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六百零四章 王氏实力
    在李祐大婚后,进攻倭国之事基本敲定。

    王审知出动水陆大军十五万,进攻四国地区,朝廷出兵三万从对马海峡攻九州,南北夹击,扫平倭西,然后合军长驱直入,挺进平安京。

    为了表示诚意,王审知献军俸一百万缗,粮草三万石,支援大唐。

    有了这些钱粮,大唐前期的军资算是够了。

    只要能在倭国打开据点,广东道、淮南道的粮食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上去。

    不过福建的实力令李晔咋舌不已,暗道王审知果然财大气粗。

    福建也就六州之地,被王审知经营了近三十年,居然就能掏出十五万大军。

    这要是跟大唐死磕,加上海上势力,够李晔喝一壶的。

    在皇城司密报之后,李晔才得知王审知为了这一战,把部家当都压上了,广募东海群盗,连大食商队的护卫也招募了,承诺他们可以肆意劫掠。

    最奇特的是王审知的水陆大军中,还有七千倭人海贼。

    看来带路党不止是中土的特产。

    其实想想也是,后世倭人在美帝面前,不也是毕恭毕敬的吗?

    大唐的三万大军,主力是刘知俊的两万天策右军,顾武水军为辅。

    三万大军,又有王审知支援,大大减轻的朝廷的负担。

    兵贵精而不贵多。

    天策右军步军为主,有少量重骑,正适合九州岛的多山地形。

    历史上蒙古人推不进倭国内地,其实也是受了地形限制,蒙古骑兵不擅山地作战,在正面击败倭人之后,却无法突破九州岛崎岖的地形,进入其腹地,所以才打不开局面。

    秋收之后,李巨川与刘知俊回返长安,李禔留在福州负责沟通、后勤,以及随之而来的接管福建境。

    “这些年你束手束脚,到了倭国,可随心所欲!”李晔特意强调。

    李巨川、刘知俊都是一愣,话中的意思听明白了,但却不明白李晔的仇恨从何而来。

    毕竟李晔算是个仁君,至少对大唐百姓不错。

    倭人这两百多年来,也还算老实,跟大唐的关系也不错,派遣唐使,面唐化,高僧空海引密宗真传入倭土,名臣晁衡仕唐五十载,都是一代佳话。

    但李晔深知这只是表象。

    倭人是有长处的,特别擅于学习,也特别会隐忍。

    所谓忍术、剑道,不就是各种偷袭吗?

    在地缘上,它是中土永恒的敌人。

    一旦它强大起来,刀锋肯定对向海之彼岸。

    刘知俊眼神大亮,“末将领命!”

    李巨川道:“王审知若取倭国膏谀之地,王氏将兴。”

    李晔笑道:“倭国虽然腐朽,但还是有一战之力,王审知若是占了平安京,灭倭国王室,倭人难道不会找他报仇?”

    在李晔看来,倭军不足为虑,早已腐化,没有多大战斗力。

    关键在于地方豪强与庄园主,他们有一定的实力,倭人向来骄狂,自会容忍京城落于外人之手?

    大唐只要占据倭西的九州,加上对马岛、壹岐岛为跳板,便可对王氏形成威慑。

    王审知先站住脚再说其他。

    历史上倭人能入侵中土,要么是中土大乱,要么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这个时代,他永远没有这个机会。

    大唐不是历史上的大宋,也不是白山黑水里崛起的土匪,李晔有信心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把海洋灌入大唐的基因中。

    其实华夏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陆地民族。

    那是满清自己的帽子,他们闭关锁国。

    东吴便有大臣巡视南洋,隋炀帝也搞起了海军,攻打流求。

    至于大唐,两百年来,沿海兴起的港口城市便是证明。

    “将士们可有怨言?”李晔问道。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圣人安心,儿郎们为国征战,怎会有怨言?”刘知俊道。

    话虽然这么说,但将士们心中怎么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上下同欲者胜,国家开疆拓土,将士一个个出生入死却一无所得,太说不过去了,“倭人子女钱帛,任尔等取之,朕只要土地!”

    李晔记得九州萨摩藩就有一座大金矿,品质高,易开采。

    对如今的大唐来说太重要了。

    “末将待儿郎们多谢圣人!”刘知俊的所有束缚都被打开。

    三条军纪再无约束力。

    剩下的就看他刘知俊的刀子狠不狠。

    李晔伐倭的密令下达,天策右军诸将皆大喜,然没有将要大战的紧张感,一个个喜笑颜开的跟父母妻儿告别。

    当初淮南系在新罗发了一笔横财,军中无人不知。

    李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合理的利益可以接受,没有利益的激励,将士们凭什么去玩命?

    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不也是利益主导的吗?

    在这时代,倭人根本就没入大唐的眼。

    当年刘仁轨白江口一战尽灭倭国精锐,倭人举国震惊,又是修长城,又是迁都的,一片风声鹤唳,岂料大唐根本就没看上他们。

    不过这也导致大化革新向面唐制转变。

    两万大军出征,也不至于动摇国本,大唐也负担的起,朝臣也就没有多少怨言。

    这么多年,他们早已习惯了李晔的思维方式,尽力执行就行了。

    这也是开国皇帝的特权,想打哪儿就打哪儿。

    在他们眼中,李晔无疑是英明神武的。

    每次决断也没令他们失望。

    出征大军将在莱州集训到明年春暖,九月之后,便是对马海峡的飓风期,而十一月之后,天气转寒,不利征战。

    顾武的水军已经出发,扫荡对马海峡附近的海贼,偶尔也与九州豪强发生冲突,但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只要亮出大唐旗号,倭人们客客气气。

    这时代的倭人对大唐崇慕中带着恐惧。

    白江口一战把他们彻底打疼了。

    心理优势在唐军。

    王审知则不讲武德,以海贼侵扰倭国南部沿海,洗劫城池。

    倭人大惧,但醍醐倭王不为所动,专心礼佛饮宴,国中大事都托付藤原氏,此时藤原时平新死,藤原忠平摄政,对地方的控制力更弱,更加不敢轻易出兵,海贼只要不冲进平安京,他们自然也不会管。

    反倒是地方庄园主,积极组织武士,守卫地方,向倭人朝廷表达不满。

    藤原忠平以天皇的名义向大唐派出使者,请求约束沿海。

    李晔连见他们的兴趣都没有。

    为了配合唐军的攻势,李晔带着亲卫都与黑云长剑都下升州。

    顺道巡视江南诸道。

    太子李祎留在长安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