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公憩系列大全的故事情节 > 第179章 凤翔之围
    李茂贞为他的轻率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他的这次出击带有浓重的赌博性质,如果马景没有骗人,那么李茂贞将重创朱温,从而换来关西地区的长期稳定。如果李茂贞谨慎一些,先巩固西、南的战略纵深,放任朱温“撤兵”,那么关西地区将会长期面临朱温的威胁。

    李茂贞大势已去,不得不将投降提上日程。既然朱温声称是来迎接昭宗的,那么李茂贞就同意将昭宗送回长安,洗脱自己“挟天子”的罪名。

    迎接昭宗,不与李茂贞争抢地盘,这是朱温的口号,而这句口号是基于李茂贞握有重兵的前提。如今,李茂贞元气大伤,兵力几乎消亡殆尽,他还有什么资格跟朱温讨价还价?

    朱温用“蚰蜒堑”围困凤翔,即在城外挖出弯曲盘旋的战壕,架设铁丝网,铁丝网上悬挂铜铃,还布置军犬。这种防御工事非常实用,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种形势下,李茂贞的势力日益瓦解,其部下要么投降西川王建,要么向朱温投降。其中,李茂贞的养子李彦询、李彦韬就阵前起义,出城投降朱温。

    朱温派司马邺携带奏章进城。司马邺原为同州匡国军留后,在朱温西进时主动投降,又帮朱温劝降了华州镇国军节度使韩建,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口才。

    随后,朱温不断向城中进献食物、绸缎等物资,孝敬昭宗。

    昭宗每次都要把包裹原封不动地先送到李茂贞那里,请他过目查验。昭宗具有丰富地被挟持、软禁的经验,此举是为了向看管者证明自己的清白,免得遭猜忌。

    而李茂贞自知其势力已经今非昔比,再也不敢如此狂悖,不敢再“验货”,一律免检放行,以证明自己不曾“软禁”皇帝。

    几天后,朱温派使节正式商谈和解事宜,同意暂时停火,并同意百姓出城砍柴摘菜,汴军不再对其阻挠、劫掠。

    朱温声称已经修复了宫殿,准备迎接圣驾回銮。昭宗也派高级官员回访。

    但是李茂贞还是不甘心就此失败,他试着再抢救一下。在停火协议期内,李茂贞突然出兵攻击城西的汴军,再次被打败。

    朱温允许城里的百姓出城讨生活,一方面是出于政治观瞻,摆出人道主义至上的君子相;另一方面,也是给李茂贞挖坑。朱温命投降的官员穿上红色官袍(四、五品官服)回到城里,号召城里人投降,投降的人就以外出樵采为由,光明正大地从城门走出,投送到汴军怀抱,也有人在夜间缒城而出。

    李茂贞气急败坏,不断袭扰汴军大营,却屡战屡败,军心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他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他的堂弟——李茂勋。

    11月1日,鄜州保大军节度使李茂勋,再次率部一万余人,增援凤翔,驻扎在城北山坡至上,与守军点燃烽火,遥相呼应。

    朱温围点打援,打了个大援,放下这一万多人不管,命令孔勍直接掏李茂勋的老巢,进攻鄜州、坊州。

    短短三天,两州相继陷落。在此战中,孔勍留下了“雪夜下鄜州”的佳话。

    拿下鄜州之后,孔勍下令保护李茂勋及其将领们的家属,城中社会秩序井然有条,百姓生活没有遭受任何骚扰,随后将李茂勋全家迁至河中。

    李茂勋得知消息后,率军逃回。

    失去了最后的支援,李茂贞真的困守孤城。汴军每晚都在城外擂鼓吹号,声势震天,城中守军不得休息,非常疲惫。

    白天,双方士卒则进行单调且乏味的诟骂,用辞也很单一。汴军骂岐军“劫天子贼”,岐军骂汴军“夺天子贼”。

    汴军把城外的野草割得干干净净,别说粮食蔬菜,连草都不剩。

    城里的粮草极为短缺,时值隆冬,城里冻饿而死的军民难以计数。有的饥民躺在床上虚弱地呻吟,还没有断气,就被其他饥民用刀子剐下肉来吞食。街市上也出现了贩卖人肉的商贩,每斤一百钱,同时,狗肉是每斤五百钱,民贱不如狗。

    李茂贞不得不用狗肉来供应昭宗的饮食,总不能让天子吃人吧。

    昭宗及小皇子的衣服,也拿到街市上卖掉,换钱买东西吃;用水泡过的松果或柿皮来充当草料,喂养皇帝的御马。

    李茂贞增加了守卫行宫的军队,名为守卫,实为看管。他倒不是看管昭宗,而是看管宦官,因为他们是李茂贞与朱温谈判的最后筹码,适时割舍的棋子。

    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宦官内部出现了严重分裂,开始怨恨韩全诲等人。

    为求自保,宦官们开始推荐韩偓当宰相。韩偓耿直而刚烈,既不服从于宦官势力,也不肯与崔胤等文官势力同流合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韩偓极力反对崔胤“诛尽宦官”的主张。所以宦官们开始上下运作,让韩偓当宰相。

    宰相苏检派亲信向韩偓透漏了这一想法,试探他的意思。韩偓大怒,先批评苏检等人“来路不正”,再指责他们尸位素餐,最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宰相”是个高危职业,很可能被当做“岐汴争雄”的牺牲品,现在你们朝不保夕了,还想拉我当垫背?妈的妈——姥姥!不当。

    这时候,走投无路的李茂勋派来使节,向朱温表示投降,并改名为李周彝,我们下文沿用“李茂勋”。

    至此,李茂贞在秦岭以南的全部州县,都投降了王建;关中所属州县,全部投降了朱温。

    李茂贞独守凤翔孤城,束手无策,不得不再次向朱温发出求和请求,这一次,他将拿阉党纳投名状了。

    在写给朱温的信中,李茂贞强调道,这次灾祸全是韩全诲等宦官所引起,之所以把皇帝接到凤翔,完全是出于保护皇帝安全的考虑,而绝不是挟天子。您既然要匡扶社稷,迎回圣驾,那就烦劳您大老远跑来,我愿率领身边仅存的这点儿残兵败将,鞍前马后地服侍您的左右。

    说的话很婉转,很动听,翻译过来一句话:我投降了。

    朱温的回复也很堂而皇之,大意是说:我本来就是来迎接皇上的,您要是能与我同心协力,就再好不过了,咱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得到朱温有意和解的承诺后,昭宗皇帝与李茂贞、苏检、周承诲、董彦弼等主要头头脑脑们共进晚餐,商讨和解事宜。

    席上,昭宗点破主题,说道:“亲王以下,每天都有冻死、饿死的。就连行宫里的亲王、公主、嫔妃,也只能吃稀粥度日,现在连稀粥都供应不上了,诸位爱卿,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众人哑口无言,默不作声。

    昭宗点点头,“朕认为,应该尽快和解。”

    十几个凤翔士卒在行宫外拦住宦官韩全诲,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说我们凤翔生灵涂炭、满城军民冻饿而死,全都是因为你们这几个大阉人!吓得韩全诲跑到李茂贞面前哭诉。

    李茂贞安慰韩全诲,“几个没文化的小兵,他们懂个什么?”命人斟了两杯酒,给韩全诲压惊。

    韩全诲又给昭宗磕头哭诉。昭宗同样是好言安慰。

    转身出门后,李茂贞的养子李继昭拦住韩全诲,对他说道:“从前,杨复恭害死了杨守亮一家,今天,你也想害死我李继昭一家吗?”随后对韩全诲破口大骂,骂痛快了,就出城投降了朱温,拿去了“继”字,恢复原名“符道昭”。

    “倒杨运动”中,杨复恭逃到杨守亮的兴元府,寻求庇护,最终,杨守亮与杨复恭全部被消灭。李继昭用杨复恭的典故,喊出了李茂贞集团内部的真实心声。

    李茂贞何许人也,他绝不会当第二个杨守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