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餐桌上响起了手机铃声。

    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开始拥有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在美国大学的食堂里出现手机铃声,已经没什么稀奇。

    那铃声的音乐,沉闷而悠长,飘在一片“嗡嗡”声中的食堂里,让方自归觉得忧伤。

    方自归和马小飞面对面地坐着。

    正说得兴高采烈的白人男生终于接了手机,忧伤的铃声停止了。取餐区的不锈钢盆子里,盛满了各色的食物。红色的披萨,黄色的面包,花花绿绿的蔬菜色拉。一个穿着暗红色制服的白人妹子服务员,嘴角带着笑意,用木勺子在一个木盆子里搅拌着几种蔬菜。一个戴黑框眼镜的亚裔男生面带微笑地端着托盘走了过来,托盘里盛汤的碗冒着热气。一个反戴着蓝色棒球帽的白人男生一边读着一份铺在桌面上的报纸,一边用拿着小勺的手搅着咖啡。一个金发的白人女生端着一杯橙汁在嘴边,却一直在说话,坐在她身边的两个人都侧着头听她说。一个大块头的黑人男生大口地喝着啤酒,坐在他对面的一个穿着短裤和篮球鞋的白人男生靠在椅背上,抬起的一只脚大大咧咧地踩在旁边的椅子上。

    这里的用餐环境非常舒适,取餐区内,没有中国大学食堂里那种一列列的长队,用餐区内,咖啡色的实木桌子,在面积巨大的食堂里摆得并不拥挤。透过高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食堂外面的绿色草坪和几棵大树,极远处,一架白色的飞机正好在天边慢慢地经过。

    但是在这么轻松的氛围里,方自归却感觉到一种特别的忧郁来。

    “所以,你要想办法融入这个社会。”马小飞说。

    “但是,好像很难融得进去。”方自归道。

    “到我们教会来呀。参加教会,也是融入美国社会的一部分。”

    方自归想了想,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说:“你们那个学经班,不也都是中国人嘛。我觉得,能和某个白人或黑人成为哥们,那才叫融入美国社会。但实际上,墨西哥人还是喜欢跟墨西哥人打交道,中国人还是喜欢跟中国人打交道。包括你自己,你放了学,参加的还不都是中国人聚会?交的朋友还不都是中国人?”方自归顿一顿,“我也尝试和白人同学聊过天,发现聊半个小时还行,半小时以后,就无话可说。”

    “还是因为语言障碍。”

    “不是因为语言障碍。语言的问题,努力以后还是可以克服的,但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我觉得就是努力了也克服不了。几个白人同学聊天,我发现很难插进去嘴。他们因为一句话笑了,我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所以就很尴尬。”

    “那我们也只能尽量改变自己。这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应该我们去适应人家,不可能让人家来适应我们。”

    “嗯,理是这么个理。”

    “Victor,现在你上课能听懂了吧?”

    “比刚来那会儿好多了。并且,这学期《智能控制理论》和《配电网自动化》都是华人教授,他们虽然上课用英文,但如果有什么关键地方我没听懂,倒是可以用中文请教的。”

    “是的,美国大学里华人教授很多。”

    “是吗?”方自归半信半疑。

    “是啊。我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说美国电脑研究中心十九个主任,有十二个是华人。美国常青藤大学中,三分之一的系主任是华裔。”

    “咱们这个在美国的少数民族……这么牛逼啊!”方自归有些惊讶。

    “那可不。”

    方自归做上侍者后,很快总结出这份工作最关键的技术,是人脸识别技术。一眼就判断出客人给小费的风格是慷慨还是吝啬,这个技术非常重要,这直接决定了方自归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就是他的殷勤和更多的服务时间,尽可能地分配到产出最高的人群中去,这和“资本总是流向回报更高的地方”是同一个道理。这个技术,要求方自归把一个人的装束、外貌、气质、表情、甚至嘴角的一丝微笑或脸上的一条皱纹,与“回报更高的地方”联系起来。从小费收入的增长趋势上看,方自归还联系得不错。

    这一日天色已晚,餐厅里已经没有几个客人。方自归刚给两位客人结好账,就看见一位新顾客推门进了餐厅。方自归迎上去,用他的生物人脸识别技术一扫描,便把这位客人归入“低产出人群”了。不过,既然到了这个钟点,餐厅生意已进入淡季,自己的资源反正闲置也是闲置,对这位客人服务周到些也无妨。

    “请问您需要什么饮料?”方自归把客人引入座位后,突然改用中文说。这位客人进来时方自归就判断他是个中国人,和客人说过几句话后,方自归就从他的英语口音上断定他是中国人了。

    客人微微一笑,也用中文说:“茶,谢谢!”

    方自归给客人上了茶,客人也自取了食物吃起来。方自归服务完另一位顾客,站在餐厅里无所事事,突然想和这位中国客人聊聊。餐厅是不允许员工和客人闲聊的,不过老板已经下班了,现在餐厅里也不忙。

    “菜还合您的胃口吧?”方自归用中文问。

    “还好,就是鳕鱼有点儿凉了。”客人也用中文回答。

    “需要我帮您加热一下吗?”

    “啊不用了,也快吃完了。谢谢。”

    接下来,才是方自归真正想问的问题,“先生,您在美国生活很长时间了吧?”

    “是的,我八五年来的美国,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您觉得您现在已经融入美国社会了吗?”

    “怎么说呢?其实我的朋友也都是中国人,融入不融入,生活还是能照样过。”

    “这样子您快乐吗?”

    “习惯了,也还好。”

    “我来美国还不到一年,现在就觉得,在美国的生活挺没意思的。我想听听前辈的建议,”方自归面露诚恳,“研究生毕业以后,我是回国好呢?还是像您一样,找个工作在美国坚持下去好呢?”

    客人放下了刀叉,“可能还是回国好。”

    方自归很意外,“是吗?为什么呢?”

    客人有些感慨,“你回去就是人上人啊!而我在这里,其实是二等公民。”

    “二等公民?”

    “拿我来说吧。我在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服务了十年。十年前刚进去的时候做工程师,工资还算是高的,跟国内比更是高得不得了。但我现在还是工程师,工资也没怎么涨。怎么说呢?我是中国人,不管怎样是进不了公司管理层的,我这样一直做下去,也就只能做个工程师了。我觉得反而是在国内,人生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变化。我好多年没回国了,今年我回国探亲,我看他们噢……真的,我对国内的变化很吃惊。”

    方自归恍然大悟,原来在美国做科学家虽然不错,但科学家的名额毕竟有限。在美国的大部分华人做不了科学家,只能长期做科员,想混个科长当当,都非常不容易。方自归又问:“既然这样,那您为什么不回国呢?”

    “我已经和国内生活脱节了,要改变现状也很难。比如说,我孩子已经在美国接受教育,回国就要中断这种教育,很麻烦的。况且,人都是要面子的,我国内的大学同学,都是这个长那个长,要么就是部门经理总经理,难道我回国,还继续去做工程师吗?”

    方自归又恍然大悟,怪不得牛顿三大定律中排第一位的是惯性定律。人生也有巨大的惯性,某一种人生过得越长,惯性就越大,改变起来就越难。这天晚上和这个客人聊天,收获还真是很大。

    当晚一回到拖车里,方自归就想与周由分享这天的收获,说:“今天不错,几个澳大利亚人给小费,竟然是十块的票子。快下班的时候,还碰到一个华侨,和华侨聊了聊美国梦。”

    “自归,你不知道吗?”周由看到方自归心满意足的样子有些诧异。

    “知道什么?”方自归这才注意到周由眼神里的忧郁。

    周由黯然道:“几个小时前,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飞机轰炸了。”

    方自归惊讶地看着周由,“什么?竟然……到底怎么回事?”

    “据说美国飞机投了五枚精确制导炸弹,三个中国记者被炸死了。”

    “美国方面有什么说法?”

    “美方还没有任何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