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里有些人不太成器,朱允煐可以说毫不意外,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不能因为这是皇家,就要求一个个的都是贤良的。文臣武将家,也都是有着一些纨绔子弟。就算是寻常百姓家,说不定也有一两个不成器的孩子,这很正常。

    更何况宗室里头,  绝大多数一出生就是所谓的含着金钥匙,一个个的地位超然。所以有着一些纨绔或者跋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寻常的律法对于这个群体来说,约束真心算不上大。不要说朱允煐了,就算是老朱那般爱民如子,教育也算得上是比较严厉,可是他的儿子当中,为非作歹的不在少数。

    朱允煐显得就很坦然,晋王府那边如何闹腾,  朱允煐也不是很在意,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就好。

    更何况这些也算得上是朱允煐有意为之,朱济熺这个晋王,也是时候稍微的整治一下晋王一脉了。他那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朱济熿,这就是个十足的小人、恶人,顽劣不说,这是一个劲的在告刁状,这是想要掀翻他的大哥啊。

    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情,如果朱允煐认可了朱济熿的一些所作所为。他到时候废了朱济熺,那自然也就意味着晋王的王爵要落在‘首告有功’的朱济熿身上。

    这么一来显然就是‘宗室不宁’,说不定其他的宗室子弟就要动一些歪心思了。

    要是能够将大哥乃至父亲给弄倒,他们就可以取而代之了。这样的事情对于不少人来说是一个优惠,凭什么只能当个郡王乃至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完可以有更多的期待啊。

    至于朱济熿,先不说朱允煐对于这个平行不端的堂弟本身来说就不喜欢。更何况作为皇帝,有些时候也需要拿出一些挥泪斩马谡的魄力来,  他需要的是整个宗室的平稳,而不是整天都应付着宗室内部的互相斗争。

    他要办的事情可不少,可没有什么心思在这些事情上耗费更多的精力。

    写完信,朱允煐说道,“将这个折子快马送去凤阳。”

    王承恩双手接过迷信,高举过头顶慢慢倒退几步,然后才转身。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哪怕朱允煐递过信之后就在批阅奏折,但是王承恩也不敢有任何的大意。

    刚刚交代完小太监去传信,王承恩就看到了严震直,“严尚书,陛下今个心情可不好。尚书这时候觐见,怕是要挨数落。”

    “多谢王大伴提点。”严震直虽然是尚书,不过表面还是尊重王承恩的,“今个咱可是有着一些个好事情,陛下听了想来是会高兴的。”

    王承恩立刻笑了起来,是由衷的开心,“那可是好事!陛下这几日不太高兴,奴婢看着就揪心。满朝上下这几日,  就没一个能让陛下顺心的。到底是潜邸老臣,最能为陛下分忧。”

    听到王承恩的话,严震直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和王承恩关系还算融洽,  除了王承恩是皇帝的贴身大太监之外,多少也是因为这都是当初的潜邸老臣,早早的就认识了,那也是‘相识于微末’。

    虽然这么一个‘微末’,也是比较让人感觉到高不可攀的地步。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潜邸老臣,当年也都是陪着朱允煐去北平府修建皇城的。

    两个人也没有多说什么了,说到底还有正事,这些正事可不能耽搁了。

    更何况两个人其实也很清楚,虽然都是潜邸老臣。只不过王承恩到底是内宦,严震直是外臣,这两个人要是私下里关系太好了,皇帝肯定不乐意。

    所以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更好一些,王承恩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严震直等人自然也就更加的明白这里头的一些门道了。

    有着一个强势的皇帝,不要说内宦和外臣了,就算是臣子们之间,走的太近都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情。比如说茹瑺和严震直,他们都是潜邸老臣,也都是皇帝信任、重用的心腹。

    但是这两位都是官至尚书,他们比谁都清楚不能走得太近。要不然的话,那就是结党了。真到了那一步,现在的风光说不定就要变成催命符了。当今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这些老臣们其实也都是心里有数的。

    王承恩还是回到了武英殿,自然也是帮着严震直通报。朱允煐头也没抬,直接接见就好。

    “不用多礼了。”朱允煐直接开口,“震直,今日求见,可是有要事?”

    严震直的字就是‘震直’,这也是老朱给改的名。这样的以字为名,可不是什么羞辱,对于严震直来说也是一种恩典,这是一种荣誉。

    严震直立刻说道,“陛下,龙江船厂那边说了,新的海船可以建造了。泉州船厂那边的福船有黄氏一族参与,高大如楼、底平深大,势力雄大便于冲犁。船上俱配火器,大发贡、碗口铳、鸟嘴铳、喷筒等大小火器。”

    这还真的是好消息了,虽说这么些年来,朱允煐一直都是重视远洋,大明朝这么些年来也确实没有停止持续不断的建造一些可以远洋的大船,将两宋时期就存在的福船进一步的完善、改进。

    也引入一些诸如泉州黄家一族这样的造船世家,自然也就是为了更好的建造远洋船队。

    现在的福船,就是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的帆船,福船也可以说是统称。宋元时期就有这样的单龙骨的尖底船,只不过名称可能稍微有点区别。

    严震直立刻拿着奏折,开始向朱允煐介绍着情况。

    一号二号俱名福船,可以说是主力战舰了。三号哨船,四号冬船;哨船与冬船比福船小,便于攻战追击。五号鸟船,六号快船,鸟船与快船又称开浪船,开浪船又更小,便于哨探。

    只是就算五号、六号,看似是吃水只有三四尺,但是也可以容纳三十到五十人,这可不算小了。

    更何况现在的船上,也开始装备一些火器了。哪怕像一些碗口铳这些,这种小型火炮,没有瞄准具,且身管短、射速慢、射程近。

    看似是没有太大的用处,只不过真的要是在发生海战,还是有很大作用的。更何况这也是一种科学技术上的进步,这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

    其实碗口铳这些早就有了,在元末就有了,现在的碗口铳也是在改进。相比起元末时期的碗口铳,现在的碗口铳耐久更高、威力更强,射程也更远。

    这不只是说火药颗粒化带来的一些好处,也是因为现在大量的装备一些小型火炮,乃至大型火炮,也是解决了一些后坐力的问题,这可不是单纯的将大炮搬到船上就行,尤其是在同时开炮的情况下。

    虽然现在也只是一些不算特别大的炮,也只是安装了几个轮子降低后坐力,但是朱允煐也很满意了,他的持续不断的投入是有价值的。

    看到朱允煐开心的样子,严震直就知道自己再次很好的完成了陛下交代的任务。别看工部尚书似乎是六部尚书当中地位最低的,其他的朝代可以暂且不提,哪怕是洪武时期工部尚书面对其他尚书也要低一头。

    可是在英示朝,他这个工部尚书可以说是比较风光的,也一直都是皇帝的心腹、肱股之臣,他的地位是一般尚书无法比拟的。

    奏折可以过一会儿再批,朱允煐现在关注的还是他的那些海船,这才是他的心头好。

    严震直无比重视这件事情,自然也是因为他知道英示皇帝对于远洋的重视。先不说南洋的一些香料、宝石之类的,东瀛那边的银矿可是大明白银的重要来源,这可不能忽视了。

    朝廷这些年一直在南洋不断布局,派出去的暗探或者使者等等一大堆,对于南洋诸国摸底也是非常透彻的。很多人也猜得出来,只要一切顺利,在南洋动兵是迟早的事情。

    没有一些庞大的船队,显然是没办法完成这样的一些任务,大明朝的船队看似强大,只是想要从海上发起一些灭国之战,可能也有点吃力。

    朱允煐兴致勃勃,这大概就是做皇帝的乐趣之一吧。不是什么三宫六院,单纯的就是自己的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贯彻。

    在听完关于海船船队建造的进度后,朱允煐也确实比较满意。这件事情也不是现在才开始执行,在朱允煐登基前后,这件事情就已经开始了,现在只是说阶段性的成果已经出现了。

    要说更早一点也没问题,十多年前的朱允煐就统领大明水师,可不就是为了现在这样的时刻到来么!

    自己的努力有了效果,朱允煐更是感觉到开心。或许他也再次改变了一些事情,数千年来,华夏文明习惯了土地文明,或者现在也开始进一步的要开始海洋文明了。

    不能说现在就是大航海时代的完到来,但是朱允煐有一些自信。只要他定好了调子,让大明的子民看到了更多海洋文明带来的好处,大明的子民会对大海有更多的热情。

    这么一想,朱允煐更加的开心了。