战略角度出发,这个正是孙传庭擅长的。

    朱慈烺最终同意了孙传庭的提议,先捡重要的修,不过天津到徐州的铁路还是要修,把京城和西北连接在一起,绝对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又设计到铁路大桥修建的事情,这两年钢筋水泥桥梁在各地都在尝试,但是能跨过黄河的大桥大明还没有尝试过。

    而为了修这样一座大桥,工程人员计划先截留黄河,然后在分流,等修好了大桥之后在把黄河给截留回来。

    朱慈烺原则上同意了,不过黄河可以截留?那将来长江呢?是不是以后修这样的桥大明各个河流都要这样截流一次?

    这个问题留给工程师慢慢考虑,孙传庭走的时候看了贵喜一眼,这家伙不会真的让今天他的话上报纸吧?那还不被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