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扶着岳从后面挺进岳 > 第1690章出迎(二)
    徐世绩呲牙一笑,果断的摇头,“这俺哪里晓得?怎么,你跟吴王殿下有旧?”

    他其实知道刘敬升想问什么,只是他可不想蹚浑水,他也就是沾了个驸马的光,才能够消消停停的回朝述职,不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

    刘敬升等人就得想的多些,只不过那能跟吴王杜伏威比吗?刘敬升这问的就有问题,也就是他徐世绩不想多事,不然挑逗一番,不定刘敬升能说出什么话来呢。

    刘敬升赶紧摇头,“那哪能啊,俺只是有点好奇,你说吴王都到这个地步了,再要封赏能赏些什么?”

    徐世绩也摇头,“那不关咱们的事,朝廷既然能允吴王领兵,肯定心里有数,别操心这些有的没的了。

    俺跟你说,这次可是个好机会,吴王回京是去献捷的,你不跟着回去一趟?很多年没见陛下了吧?

    去长安见驾,跟陛下喝上几杯,好好聊聊,别老是待在洛阳,日久情义可就澹了,你说是不是?”

    见老徐转开了话题,刘敬升知道这厮心里有谱,不会露什么口风,于是也不再深问。

    至于回京的问题上,刘敬升其实有着自己的算盘和见解,不会轻易被别人湖弄。

    “没有诏命,俺哪能入京?

    陛下是念旧情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不会忘了咱们这些人的,再者你忘了?去年陛下东巡的时候俺见驾了的……”

    徐世绩立马笑了起来,捋着自己的短须连连点头道:“你看俺这记性,怎么就忘了这茬,说起来洛阳这地方其实也不错,一年一个样子。

    你是不晓得,三四年前,俺第一次进洛阳城的时候,那景象……想起来就觉着背后凉飕飕的。”

    刘敬升笑着捶了他一拳,还挺有劲,捶的徐世绩身子一晃,他愤怒的瞪了刘敬升两眼,不过随即就呵呵呵的傻笑了起来。

    这些当年的老人儿啊,心思还是非常灵透的,想要湖弄他们可不容易,东拉西扯,胡说八道肯定不成。

    他也知道刘敬升不怎么想回长安任职,原因嘛不用说,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大将军们在外面要逍遥的多,没几个人真的愿意回去京师。

    只是刘敬升比起其他人来野心要少的多,他不是放不下兵权,而是不想去到长安不得自由。

    而且他的出身不好,长安是门阀世族汇聚之所在,到了那里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刘敬升不耐烦这些。

    世上之事就是这般奇妙,后来围城式的哲学在当世展现的也很具体,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便是回朝当个京官,可有些人却想着尽量远离政治核心,过的逍遥自在一些。

    实际上徐世绩嘴上不说,还老是劝刘敬升回京,可在心底里还是很羡慕刘敬升的,对皇帝陛下惟命是从的人多不胜数。

    但罗士信,刘敬升,赵世勋这些人到底不一样,他们是皇帝近卫出身,不管在什么地方任职,皇帝都很放心。

    所以什么时候招他们回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把自己一摊的事情办好,其他的不用在意太多。

    刘敬升心态尤其平和,这些天在洛阳两人饮酒之余,谈论起当今天下大事来,人家刘敬升就不太这些。

    什么功劳啊,地位啊,权势啊,门户啊,刘敬升说起来表现的都很平澹,好像就等着岁数再大一些,便在大将军的位置上退下来养老了。

    连落叶归根都不曾想过,他觉着洛阳这地方还成,只要皇帝不让他挪窝,他就在洛阳安家了。

    他和徐世绩完是两种人,徐世绩还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自己的功业,如今妻子有了身孕,也算了了他一桩心事。

    他一直在向神佛祈祷,最好生下来的是个男孩,那样一来,他徐世绩也就算有后了,对家里有所交代之下,便能力谋求出外领兵的机会。

    他的老师那么大岁数了还能立下功业,他徐世绩年纪轻轻,才不愿意在长安久居。

    天下打下来了,剩下的就是开疆拓土之功,他徐世绩不是沉溺于富贵荣华不可自拔之人,必定是要名留青史的……

    …………

    王智辩陪着两人,也不刻意去听他们在说什么,眼巴巴的瞅着官道,心说人怎么还没到?身边两个家伙滴滴咕咕的,实在让人心烦的不行。

    也没让他们多等,烟尘起处,百来骑纵马而来,到了远处打望一下,速度渐缓。

    王智辩三人打望几眼就当没看见,他们都是身经百战之人,知道前面过来的这些都是大队人马的前驱,战时其实就是斥候。

    后面的人马离着还远呢,至少得有十几里。

    徐世绩就在那里叨咕,“都来到洛阳的地面上了,行军还如此有章有法,吴王果然名不虚传。”

    其他两人就算没读过什么书,也从这话里听出了几许酸熘熘的味道,不由都乐呵了起来,心里大致上都是一个念头,驸马爷也会嫉妒的吗?

    …………

    吴王的车驾还真就到了。

    也不是什么车驾,杜伏威没有坐马车或者轿子的习惯,他是地道的武人,只要身子骨还成,出行的时候就一定会骑乘战马。

    到了洛阳左近他也没耽误工夫,甩开大队人马先就赶了过来。

    到了迎候的人群不远处,杜伏威率先滚鞍下马,护卫们呼啦啦的从战马上跳下来,跟随在他身边。

    跟随杜伏威回来的自然是他的亲军卫士,大概也就二三百人。

    杜伏威不是卫府大将军,他是大唐征朝水师行军总管,是一个标准的从前隋沿袭下来的战时职位。

    一旦率军班师回朝,这个职位自动也就交卸了出来,这些亲军和其他随他回转的军将,在押送高句丽人去到长安之后,便会各归建制。

    这些人出征参加东海战事长的有三四年,短的一两年,身上都是带着军功回来的,精气神上和几年没有仗打的唐军就明显有了区别。

    再是精锐的军队,不经战阵检验,时间长的话,也难免退化。

    唐初的唐军将士至此已经分成了几个部分,和突厥接壤的漫长的边境线上,驻守着的唐军,有二三十万人。

    多是集结于河北,晋地,榆林,朔方,灵州,凉州这些地方,他们身上还保留着唐军扫平天下时的传统,不问兵力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

    参加东海战事的大军大致有十五万人上下,大部分都是从驻扎在河北,河南,山东各部抽调的精锐人马。

    在海上打了三年多,因为与敌人连连激战,这些兵马也可以说是唐军步军当中最为精锐的一批人了。

    剩下的零零散散的驻扎在各地的防御性军队,渐渐多有裁撤,转归折冲府,这种情况估计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用得上府兵的大规模战争,大唐还没有经历过。

    将来的一段时期,眼瞅着也不会有这种机会。

    另外一个时空当中,唐初动员府兵参战就是要攻打高句丽,同时也显现出了唐初境况的窘迫。

    李破这里就要稍微轻松一些,主要是平定天下的时候没费太大的力气,当晋地大军发力的时候,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把李渊,萧铣,窦建德等诸侯消灭掉了。

    而且未有大的反复,即便如此,攻打百济,倭国,高句丽的战事还是把大唐的国库给弄的空虚无比。

    这就是国力虚弱的表现,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哪里会这么困难?

    比如说杨广率百万大军征伐辽东,失败之后还能有余力发起第二次,第三次北征,那还是在杨广东游西逛,建城修路,折腾掉了一多半家底的情况下发生的,你想想杨坚留下来的底子该有多厚实?

    唐初这会跟人家比起来,那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恢复个十年二十年估计就能看见前隋鼎盛时期的后脚跟了。

    …………

    杜伏威大踏步而来,那气势看上去风风火火,稍一示意,护卫在他身边的军兵便哗啦啦的散开,按着刀柄立在原地。

    看着走近的吴王殿下,三位大将军眼神都比较复杂。

    这样战后犹自带着些血腥气的气质,他们都曾经拥有过,只不过现在嘛……

    不说刘敬升这个家里蹲,就算是只在长安待了半年多的徐世绩,在得胜归来的这些人面前,气势上就要输上一筹。

    没办法,每一次大的战事结束,百战余生之下,都是参战各部气势最为鼎盛的时期。

    战事虽然结束了,可心理上却不会那么快速的平静下来,行为举止上依旧按照战事进行的时候在要求着自己。

    “裴公怎的出来迎俺,这可折煞俺了。”

    众人纷纷施礼之间,杜伏威哈哈大笑,笑声传出老远,中气十足。

    上去就一把搀住了裴矩,他和裴矩其实也只是一面之缘,去东来的路上路过洛阳,受到了裴矩的款待而已,没什么交情。

    不过这时相见,杜伏威是看谁都很亲切,都是家乡人啊。

    裴矩笑呵呵的跟他说了两句,也不用裴矩引见,杜伏威游目四顾,三位大将军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被他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